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呼唤理性共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呼唤理性共识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其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呼唤理性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大意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构成的,能够较好满足现代需要的有机统一整体。它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从我国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经济体系,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1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0多年高速度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挑战。如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制约使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以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品在当代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风险。这些新情况、新挑战迫切要求整个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前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是实现这“三大变革”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手段。

其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良性互动。这正是持续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再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已由传统的发挥比较优势的进出口竞争,转化为利用核心技术和先进管理扩大对外投资,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而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又必须通过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完善产业链来实现。”[17]我国现在总体上还处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相当大。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优势和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产业升级、跟上世界科技、经济现代化潮流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对如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作了全面部署,就目标任务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18](www.xing528.com)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19]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20]。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创新生态建设,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四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21]。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重点抓好“三大区域”“四大板块”建设。“三大区域”,即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四大板块”,即协调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大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等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22]

五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体现在开放措施上,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形成沿海内陆分工协作、互动发展,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