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民底气充足:新时代呼唤理性共识

中国人民底气充足:新时代呼唤理性共识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就是当今中国不断走向发展进步的希望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底气所在。正是这条道路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

中国人民底气充足:新时代呼唤理性共识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20]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说明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成功的。这就是当今中国不断走向发展进步的希望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底气所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引方向、开创未来,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挺起中国人精神上的主心骨,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其一,道路自信确保了实现中国道路探索的科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25日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21]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必须长期坚持、不能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22]这四个“走出来”,深刻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科学性,也充分说明了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成效性,这就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的最根本的内在依据。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这条道路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所以,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非常清醒: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其二,理论自信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3]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4]如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飞跃新境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征程,那么,进入新时代和事业发展新阶段,我们更应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5],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其三,制度自信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体系。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26]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个时代,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2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制度自信,首先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当然,我们也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www.xing528.com)

其四,文化自信凝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基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意味着民族自信和民族归属感,它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源泉。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世界上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中华民族创造了延续至今、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又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包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消除中国人在近代以来弱国现状下所形成的自卑阴影,改变中国人“言必称欧美”的崇洋心理,在社会激荡变革和思潮多元的时代,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判断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道德领域的各种现象、斗争、冲击和挑战,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和辩证思维理性看待西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8]因此,面对未来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和什么样的风险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自信’,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情办好,把弘扬中华文明的事情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办好”[29]。我们可以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