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剧本创作的结构设计解析

动画剧本创作的结构设计解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动画影片的开端设计动画影片的开端是留给观赏者的第一印象,因此这一部分的设计将对整部作品的成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任何影视作品相同,动画影片的开端设计要完成的是一个交代性的概括任务,使观赏者在开片的瞬间,就能够迅速“入境”,而对影片故事形成初步的整体性认知感觉。在这方面,美国梦工厂1998年拍摄的动画影片《埃及王子》的开端设计堪称经典。

动画剧本创作的结构设计解析

(一)故事结构的一般特征

所谓动画故事结构,是指运用动画形式来表现某一事件时的组织框架。这种结构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特征,故事结构的系统性表现在,当讲述一个故事时,在创作者的心中首先应当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整体布局。例如,故事如何开头,如何展开,什么是故事的主要矛盾冲突,哪些主要内容应当放置在哪个段落之中,而最终又采用什么样的结局为故事画上句号等等。故事结构的层次性是使故事引人入胜、使观众读懂故事情节的重要保证。一个故事的层次“骨架”有些类似“洋葱”结构,一层紧包一层,而观众看故事就像是“剥洋葱”,层层深入,最终获得对故事的理解。于是,如何对故事进行合理的分层,使其具有“嚼头”去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就成为故事能否讲述得精彩的关键步骤。而这其中,故事编排的逻辑性占据着重要分量。

故事结构的逻辑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故事各个情节设置时所展现出来的因果关系是否合理,这里面也包含了情节中人物、场景的合理性设计。以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看,这种合理性也称为认知的协调性特征。受众的观赏实践表明,尽管人们在解读某一个故事时,对其合理性的诠释是带有鲜明的主观意识的(这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但对于许多基本的社会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以及审美理念都存在着诸多的共识性(精神分析理论称之为集体潜意识),因此,当创作者的编排内容和方式与观赏者的认知水平呈现不协调性时,人们就会对作品所展现的逻辑结构产生质疑,甚至拒绝接受。

对于这一现象,195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杰提出的认知不协调理论或许可以予以解答。该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也就是说,“当两个认知之间的关系相对应时,两者为协调关系,反之则为不协调关系。比如,一个人站在雨地里,那么相应的应当是他被淋湿了。此时对两个事实的认知关系是协调的。如果是站在雨地里,但没有被淋湿,则是违反人们已经建立起来的逻辑,此时对两个事实的认知是不协调的”。类似的逻辑性错误,在电影中也时有发生。例如,在反映抗日战争影视作品中,却看到八路军女战士使用现代奶瓶喂孩子吃奶,日本士兵头戴美式钢盔等等,尽管只是一个道具,但仍然形成了逻辑上的混乱,继而影响了艺术的真实再现。

(二)动画影片的开端设计

动画影片的开端是留给观赏者的第一印象,因此这一部分的设计将对整部作品的成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任何影视作品相同,动画影片的开端设计要完成的是一个交代性的概括任务,使观赏者在开片的瞬间,就能够迅速“入境”,而对影片故事形成初步的整体性认知感觉。这种感觉既包括影片故事的产生背景—何时、何地,也包括影片故事的表现形式—拟人动画、木偶动画、三维动画等等,同时还能够对观赏者形成某种暗喻性启发,来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推导,使之正确地解读故事。实现这样的认知感觉,就需要编创者在影片的开端下足工夫,将相关情节交代得清清楚楚。

1.动画影片的开端内容

通常,动画影片的开端主要是向观赏者交代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人物以及各人物之间的关系

(1)时间

对时间的交代旨在让观众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现在时、过去时还是将来时,是古代故事还是现代事件,是清晨还是夜晚等等,使得他们对后面的情节理解有充分的认知准备。例如,美国动画《狮子王》的开篇,交代的时间是小狮子辛巴刚刚诞生,于是人们很容易就产生联想,从刚出生到最终成为森林之王,本片大概是一部类似描述人物成长传记式题材的作品,其中一定充满各种曲折、艰险。

(2)地点

开端设计中对地点的交代是让观众了解故事究竟发生在哪里?是在地球还是在外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等等,这些不交代清楚,人们就无法根据故事发生的地域色彩来正确地解读,甚至会形成认知逻辑的混乱。

(3)社会背景

动画影片开端的社会背景部分,主要是介绍故事中人物的社会属性(例如:学生、商人、酋长还是仆人等等)、政治经济地位、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等等,这些介绍都有助于将观众迅速地拉到故事所展现的时代气氛之中。在这方面,美国梦工厂1998年拍摄的动画影片《埃及王子》的开端设计堪称经典。在戏剧模式上,《埃及王子》是一部严肃的正剧题材,因此影片选择以庄重的音乐作为开端背景声,在沉重的烟尘画面上方推出了法老的头像。紧接着,高高扬起的皮鞭,摔倒在泥泞之中的奴隶,以及埃及人残暴的催喊声融合着浑厚的大合唱……从埃及希伯来人的悲惨生存境遇到本片主人公摩西身世的揭示(从一个奴隶之子偶然成为埃及王子),这些大跨度的背景资料描述,本片仅用了7分多钟。然而它却非常有效地将观众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流域,在了解本片故事发生的地域色彩和相关历史背景的同时,也对片名中“王子”的真正内涵有了全新的认知。这种情绪的感染性和背景资料中隐含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暗喻性,都为人们解读后面的故事情节提供了合理的逻辑推导。

(4)人物

任何一个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都是与人物的行为和命运密切相关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物是动画影片的灵魂。因此,在动画故事影片的开端,首先要将故事中主要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交代清楚,让观众对他们的年龄、身份、地位,甚至某些性格特征有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例如,美国动画片《小鸡快跑》的开头部分对人物关系作了这样的一个交代:一天深夜,万籁寂静,漆黑一片。母鸡金捷从一幢鸡舍后溜出直奔铁丝网,在用汤匙挖出一个坑后,她招呼伙伴快点钻过去。这时鸡舍主人特维迪先生带着两条大狗直冲过来,母鸡们从原路退了回去,而金捷却被抓住关进了禁闭室。简单的一组镜头,便将影片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金捷的勇敢和母鸡们的懦弱,鸡舍主人的贪婪凶恶等)、人物间的关系(母鸡和鸡舍主人的关系),以及主题思想(逃离鸡舍争取自由)表现得淋漓尽致。

2.动画影片的开端表现

与影视作品相同,动画故事的开端表现往往采用电影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来完成。除了角色对白之外,常用的还有如下几种手段。

(1)场景

通过画面场景来交代故事情节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季节等,是一种最为简约的表现手段。例如,《海底总动员》开端展现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珊瑚大堡礁的场景,使人马上明白该故事发生在美丽的亚热带海底世界

(2)道具

道具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或者事物的基本特征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白雪公主》中皇后的魔镜,《大闹天宫》中各路神仙的兵器法宝等等。

(3)服饰

角色的装束服饰也是最能表现人物的时代背景、身份地位以及民族特色的部分。例如,中国动画《阿凡提》的装束带有鲜明的维吾尔族特征;在《骄傲的将军》中,将军的一身铠甲便可使观众明了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而《抬驴》中爷孙的装束又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方农村民俗色彩。(www.xing528.com)

(4)光线

通过光线的控制运用,可以十分逼真地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和相关寓意。例如,《狮子王》的开场,当东方泛起鱼肚白,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阳光普照万物,带给森林一片生机。整个画面空间的光线被设计得明朗舒畅,与小狮子辛巴的诞生形成了完美的融合。

(5)音效

利用音响效果来表现故事情节,往往可以起到良好的注解效果。之前提及的《埃及王子》开场的设计,其《序曲》部分所表现的人民的呐喊就非常有效地烘托出了本片的宗教题材,并让音乐引导观众很自然地进入剧情内容。

(三)动画影片的脉络设计

影片的脉络是指故事编排时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整体布局和线索。通常合理的布局应当符合事物的发展逻辑和生活的一般规律,应当与故事人物的性格塑造形成彼此呼应。同时布局应当具有好的层次安排,使得一个故事情节与另一个情节之间的发展、过渡或者演变产生合乎情理的因果关系。

此外,清晰流畅的线索设置也是成功讲述故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一部影视作品创作中,通常需要设置多个线索来完成整个故事的表现,于是线索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衔接便成为观众正确解读整部故事的关键性信息。倘若这些信息交代得模糊不清,就很容易使观赏者产生错误的逻辑推理。夏衍先生在其《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中,曾非常形象地阐述了脉络设计的要点,他称为“瞻前顾后”法。“瞻前,就是当你写第二幕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第一幕有无这件事发展的因素,没有因素就会使人感到突然,假如前面已经有了伏笔,那么情节就能接上了。顾后,就是写第一幕时,一定要为以后的发展作好打算,如果这件事与以后的情节无关,那么这一笔就没有写上的必要了。”

2000年,美国梦工厂创作的《小鸡快跑》,除了在主题方面具有精彩的创意外,影片脉络清晰和多条线索的出色设置和运用,也为该片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单就情节而言,《小鸡快跑》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故事,整个故事的主题就是“逃跑”二字。但梦工厂的编创人员利用多条线索有序的平行交织,相互推动,利用矛盾的巧妙设置,使得故事冲突得以合理化地提升,最终奉献给观众一个精彩有趣并富有一定哲理的动画经典。《小鸡快跑》以“逃跑”作为该故事情节的整体脉络。为了表现逃跑中的各种冲突、矛盾,影片安排了主副两条线索。主线索是女主角母鸡金捷带领小鸡们“逃亡”;副主线分为两部分,一是公鸡洛奇逃离马戏团寻找自由生活,这一情节的设置与鸡舍中母鸡们的“奋斗目标”相吻合,二是鸡场主人特维迪夫妇希望谋求高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经营思路—引进鸡肉馅饼机器,而这一思路对鸡舍小鸡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威胁。这条线索的设置直接引出了“为何小鸡要逃跑”的因果关系,使得整部影片的冲突发展合乎情理,同时也为对立双方的矛盾发展到异常尖锐的地步打下了坚实的铺垫。

(四)动画影片的冲突设计

通常,编剧中的冲突是指故事情节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剧情往往因冲突的产生而向前推进,于是冲突的设计便成为将故事发展并推向高潮的强大助动力。故事的冲突可以是人物内在的自我冲突,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冲突,其中也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冲突。

在冲突的设计中,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其因果关系演绎的合理性。例如《小鸡快跑》,正因为存在“引进鸡肉馅饼机”的“因”,让鸡舍的小鸡们面临死亡威胁,所以才会产生“无论怎样失败,母鸡们都义无反顾地将逃跑坚持到底”的“果”,这种因果关系是符合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也与人们的认知思维和逻辑推理脉络相一致。试想,倘若没有“因”的交代,观众在观赏影片故事时,始终会有这样的疑惑:鸡舍中主人与小鸡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比较平和的,没有你死我活的争斗,为何金捷一定要带领母鸡们逃跑呢?疑惑不消除,哪怕故事主题立意再出色,情节设置再精彩,观众也很难在情感上与影片的人物命运产生共鸣,继而影响观看效果。

其次,冲突设计得是否精彩还与悬念的编排密切相关。悬念是故事讲述过程中的“未知”因素,它往往承载着“诱饵”的作用,引导观众一点点、一步步地将未知信息变为已知信息。通常,悬念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制造疑云迭出的气氛,如何让各种矛盾之间环环相扣,如何使各种冲突层层提升达到高潮……此外,创作者在编织故事悬念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悬念的“破解”途径,即在怎样的情节中使得观众消除悬念。应当避免在悬念设计中,单纯追求离奇而编织故弄玄虚的情节,最终这些情节可能会产生与故事主题脱节、令观众失望的适得其反的演绎效果。

(五)动画影片的结局设计

与影视作品相同,动画影片的故事结局设计也是千姿百态,无一定式。比较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1.大团圆结局

这类结局是比较符合受众观赏心理需求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获得解释。根据格式塔理论,当不完全的图形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就会在视知觉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力而将它恢复到完全的形,在这种追求完整、和谐的倾向作用下,人们会自觉地将原本不够完全的形状加以修补完善,使之获得视知觉的满足。于是所谓好的格式塔是指那些“给人感受极为愉悦的”“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有规律(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简单明了的格式塔”。

视知觉在感受不完全的图形时如此,人们在解读故事情节时的心理倾向性亦是如此。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层面中存在着某些共存的道德审美标准,最朴实的莫过于“好人应当有好报,恶人应当受到惩处”,因此,尽管影片的大团圆结局被泛用而显得有些“俗套”,但至今依然是受众观赏心理层面最为期待的结局。或许正是对这一点的理解,美国好莱坞影片不论是歌舞片、喜剧片还是爱情片、侦探片,几乎都是沿用这样的结局模式,而动画影片的创作也不例外:1937年的《白雪公主》演绎了王子“英雄救美”圆满结局;1998年的《埃及王子》是以摩西带领希伯来人成功战胜埃及军队的追杀,最终走出埃及而画上本片的句号;2001年的《怪物史莱克》,尽管该片对传统爱情理念进行了颠覆,但其最终结局依然保留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模式,只是史莱克的最后一吻将美丽的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多少令观众感觉有些“残忍”,好在人们对该片主题表现寓意的深刻理解,能够补偿其视觉与情感接受上的遗憾。

2.悲剧性结局

这类结局往往会在人们情感中留下诸多的惋惜、悲痛甚至震撼。一般来说,悲剧通常发生在人们认知体系中,那些被认为具有价值的事物被彻底毁灭。由于生命是最具价值性的符号,于是在影视作品中,悲剧情节的演绎与悲剧结局的设计便总是与生命的消逝紧紧相连。在我国动画影片《哪吒闹海》的“自刎”戏中,当画面展现出一个生龙活虎、善良勇敢的哪吒为了营救懦弱的父亲和满城受难的民众,面对大施淫威的龙王毫不畏惧,最终手握宝剑以自刎来承担伦理和道义的负重时,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为之感到震撼与动容。

3.反思性结局

这类结局通常留给受众对某一事件的深刻反思,为作品增加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内涵。例如,宫崎骏的《平成狸合战》。该片讲述的是人类在加快城市建设时缺乏环保意识,使得一直与人类和平相处的狸猫没有了固定的家园和食物,于是爆发了狸猫向人类“侵略”行径的宣战。本片虽然轻松有趣,但所有的人在观赏后依然心情沉重,而影片的结尾台词也让人们对自身毫无顾忌、毫无休止地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就像电视中心所说的那样,随着开发的进行,狐狸与狸猫都会渐渐地消失,不能让这种情况停止吗?如果狐狸与狸猫消失了,那么兔子与黄鼬又会怎样呢?也会渐渐消失吗?”

在我国的动画影片中,也存在不少反思性结局的作品。例如,《抬驴》一片的结尾台词“一路上的人说得都有道理,该如何是好呢?”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