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实施运用起步较晚,社会、家庭对合作学习不甚了解,且学校对合作学习的模式虽有引入,但却了解和认识的不够透彻,大都是照搬照抄,没有切实结合本校实际,因此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就面临不小的阻力。

小组合作学习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实施运用起步较晚,社会、家庭对合作学习不甚了解,且学校对合作学习的模式虽有引入,但却了解和认识的不够透彻,大都是照搬照抄,没有切实结合本校实际,因此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就面临不小的阻力。为更好地使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就迫切需要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美)GeorgeM.JacobsMichaelA.PowerLohWanInn.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杨宁,卢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郭仲华.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3]谢芳.高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个案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5).

[4]李丛伟.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一所普通高中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4).

[5]吴胜林.当代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9).

[6]蒋洁.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师角色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www.xing528.com)

[7]姬泷.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2(6).

[8]钱海英.新课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9]陈海滨,徐丽华.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5.

[10]攀峰.试论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6).

个人简介

张艳花,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马庆名师工作室成员。2016年9月,荣获校级“骨干教师”;2017年9月,荣获校级“骨干教师”;2018年11月,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公开课具有研究示范作用,荣获荣誉证书;2019年7月,荣获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019年9月,荣获校级“骨干教师”;2019年11月,荣获“培优先进班主任”;2019年11月,荣获名师工作室市级课题“优秀”等级结题;2020年3月,荣获校级“骨干教师”;2020年3月,荣获“培优先进班主任”。座右铭:业精则名,德高则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