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服饰风俗:多样开放,胡化特色鲜明

唐代服饰风俗:多样开放,胡化特色鲜明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饰风俗方面,唐人呈现出多样与开放的特点。唐代女性服饰的另外一大风俗特点即好着胡服。胡化的特色从饮食到服饰,可谓面面俱到。但对于服饰风俗而言,这些可谓无足轻重。总之,男子穿圆领袍衫成为唐代最为通行的男子着装风俗。当时卜居之风盛行。

唐代服饰风俗:多样开放,胡化特色鲜明

服饰风俗方面,唐人呈现出多样与开放的特点。

1.从窄小到宽肥的女装

有唐一代女装有明显的变化过程,从初期到后期,整体变化的风格是从窄衣紧袖转变为宽衣广袖。主体衣裳由衫、襦、裙、帔组成。这里衫与襦都属于上装,二者的区别是衫要单薄些,而襦则厚实些,类似于袄。裙则一般与衫和襦配套来穿,即上身着衫或襦,下身着裙装。帔是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在许多出土的图文中可见,唐代女性披帔很常见。

初唐妇女衣着继承隋朝旧制,以窄衣紧袖为风尚。《新唐书·五行志》中有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可见盛唐依然以窄小衿袖为尚。这一风习不仅延续到盛唐,甚至中唐也有余风,中唐更为流行的则是宽肥的女装,这种宽松博大,不仅仅是上衣襦衫的袖子变宽变大,下身的裙子也随着变得宽大。中唐末期唐文宗曾下诏,对裙摆和襦袖的宽广度进行限制,曰:“妇人制裙,不得阔五幅已上;裙条曳地,不得长三寸已上;糯袖等不得广一尺五寸已上。”[9]由此项规定可以从侧面得知当时社会追捧宽博裙襦,已经到了让朝廷出面制止的地步,可见追捧之风极盛。

唐代女性服饰的另外一大风俗特点即好着胡服。《旧唐书·舆服志》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撰,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胡化的特色从饮食到服饰,可谓面面俱到。

2.舒适与实用的男装

唐代男子服装与女装相比,较为简单,幞头加袍衫成为当时男子的普遍服饰。幞头成为通行的首服,从皇帝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都裹着幞头,终唐一世,幞头的高低,样式,软硬都有变化,由前期通行的软脚幞头变易为硬脚幞头,但这些变化终归只是样式款式的小变,不变的是其一直是男子通行的首服。幞头穿着较为方便,也受到唐人的普遍喜爱。

与幞头配套的衣服,当属圆头袍衫了。这种长衫在衣服侧边开衩,比较方便行动,穿着又比较舒适,在唐代成为男子最为通行的服饰。在有阶级区分的封建社会,如果上下都通行穿此类衣服,势必让上层觉得不悦,于是圆领袍衫又通过颜色不同来区分阶级,并在袍衫上加襕以示区分。但对于服饰风俗而言,这些可谓无足轻重。总之,男子穿圆领袍衫成为唐代最为通行的男子着装风俗。(www.xing528.com)

居住风俗,唐代既承继前朝,也有新的发展。当时卜居之风盛行。

占卜住宅之风在先秦就已形成,而且将阴阳五行等思想运用其中,唐人也重视占宅卜居,在选择居住环境与住宅地点时都有着种种讲究和禁忌。如讲究居住环境的阴阳、讲究住宅的凶吉、追求阴阳平衡、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许多文人在诗文中将这一风俗记载了下来,白居易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他有两首诗反映这一风习及信仰:

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未请中庶禄,且脱双骖易。岂独为身谋,安吾鹤与石。(《洛下卜居》)[10]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卜居》)[11]

从这两首诗歌来看,白居易所追求的理想住宅,居住环境很重要,讲究住处须有水,崇尚幽静的外部环境,而低湿狭窄、喧嚣多尘则是他对住宅的禁忌。

此类卜居诗歌在《全唐诗》中为数不少,足以反映卜居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