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姚富山口述:天桥艺人的成就

姚富山口述:天桥艺人的成就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叫姚富山,今年70周岁,1948年4月25日生人。高凤山,就是所谓高派的,因为快板分所谓三派嘛。我那时候听说,高凤山在北京是非常有名的,我能跟人家学也感到非常的荣幸,人家就是在天桥这个地方培养了他,原来在这个地方叫撂地,后来解放以后人家成为艺术家。我印象当中有高凤山、侯宝林、骆玉笙等等,还有高元钧等等这一类的,就是在咱们天桥。

姚富山口述:天桥艺人的成就

我叫姚富山,今年70周岁,1948年4月25日生人。我们多少年就一直在北京,我住在东城,所以对原来的宣武,原来不叫宣武区吗,不是特别熟悉,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由我们东城来到这宣武,那是很远的一个距离。因为什么?那时间的交通不是太方便,那时侯都是贫民嘛,贫民花钱比较计算,就是花5分钱就很计算了。因为天桥这个地方,从小我就听说,但是一直没来过。为什么我说我是梦寐以求?因为天桥这个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他不说嘛,到北京没到过天桥很遗憾,我说我是北京人,我没来过天桥,当然我现在来过,就是小时候没来过,但是我感到更遗憾。因为我觉得天桥这个地方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很不错的一个地方。为什么?因为在这块地上出了很多的艺术家,这可以说是摇篮。你比如说曲艺的、京剧的、评剧的、杂技的、评书的等等。就是在艺术这个范畴之内,就是曲艺、戏曲这个范畴之内,这个世界是个摇蓝。再一个,这地儿据说美食也是不错的。这两大块,这地儿是最突出的,对我印象最深的。我没来过,但是我听说过,我很想到这来,一直就没有机会。为什么?因为我从小上学就在东城,上中学也在东城,上完以后,我就到了部队文工团了。16岁就到了,我就到了新疆了,我和丁广泉,就是前些日子去世的丁广泉,我16岁我们俩就在部队文工团,我们这部队文工团可能跟一般的部队文工团还是不一样,这部队是搞原子弹的,就是第一颗、第二颗我都亲临现场。

北京评书

我们当然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我在部队文工团也始终想着天桥这块。为什么?因为我在去部队之前,我先到曲艺团,就是现在的北京曲艺团。我到了部队文工团,部队文工团的领导让我去学习快板。我本身是搞快板的,想着快板跟谁学过?高凤山,就是所谓高派的,因为快板分所谓三派嘛。王学义就是高凤山老师的徒弟,我跟他学过快板,学的时间不长,最多就两个月,学完以后就进入新疆了。我那时候听说,高凤山在北京是非常有名的,我能跟人家学也感到非常的荣幸,人家就是在天桥这个地方培养了他,原来在这个地方叫撂地,后来解放以后人家成为艺术家。人家快板有人家高派的特点,所以我要寻根,根在哪里?天桥。后来我由部队回来以后,就到天桥这看了看。但是等我回来那时候,那已经就是70年代了,那就不是像60年代、50年代,当时解放前我没有赶上,但是我听说过。我记得我在1964年看过一场演出,当时是名家荟萃,谁?我印象当中有高凤山、侯宝林、骆玉笙等等,还有高元钧等等这一类的,就是在咱们天桥。具体是说哪个剧场演出的,我印象不是太深了。但是他们的演出,尤其是高先生的演出,因为我不是比较喜欢快板嘛,对我印象特别的深刻。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按照现在讲话,接地气,说的都是我们老百姓的东西,所以老百姓爱看。

京韵大鼓一代宗师骆玉笙先生

而且他说的很有情。为什么很有情?他有生活,所以我说东西,天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比如说解放前他们撂地,按照行话撂地,他们是被生活所迫。他们在天桥撂地有一些所谓的浑口,听老人说,就是说语言不太干净,按照现在说就是语言不太文明,但是人家是生活所迫。是不是?人家的艺术那是在天桥这块地上,不断地锤炼、提高,练出来的。天桥这是一块宝地,为什么天桥有演艺中心,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我们还有阳春白雪,天桥剧场,很近,这演出非常高雅的艺术,就是各个层次的人都能看到。我们有我们民俗的东西,有我们民间的东西,也有高雅艺术的东西。我说曲艺这个地方,很多的老艺人、老前辈都在这个地上学习、锻炼过,他们的艺术非常的接地气。他们过去,这叫“吃开口饭”,就是凭着嘴去说,你要没有点真本事,你能把人家那钱由人家那兜里头给拿出来?不容易。我说了,现在我们的,尤其现在的年轻的曲艺工作者要寻根,要学习我们的老前辈,踏踏实实学艺,首先要学会做人。

学艺是个很艰苦的事情,不是像有的说,能说话就能说相声。这是个误解。我觉得,一个好的演员,他要把根扎在哪里,他由这个根上能吸取很多的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天桥这是一块宝地,这不是一般的地方。我说的民俗,是民风、民俗,俗是哪个俗?风俗的俗,可不是俗气的俗。现在我有时候在园子里头看那些现象,我想完以后没法解释,就是所谓的注重演出效果,就是让观众乐。但是乐,我觉得这里头分几种乐,有是开怀大笑;有是讽刺地笑;有是北京人讲话胳肢人的笑,或者过去拿扇子打对方一下。我觉得有一些精华值得吸取,有一些糟粕就应该去掉。知道吧?风俗、雅俗共赏。什么叫雅俗共赏?我们现在很多的曲艺老前辈,在天桥这个地方,据说有个叫“穷不怕”很有文采。在天桥这块,甭管是撂地,完了以后生存,都有高人,不光是草民,人家有的有文化,知道吧。但是有的人家,你比如人家在说相声,让你领略到、感悟到人生的道理。咱们中国不是讲究孝顺吗?人家通过这一段相声让你明白要孝顺父母,都是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硬气功表演

天桥这块地,我来得不多,但是我也看过书,也看过电视,也亲身经历过老先生给我传授艺术。现在,不但中国人要研究喜欢天桥这个地方,很多的国外人也喜欢这个地方,尽管可能略知一二。他为什么能喜欢?自有他喜欢的道理。我说了传统艺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为我是搞快板,搞演出,搞写作,教了一些国外的学生,你比如英国大牛,这我估计你们也知道,他是一个主持人,小伙子很好。为什么?他在跟我学的时候,我说我可以教你。他说为什么?我说你一形象好,就是长得好。二声音好。三语言好,你听他说话没有问题,我跟他说了,你说话要说普通话,不要说北京话北京电视台,跟中央电视台那是不一样的,北京人说话,可能有个习惯,容易吃字,尤其外地人,有时候说快了,听不太明白。你比如说天桥到了,普通话应该是天桥到了,北京话是天桥到啊,就是吃字,是不是?但是这东西,我觉得北京的地方,有很多北京的特点,知道吗?很多的就是说外地人、或者外国人对它的特点了解得不清楚。现在有一些北京的年轻人也了解不清楚。要挖掘天桥的文化底蕴、它的历史、它的很多的东西,然后不断地修饰,使天桥这块宝地真正成为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我觉得应该是没有问题。因为它有很深厚的文化基础,如果没有文化基础能出来这么多名家?所以我觉得天桥这个地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而且这地民俗、民情也是不错的,这就是接地气,就是老百姓的真实的面貌反映出来。什么叫生活?生活必然有酸甜苦辣。真正一个好的文艺工作者,那真正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过去我们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上讲话》也说,你了解生活你才能演出来。现在的年轻人对生活不怎么了解,所以演的节目,看完以后,我觉得好像缺乏什么。创作一个好的作品,那是不容易的。我说天桥这地方很值得有识之士、文人墨客好好地研究、挖掘,整理,把我们很多的优良的、光荣的传统传下去,不要在年轻这一代断档。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见解。现在很多的人,我感觉是有一些误解,还是不理解。就说相声它是喜闻乐见,它是来源于老百姓,但是它应该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如说说完这一段相声,是不是我们旁边有这种人?这种人有的是该值得讽刺讽刺。相声应该抨击一些不良的现象,该讽刺讽刺。为什么叫说相声?相声以讽刺见长。(www.xing528.com)

它主要以说话为主,当然相声当中也包含着所谓的说学逗唱,这是四大技能。写相声也不容易,说相声也不容易,尤其现在写歌颂型的相声就更不容易。因为相声以讽刺为主,讽刺完了,觉得这里边有一些所谓的包袱,就是老百姓的笑料。但是我认为这个笑料应该产生于在故事或者情节之中,不是额外的,按照行话叫什么外插花,有的时候叫搞笑,一搞笑就值得商榷了,它本来不可笑,他偏要让他笑,就想出一些要说不正规的方法,知道吗?再一个就是说快板,因为我搞快板时间比较长一些。

您比如说快板,因为快板喜闻乐见,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顺口溜,但是得合辙押韵,要说能合辙押韵也不容易,它这个尤其要求得比较严。汉语里边讲究四声,比如ma音,妈、麻、马、骂这四声,是吧?合辙,你要上边的词是四声,下边也得是四声。数来宝,它可能比快板书、比对口快板要求更严,写的时候就更不容易,还得要够成节拍。但是我觉得快板它有它的好处,为什么我喜欢快板?我谈一谈,因为过去我们上学时候,有时候演出,过去没有现在这个条件,比如说过去是唱歌,唱歌起码得有个手风琴伴奏吧。

或者有一个别的跟你拉拉你能唱什么,这俩人在一块有时候时间碰不上,今天我有时间你没时间,你有时间我没时间,这个不行。为什么喜欢快板?原因是我跟说相声的郝爱民,住一个院,我听着他一打快板,一唱,觉得挺有意思,一个人唱不求人,就我一人,是不是?我唱得好,也是我,我唱得不好,也是我。但是后来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发现了,一个人需要有很强的功底,表演也是要求很高的,就是一人一台戏,它还不像说相声俩人,我有缓的余地。我闹不清或者词乱了,对方还可以暗示你一下。这个没有。快板是有节奏的,你还不能停。这观众,你别瞧有时候他不会说,他会听。比如都在一个辙上,突然不在辙了,马上他就知道,他是忘词了。我说快板就要硬碰硬,俩人的快板也是硬碰硬,就跟我教那个外国人,教一个加拿大的。开始因为咱们跟外国人演出,有时候我得照顾他们外国人,但是照顾外国人,有时候演出开始我照顾他,后来有一次我就跟他说了,我说这次我可不让着你了。他说什么意思?我说什么意思?这叫硬碰硬。他说什么叫硬碰硬,我说咱们俩一人一段,你一段绕口令,我一段绕口令,谁唱得好观众自有评判,谁唱得不好观众也有评判。因为我们俩唱的这叫花唱绕口令,就是一人一段,我唱完了就该你,你唱完了就该我。到关键时候,或者你没有练好,该需要缓气的时候你没缓,就是所谓的行话叫气口,在这需要缓这口气,你后边才能说个10句或者更多的句,如果你没缓,你再说后边的词。你肯定说不下来。这里有技巧,精力、体力。快板我从11岁就学,今年70了,起码50多年了吧,我体会快板很难,唱好更难,唱得一般也不难。但是快板很要功夫,为什么说要功夫?你学了五六年、七八年,在台上边那么一站,观众看还不是那么回事呢,他就不灵。他怎么唱得,我不喜欢听?就是功夫不到。这一是师父教,再一个自己要动脑去研究,人家唱得为什么观众爱听,你为什么不爱听?说到这个,没下功夫。再有一个,就是说口齿要清楚,现在有一些家长对小孩要求,可能是一些认识稍微有点偏见,有时说什么?说这孩子挺贫的,这家伙一天到晚话不闲着,干脆让他说相声去,其实不然,你知道吗?这个就是你必须得有一个先决条件,口齿清楚,口齿有的不清楚,怎么办?有的可以练出来,有的这一辈子也练不出来。为什么跳舞的在考试的时候要让家长都来?看看你父亲,你母亲,腿长不长,这孩子可能现在还行,一看他父亲母亲是不是,所以有时候就不是干这个材料。我说干各个行当都有门坎,不是没门坎。

说书快板

说到这我就接着说,就是大牛不是跟我学吗?为什么我教他,他小伙子形象不错,个头儿也还可以,声音也好。我说就咱现在那说法,好看的花布人人都爱,不是搞曲艺的全都歪瓜裂枣。北京人讲话歪瓜裂枣,咱说的比较实际的就是形象不好。现在有一些演员,我有时候看演出,好像这个行当也有点怪,我也是闹不清怎么回事,确实歪瓜子多。其实老一辈的,你比如说,你像我们这一辈分的,人家小伙子都很漂亮,都很端庄,你像姜昆、师胜杰、赵炎……都可以呀,那不是偏要歪瓜裂枣才能干这行。我说可能是认识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这我也没去研究。后来我说为什么让大牛,大牛他喜欢这东西,我为什么要教他?他往这一站,按照现在的词吸引眼球,按照现在他们影视界加上现在一些所谓的粉丝吧,喜欢看什么小鲜肉,是不是?其实我觉得这东西,说到最根本还是条件,入这个门坎得有条件,唱歌得要有个先决条件,声音要好你才能练出来,如果您的声音老跟“莎士比亚”似的,现在很多的人(当然说咱们不能劝人家不要搞这行当),这声音特沙哑,说实在的,听着都难受。但是我听年轻人说,可能说他们唱歌很性感,我也闹不太清楚。反正我说的根本就是干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就要把自己的行当干精,至于说干得很好,这谁也不敢保证,只能朝这方面去努力,尤其曲艺这东西。

我要说的最根本就是曲艺,它确实在天桥,尤其北京,当然天津又是一回事,咱们北京也算是曲艺的摇篮。

曲艺之乡,要搞好传承,把曲艺艺术发扬光大。天桥这块宝地是好地方,是我向往的地方,是我儿时所盼望的地方,也是我很敬仰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