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连仲盗陵:郭沫若讲述乾陵文化奇事

孙连仲盗陵:郭沫若讲述乾陵文化奇事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视察乾陵的过程中,郭沫若先生与接待他的当地有关人士说起孙连仲盗乾陵时发生的奇事。但孙连仲盗陵之说也有很大问题。内战爆发后,孙连仲率部主要活动在河北一带。所以,孙连仲率部过乾陵时,孙殿英还没有盗东陵,或者说还没有为外人所知,因此,说孙连仲在这个时间段盗乾陵似乎于理不通。此时,孙殿英盗陵之事已东窗事发,世人皆知。

孙连仲盗陵:郭沫若讲述乾陵文化奇事

孙连仲(1893—1990),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1990年8月14日,病逝于台湾

传说孙连仲也盗过乾陵,此说的源头已无从考证,今最为流行的说词是:1960年3月,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来乾陵视察。当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乾陵发掘委员会”对乾陵地宫隧道口的考古工作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准备对乾陵进行考古发掘。在视察乾陵的过程中,郭沫若先生与接待他的当地有关人士说起孙连仲盗乾陵时发生的奇事。说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想效仿盗掘清代乾隆慈禧陵而发了大财的盗墓将军孙殿英,率一个师的人马,在乾陵周边埋锅造饭、安营扎寨,以军事演习作幌子,命令工兵动用烈性炸药炸开了乾陵墓道上方的三层坚石。但就在此时,一股阴风袭来,刹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随着一阵龙卷风呼啸而来,现场的7名陕西籍和12名河南籍官兵,在巨大的风浪中被卷上天空,转了几圈后被重重地抛到20里外的荒野中,一个个口吐鲜血,气绝而亡。孙连仲知是“姑婆仙灵”,于是买来水果和几个肉夹馍,在陵前祭奠一番后宣布收兵。

但孙连仲盗陵之说也有很大问题。

(1)因为没有文字记录,1960年郭沫若在视察乾陵与当地人士交谈时,是郭沫若先生主动谈及孙连仲盗掘乾陵一事,还是当地有关人士在介绍情况时谈到这件在当地流传甚广的奇事已不得而知。但不管由谁先提起,孙连仲盗掘乾陵之事都不见之于史书。而且,如果孙连仲曾盗过乾陵,那么其时间点在哪,有关传说都没有交代。

那么孙连仲到底盗没盗过乾陵呢?如果盗过,又是在什么时间?要搞清这些问题,就有必要考察一下孙连仲的生平和行踪。

1893年2月2日,孙连仲生于今河北省雄县龙湾村。1912年2月,19岁的孙连仲应征入伍北洋军。1914年,任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炮兵营班长。1915年年底护国战争爆发后,当时驻在四川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与云南护国军在泸州、叙州(宜宾)间作战。孙连仲在龙头山一役中作战英勇,被擢升为炮兵营第一连连长。1917年,被提升为营长(军队驻地河北廊坊)。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被任命为炮兵团团长。1924年,调任国民军第一军炮兵旅旅长。不久,又升任骑兵第二师师长,此期间一直活动在京津冀。1926年9月北伐战争打响,被任命为东路第二军司令官。1927年5月,任冯玉祥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四军军长,进驻新乡。1928年5月,孙连仲部调驻陕西绥靖地区,7月移师入甘。1929年2月,孙连仲到青海履任。1929年8月,孙连仲接任甘肃省主席。1930年4月,孙连仲经陇东、陕西到河南任冯玉祥部第八路军总指挥。6月至9月,与蒋介石部大战于中原。10月,接受蒋介石改编后,被委任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1931年年初奉命开往江西,参与剿共。此后,孙连仲一直活动在江西、湖北、苏北一带。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孙连仲率部一直转战于河北、山西、河南、湖北等地。抗战结束后,被委任为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负责平津河北等地的接收。内战爆发后,孙连仲率部主要活动在河北一带。1947年12月,被调往南京任首都卫戍司令。1949年3月,飞往台湾[27]

根据以上所列孙连仲的行踪分析,如果他曾盗过乾陵,其时间段只能在1928年5月至7月间或1930年4月至6月间。因为其他时间,孙连仲都不在陕西。那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时间段——1928年5月至7月。1928年5月,孙连仲调驻陕西绥靖,此前,他的部队驻扎在河南新乡。那么在从新乡移师绥靖的过程中,他的部队有可能经过乾陵并实施盗掘。但根据网传很多说法,孙连仲盗乾陵是想效法盗掘清东陵的孙殿英。但我们知道,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发生在1928年7月。所以,孙连仲率部过乾陵时,孙殿英还没有盗东陵,或者说还没有为外人所知,因此,说孙连仲在这个时间段盗乾陵似乎于理不通。再看第二个时间段,即1930年4月至6月。1930年4月,时任甘肃省主席的孙连仲经陇东、陕西赴河南任新职。孙连仲再次过陕西。此时,孙殿英盗陵之事已东窗事发,世人皆知。那么,孙连仲是在此时率兵挖乾陵了吗?因为这是他挖掘乾陵的最后时机了,如果正如传说所说他曾盗过乾陵的话。但话说回来,此时孙殿英盗东陵之事正处舆论风口,全国一片讨伐之声,孙连仲是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此时挖盗乾陵呢,值得商榷。

(2)针对孙连仲是否盗过乾陵一事,笔者曾访谈过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士,他们都说,不知是真是假,这种说法也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没有听上辈人说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曾对乾陵墓道封口进行试掘。从试掘结果分析,结论是乾陵没有被盗。其理由为:第一,宽约3.9米、全长63.1米的墓道全用石条封砌,石条之间又用铁栓板或铁棍牵拉,再以白铁浇铸其缝,使2000多块石条融成一体。这一点也与史书记载基本相符。另据勘察,除了墓道中段上层的石条有移动和轻微损坏外,上段、下段均完整如初。第二,乾陵地宫凿在石山腹部,若要舍墓道而另凿新洞潜入地宫,难度极大。同时,通过对包括黄巢沟在内的所有盗掘可疑点进行勘察,都没有发现新的盗洞。至于试掘后发现墓道封石部分残缺并有损坏痕迹和顺序紊乱等情况,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二次启陵安葬武则天时留下来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孙连仲盗掘乾陵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如谣传中说的那样盗过,但由于各种因素,最终也没有盗掘成功。

俗话说,树大招风名高引谤。乾陵因其埋葬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和高宗李治而天下闻名,但同时也招引来历史上大大小小的野心家、盗墓贼的觊觎。好在乾陵够神秘,够坚固,1300多年来,虽经无数自然磨难和人间浩劫,但依然完好如初,巍然屹立。我们期待国家正式发掘乾陵的日子,相信到那时,那些埋藏在乾陵深宫的为万众瞩目的稀世珍宝将大放异彩,轰动世界,乾陵也必将和秦兵马俑一样,成为世界的又一个奇迹。

注释

[1]此17人之说系网上传言,查考无据。史书有记载者仅朱泚、黄巢、温韬等。

[2]《资治通鉴》卷二二九,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7392页。

[3]《旧唐书》卷十二《德宗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第338页。

[4]《资治通鉴》卷二二九,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一月条,第7370、7376页。

[5](唐)赵元一撰:《奉天录》卷一,《粤雅堂丛书》第二集,该卷第9页。该书四卷,为现今仅存的唐人记载“奉天之难”的专书。大体按日纪事,录功臣勋业及逆臣言行等,叙述详尽,可与正史相参或备史之阙,是了解奉天之变的第一手文献

[6]《册府元龟》卷三十《帝王部·第三奉先》,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308页。

[7]《资治通鉴》卷二二九,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一月条,第7370、7376页。

[8]《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2176页。

[9]《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僖宗乾符元年(874)“上年少,政在臣下”条,第8174页。(www.xing528.com)

[10]《旧唐书》卷一八二《高骈传》,第4705—4706、4707页。

[11](明)赵弼《雪航肤见》卷七。

[12]李梦阳《乾陵歌》后注曰:“武后陵,黄巢发之,事具《雪航肤见》。”《山西通志》卷二二二《艺文志》,本卷第110页,《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3](清)周铭旂:《乾州志稿》,光绪十年(1884)刻本。

[14]《旧唐书》卷一八二《高骈传》,第4705—4706、4707页。

[15]《旧唐书》卷二百下《黄巢传》,第5397页。

[16]《新唐书》卷二二五下《逆臣下·黄巢》,中华书局,1975年,第6462页。

[17]《资治通鉴》卷二五五,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初,巢在长安”条,第8296页。

[18]李剑国、陈国军:《赵弼生平著述考》,《文学遗产》2003年第1期。

[19]《四库全书》卷十《绀珠集》,台湾商务印书馆,该卷第27—30页。

[20]《旧五代史》卷七十三《温韬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961页。

[21]《新五代史》卷四十《温韬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42页。

[22]《资治通鉴》卷二六七,宋太祖开平二年(908)“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条,第8705页。

[23](宋)程大昌:《考古编》。

[24]宋人笔记《江南余载》卷下。

[25]《明史》卷三〇五《宦官传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7810页。

[26]《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严善思》,第5102页。

[27]综合中华网军事《抗日名将孙连仲》。

(李青峰,乾陵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