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五篇期末考试的双重意义

第五篇期末考试的双重意义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重意义是指高一期末考试既检验“3+1+2”的教学效果,又检验初高中全面过渡的后续效果。在第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就已基本完成了初高中过渡,转入到了“3+1+2”高考模式下大容量、快节奏的“双基”教学。

第五篇期末考试的双重意义

双重意义是指高一期末考试既检验“3+1+2”的教学效果,又检验初高中全面过渡的后续效果。

在第一次期中考试(11月中旬)结束后,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就已基本完成了初高中过渡,转入到了“3+1+2”高考模式下大容量、快节奏的“双基”教学。半个学期过去了,学生适应得如何?效果如何?期末考试正是检验的节点,特别在有市级统考的背景下,这种检验就更加具有令人期待的客观性价值。

为了迎接第一次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的上上下下都在做着充分的准备。学校领导亲自作期末考试的动员讲话,年级进行考前考风考纪教育、考试指导讲座,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学生进行考试目标交流、室内开辟期末考试专栏,任课教师课上进行系统复习、专题复习、答疑,课下发复习提纲、模拟卷、篇子接二连三。从学校、年级、教师、学生的措施,足见对期末考试的重视。

一、第一次期末考试是“3+1+2”模式的第一次大考

2020年4月又有八个省公开宣布,2021年高考改革的模式为“3+1+2”,至此,“3+1+2”已经成为新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

通常所说的“3+1+2”模式,是指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3科的原始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3科高考试成绩折算组成,满分为750分。

具体的含义分别是:“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不分文理科,英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1”是指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2”是指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科参加高考,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自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根据本省的高考改革模式,高中学校陆续开始实施“3+1+2”模式(有的省是“3+3”模式)的选科组班。学生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了选科。到期末考试时,这种模式的教学已经整整过去了半个学期,因此期末考试是检验新高考模式的一次大考。

1.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选科的大考

尽管选科组班之前,学生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了自主选科,而且也对自己的未来做过职业生涯规划;选科组班后,学校也根据学生的申请,进行了所选科目的调整。但学生调科、调班现象仍不断出现,可见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所选的科目上的发挥并不那么稳定,选科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到变动学科的学习

2.期末考试是检验老师对“3+1+2”教学把控的大考

从老师教学的角度看,原来的“3+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或“3+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与现在的“3+1+2”变化也很大。数学不分文理了,教学难度该怎么把握?原来的综合科答题时间都在50分钟左右,现在分开了都是90分钟,该怎么设计考试的题量、题型?原来的各科课时分配,在新模式下又该如何进行调整?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解决的速度、程度都在直接影响着教学。

总之,对学生来讲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明确高考科目,夯实所选科目的高一基础,形成新高考需要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谁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第一次期末考试是对初高中过渡成果的检验

1.对学生初高中学习过渡效果的检验

在第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讲课不仅由小坡度、低密度转入了高密度、快节奏,而且由详细讲转向了概括式、点播性精讲;训练由单个原理的直接运用转向多个原理的综合性、开放性式运用;讲评由细致的过程讲解向以思路,方法、学科思想分析为主转变。总之不论是教,还是学,都瞄准“3+1+2”模式高考开足了马力。

经过了半学期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学习,学生在过渡期培养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习惯是否得到了巩固、完善、补充和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的能力和水平是否得到提升?这些都有待于期末考试的检验。

2.期末考试是对学生意志品格提升的检验

学生的意志品格是学习动力的来源,是战胜学习困难的有力保障,是成人成才的重要标志。

第一次期中考试学生在意志品格、行为规范、集体观念、生活作息等方面,就已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快节奏。又经过了半个学期的高中生活,他们的意志品格、行为规范、集体观念、生活作息是否有提高?也需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回答。

3.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检验

学习成绩虽然是智力因素的直接表现,但智力因素直接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考前复习效率和考场实际水平发挥的程度,往往是由心理素质决定的。

第一次期中考试虽然检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又经过半个学期紧张、艰难、枯燥的高中学习,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是否有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学生处理与老师、家长、同学关系的能力是否有提高?要检验这些心理素质问题解决的效果,也需要期末考试来回答。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之间,这半个学期的一系列过关考试、周考、月考等阶段性诊断措施的作用、效果,但这些考试从知识范围到试题的综合性、全面性、规范性都远不如期末考试。

三、学生期末考试准备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前该怎么复习?考场答题该注意哪些问题?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肯定都做了详细、周到的说明。这里不再过多赘述,但对提高考前复习效率和提高考场得分的问题,再提醒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方法是期末复习和考试决胜的关键

期末考试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余地小,如果没有正确的复习方法,往往会出现手忙脚乱,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从而影响复习的质量和考试成绩。这里介绍三种主要方法。

(1)要制订一个复习安排表。

根据每天可支配的时间、每科的总分、每科的任务量,做出具体的计划,并保证每天做落实的对照。

(2)要死死盯住重点知识。

高一第一次期末考试是以考察重点知识为主,且综合性、开放性的题不会多,也不会过难,因此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成绩的关键。

抓重点的过程应该分为四步,即重点内容的完整准确记忆;看课本去理解重点知识的分析说明和例题;重温做过的重点知识综合运用题;补齐记忆、理解、重温中暴露出来的知识和能力的漏洞。(www.xing528.com)

(3)考场答题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抢分方法的使用。

每一道试题的答案都是知识、方法的有机结合。光有知识,不注意运用抢分的方法肯定不会超常发挥。

第一,要通过用好答题时间抢分。

从“3+1+2”的高考改革方案看:语文平均每分钟要得1分;数学、英语平均每分钟要得1.2分;其他三科平均每分钟要得1.1分。尽管每个人存在知识、能力、方法水平的差异,但也不能相差太多。

如果一道3分的选择题,你已经用了2分钟,那就要立即抉择,绝不能再拖延,以免因时间不够耽误后面会答题的得分。根据分数和时间来答题,能够集中注意力,反应的灵敏度和速度会加快,有利于考场上的抢分。

第二,要抢大题的基础知识分。

大题分值高且按步骤赋分,抢分的余地比较大。

假如你不清楚大题设问与所给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把条件所涉及的知识全都写上,再写一些没有把握的结论,一般来说能得到该题四分之一左右的分;如果你再进一步挖掘一下设问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文科可联想一下热点,理科可采用反证),并尽可能多写,这样基本上就可得该题三分之一左右的分。

第三,要利用字迹工整和答题规范抢分。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阅卷老师看着舒服,同等情况可多赋点印象分;答题规范,阅卷老师容易发现踩分点,比涂抹、潦草、逻辑混乱的肯定要多得分。尤其是语文的表述题、作文题和英语的写作题,卷面整洁要比潦草的多得5分左右。

2.弄清各科考试说明是复习的前提

对各科期末考试的范围、题型、试题难易比例、做答时间等规定必须清楚,这是考试的纲,是命题的原则。

聪明的学生都先把考试说明弄清楚。抓住考试的纲,再有针对性地去抓住纲下的常考点、重点、难点、疑点去复习;抓住了命题原则,再有针对性进行做题训练、总结并运用相应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考前复习会事半功倍。

有的同学习惯于跟着老师复习,不清楚、不关心、不重视各科的考试说明,势必会降低复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高效性,这样的话怎么可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3.复习要针对自己的“家底”

常言道:摸清家底心里不慌,期末考试复习、考场答题也是如此。

考前复习最怕的是心里没数的手忙脚乱,结果时间过去了收获却不大;考场中答题最怕的是心慌,心慌就意乱,这是考试的大敌。摸清家底是有针对性复习以及考场答题心态平和的保证。怎么去摸清自己的学习家底呢?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五点:

(1)通过“过电影”,摸清主要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基本方法的掌握是否齐全、准确,然后针对不全不准的,去查去背去思。一般讲,这项任务不繁重也不费时。

(2)通过绘制知识体系,摸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

这项任务表面上费事,实际上若是平时每学一部分知识,就主动构建知识关系的话,考前也能较快完成。问题是平时积累得少、深度又不够,那就有点费时和怵头了,但也要强迫自己去做。因为,只有掌握了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和相关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才能解答好综合题,特别是那些不是教材原话的问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格外注重积累。例如,把学习困难清晰、具体的记写下来,就有助于确定接下来的应对方法。注重积累还包括考试总结、典型错题、学习体会、失分教训和成绩进步等,这些就是自己的学习积累,到最后的复习考试中,它们都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3)通过查看以往试卷、错题本,摸清并弥补知识理解、运用的薄弱环节,分享以往成功的喜悦。

有的学生认为这项任务省时省力,其实这项任务才是最费时、费脑、费劲的事,但也是最重要的得分手段。虽然以往试卷和错题本上的失分题,自己都整理过,但不少问题当时并未察觉,一旦出现相近的试题还会照样失分。因为,每一道试题都要考察一定的能力,我们所说的容易题是能力要求比较低的题,难题是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只有通过错题,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点和能力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弥补和提高。

走马观花去看错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是不良的学习习惯。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要在研究错题上下功夫,这是错题整理和考试的意义所在。

(4)要给自己的弱科留出固定的复习时间。

高中学生都知道,弱科决定着自己的总分,弱科的提升对自己的信心是极大的鼓舞。

期末复习时,各科老师都抓得很紧,而且作业、试卷很多,即使将课上、课下所有的时间都塞满也肯定不够用。因此,不能总被作业、优势学科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弱科复习安排,但课堂上必须紧跟老师,这是不容置疑的。在这个前提下,每天再从自习和课余时间挤出至少一个小时的固定时间,有针对性复习自己的弱科。因为,弱科决定着学生的总分,决定着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决定着理想大学目标的实现。

(5)要有平和的心态。

期末考是学期大考,不仅要拼复习效率,还要拼复习心态和考场心态。

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对期末考试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往常,相当多的同学内心不淡定,在紧张的氛围下,手上节奏乱、顾此失彼、抱怨等现象一再出现。此时,我们能做的是积极调整心态暗示自己、警醒自己,优化学习策略,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优势科或弱科弱项上去,累了就适当休息、烦了就停下来释放释放,经受住了心态的考验,复习和考试才能成功!

有人把经过初高中学习过渡、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的高一学生,划分为三种学习境界:照葫芦画瓢型的下等境界;用自己的眼光分析题目找到解题方法的中等境界;根据自己的体会改编试题,形成自己思考体系的上等境界。我们真心期望,处于中、下种境界的同学,经过高一期末考试的检验和寒假的刻苦学习,能在高一的第二学期迅速补齐自己的短板,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