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即茶即道:中国茶道养生思想研究

即茶即道:中国茶道养生思想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董仲舒吸收了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认为仁者多寿的原因在于:“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而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中国养生文化博大精深,从五行到经络,从物器养生到宗教炼养等,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注重个体与天道达到和谐圆满的状态。[8]中国茶道中的茶、人、道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体可以通过茶这一媒介来实现与天地万物相通的目的。

即茶即道:中国茶道养生思想研究

养生”从其字面意思来看,“养”为供养、长养的意思,《说文·食部》谓:“养,供养也,从食,羊声。”[1]“生”有生长、初始、开始的意思,《说文·生部》载:“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2]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其“养生主”中具体探讨了养生的根本原则与方法,主张遵循自然天道,顺应事物发展的本然之性,提出神为生命的真正主宰。《吕氏春秋》载:“审知生,圣人之要也;审知死,圣人之极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谓也。此二者,圣人之所独决也。”[3]养生又有着摄生、保生、治身等同义语,关注的是如何调摄、养护、长养个体生命的问题,个体遵循自然或者天道的演变规律,以增强其自身体质,达到保养身体与涵养精神的目的。

儒释道三家以及中医等皆对养生有所重视,如儒家重视修德以养心、神,重视道德修养、中庸之道等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孝、悌等伦理道德观念来加强个体的修养,从君子到圣人的人格养成,达到“仁者寿”的养生目标,认为个体通过道德修养可以获得高寿,即养其德而安其神。《论语·雍也》载:“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反之,一个人如果具备了高度道德修养便会获得长寿,孔子又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等观点。孟子主张通过寡欲收心等方式达到养浩然之气的目的。汉代董仲舒吸收了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认为仁者多寿的原因在于:“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而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5]道家主张效法自然,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6],认为个体要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等。《庄子》载:“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7]佛教重视个体精神层次的修养,要求个体断除妄念,慈悲对待万物,主张戒定慧三学,明心见性,证悟空性。中医强调顺时眼神,主张调和人体阴阳平衡,调和五味,协调脏腑的协同作用,畅通经络,使气血旺盛,等等。

中国养生文化博大精深,从五行到经络,从物器养生到宗教炼养等,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注重个体与天道达到和谐圆满的状态。认为人体与社会、自然乃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一方面强调人要遵循天道的规律去行事,另一方面也认为个体在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具有能动性,“‘天人合一’哲学的深层涵义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和内在价值,天地万物生命的流行发育,需要由人来推进和实现。换句话说,人是自然界生命价值的主体,是自然大生命的承担者、呵护者、实现者”。[8]中国茶道中的茶、人、道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体可以通过茶这一媒介来实现与天地万物相通的目的。茶作为一个纯粹的自然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使其具有了人文属性。个体在茶事活动中不仅感悟人生百态,也由此上升至对天道的追问与理解上。“茶自身的性质首先是它的自然属性和对人身心的益处,在此之上,茶者在饮茶过程中围绕茶展开情感投射和意识升华,才有望进入到他所构建的价值、审美、观念领域,即人的主体性和自为性所充分显现的领域,这就是人所创造出来的精神世界。”[9](www.xing528.com)

人们对茶的药用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以茶或者配伍其他中药为组合配方,通过外敷、内服等方式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目的。唐朝饮茶之风大兴,与人们了解茶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陆羽《茶经》载:“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10]宋代茶疗方式多种多样,如药茶研末外敷、伴随醋或者研末服用等等,元、明、清时期,茶疗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制作方法也更为多样化,民间和官方皆注重茶疗,如忽思慧《饮膳正要》、王好古《汤液本草》、吴瑞《日用本草》、李中立《本草原始》、赵南星《上医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李士材《本草图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程用宾《茶录》、沈金鳌《沈氏尊生书》、刘长源《茶史》、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费伯雄《食鉴本草》、韦进德《医药指南》等都有着茶疗、茶性的相关记载。清代宫廷也很重视茶疗,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就有着“以茶饮方”条目的记载,分别为“清热理气代茶饮方”“清热化湿代茶饮方”“清热养阴代茶饮”“清热代茶饮”“清热止嗽代茶饮”。如“清热止嗽代茶饮”具体茶饮配料有甘菊、霜桑叶、广皮、枇杷叶、生地、焦枳壳、酒芩、鲜芦根,用水煎,温服。后文有评议,载:“本方于清热之中,酌加枇杷叶、广皮等味,配合酒芩、芦根清解肺热,则清解之中,兼有止嗽作用。由此观之,茶饮用药,亦甚灵活。不过也只可施于慢性病的调理过程中,或咽、胃局部病变中,若重症险症,则缓不济急,当系使用茶饮时应注意者。”[11]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茶疗的应用随处可以见到,现代学者编写的一些中医或者茶文化等著作中皆收录了大量的茶疗方,对茶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临床实践上,茶也与其他中药材配伍而成复方成品茶,用以治疗各种疾病,如天中茶午时茶红茶糖水、银翘茶、杜仲茶、益寿茶等。

中医上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药、食一体,茶既是可以使人愉悦身心的饮品,又具有疗愈疾病的功效。前章对茶叶功效多有探讨,如古人对茶的保健功效主要有以下的认识:明目、醒酒、益寿、减肥、利尿通便、疗痢止泄、除烦祛腻、固齿、悦志益思、治疗头痛、解除食积、祛风解表、生津止渴、入肺清痰、清热解毒、救饥疗饥、开郁利气等。现代科技对茶叶进行提取,鉴定结果发现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有三百多种,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与防治疾病的作用,而茶叶中与人体有着密切关系的主要有维生素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嘌呤碱类物质、多酚类化合物、矿物质、脂多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12]现代医学证明了茶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甚多,主要有提神益思、利尿通便、固齿防龋、消炎灭菌、解毒醒酒、降脂降压美容养颜、保肝明目、防辐射抗癌变、抗衰老延年益寿。[13]再一次证明了古人对茶叶功效的认识是正确的、合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