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茶道与佛家思想:茶的美学意趣

中国茶道与佛家思想:茶的美学意趣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究中国茶道与佛家思想,不能忽视茶的美学意趣。综合佛教的美学观,可以将茶道的美学意趣归结为以下几点:“茶味之美”“茶香之美”“茶器之美”。由上可以看出,茶香之美,美在通禅意,美在思想境界。(三)茶器之美茶道不仅品的是茶味和茶香,最为直观的还有盛茶的器具之美。中式茶器受到佛家光明为美的影响,多制作成对称的形状,并且茶杯、茶壶以圆润为美,色泽明亮,让人有清净之感。

中国茶道与佛家思想:茶的美学意趣

茶禅一味不仅蕴含着深刻的佛学思想,也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探究中国茶道与佛家思想,不能忽视茶的美学意趣。茶道既然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就必然会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思想审美价值。茶道是一种品茶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茶道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又很容易建构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世俗追求的是感官的享受,以浓为美,凡事求全;禅则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和外界的声色都是一种颠倒妄想,那些都是虚幻的容易消逝的东西。禅追求的是“空”之美,不着相,不被外界迷惑,是一种反观本心的美学观。综合佛教的美学观,可以将茶道的美学意趣归结为以下几点:“茶味之美”“茶香之美”“茶器之美”。

(一)茶味之美

茶有不同的滋味,舌头可以品尝到不同的味。茶味主要包括苦、涩、甘、鲜。不同的味道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对应不同的人生感受。因为不同的味道刺激味蕾可以带给人愉悦的感受,因此这种感受也是美的表现,美也包括美味之义。

普通食物的味,让人产生贪恋。原始佛教倡导过午不食,对食物也是采取够维持生命基本存活状态即可。从生物学角度讲,饮食过饱会让人昏沉,血液集中在胃部,而脑供血不足影响思考。佛陀教导比丘次第乞食,也是为了不贪着食物之味,不起分别之心,少欲知足之故。《中阿含经》卷十三:

吾说比丘亦复如是,入恶不善秽污法中,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是以比丘莫行如獭,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是。[12]

这里明确表明了佛教对于食物的态度,是“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进而不难推断出佛教并不提倡追求食物之味美。通常佛教崇尚的是禅味,甘露味,布施恶鬼也称为开甘露门。甘露之味如蜜,佛家通常用甘露来形容涅槃的境界。茶味之苦涩甘鲜,从中可以品出禅味,甘露之味,因此可以体会到“道味”之美。品茶之味,让人不致昏沉,感觉心旷神怡。不论是浓烈型、醇厚型还是平和型的茶都自有其味。哪怕是淡而无味也更有味,如道安《比丘大戒序》中说:“淡乎无味,乃直道味也。”[13]

(二)茶香之美

香气是一种通过嗅觉这种感官让人闻到以后产生愉悦的一种气味。因为能带给人美的享受和感觉,因此“香”本身也是一种美,具有审美价值。世界上有无数种香水,通过不同的化学提炼,做成不同的香味,前调、中调和后调各有不同,形成神秘又富有魅力的味觉王国。而茶香,是天然的,又具有不可名状的自然之美。

禅师也写过有关茶香之美的诗句,可以从中有所领悟。《宗鉴法林》卷三十九有诗云:“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拶着通身俱是眼,半窗疎影转斜阳。”[14]可以说雪岩禅师的这首禅诗,不仅写出了茶香之美,更写出了佛家品茶同时品尝到禅意的特点。泡茶的水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天晴之后晒化的雪,用晴日暖阳泡的早茶自然具有特别的清香。喝过早茶,午睡初醒又觉得春天的白昼十分漫长。如果体会禅宗语言的真谛,那么到处都是禅意机锋,可以领悟,不知不觉参禅中已经日暮西斜接近黄昏。早上从茶香引出一日的开始,以参禅作为时间的衡量尺度,一日结束。可以说将禅者一天的生活浓缩在几句诗中,描摹出具有美感的画面。

天如惟则禅师更是写出了茶香的意境之美。《天如惟则禅师语录》卷五有诗云: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www.xing528.com)

碧虹分两半山桥,桥下春雷卷怒涛。老衲定回推户看,隔溪开尽野樱桃

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

平田水语稻花香,半解萝衣受晚凉。景物双清秋正好,乱山云外又斜阳。

衲被蒙头宿火红,雪寒愁听上方钟。开门忽怪山为海,万迭银涛露一峰。[15]

其中“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一句,描绘出了茶香之美。竹屋交代了地点环境,给人一种幽静之感。竹屋内茶香四溢,竹屋外绿杉长得欣欣向荣,泉流发出阵阵响声。描绘的是自然清幽之景,但是茶香四溢,扑面而来。下句讲法,不知对谁而说,只有眼前之景,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和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相符合。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没有丝毫造作,这才是禅的真谛。

由上可以看出,茶香之美,美在通禅意,美在思想境界。透过茶香可以品得禅味,也是茶禅一味的重要表现。僧人写诗多出现此语,也和茶通禅意相关。

(三)茶器之美

茶道不仅品的是茶味和茶香,最为直观的还有盛茶的器具之美。不论是明代的紫砂壶还是清代的紫砂壶,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虽然佛教强调“色即是空”,不追求外相,但是对于世俗美丑的判定还是需要一个标准。茶器是茶道最外一层直观的表现,通过茶器,可以最直接地接触到茶道之“形”。可以说茶器是茶道思想境界的客观载体

中式茶器受到佛家光明为美的影响,多制作成对称的形状,并且茶杯、茶壶以圆润为美,色泽明亮,让人有清净之感。

文学评论家谈美的时候有段话值得玩味:“美是一条死胡同。它就像一座山峰,一旦攀登到了峰顶,就会发现往前无处可去。”[16]器物的美同样如此,对器物美的追求也分为不同的时期和片段。开始人会追求茶器的精致,然而精致到了顶峰则会返璞归真,变成另一种新的审美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