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阁修建:四库传奇,《四库全书》阁楼建造过程和布局解析

七阁修建:四库传奇,《四库全书》阁楼建造过程和布局解析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七阁建筑中,文津、文源两阁为第一批建造,同于乾隆三十九年秋动工,第二年夏天先后完成,历时一年。而两阁中,又以文津阁为先,文源阁为后,文津阁的率先建造完成,成为后六阁建造的范本。这四座藏书楼,都是在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的基础上,再参照传统宫式做法,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用功能,综合各方面因素建造而成的。七阁的庭院布局,基本采用天一阁的庭院布局,而稍有变通。

七阁修建:四库传奇,《四库全书》阁楼建造过程和布局解析

乾隆在决定网罗天下书籍,编修《四库全书》不久,就开始筹划《四库全书》修成后的贮藏问题。考虑到《四库全书》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丛书,计划纂成后抄写四部,每部的篇幅、卷帙都十分可观,要妥善收藏,完整保存,使之流传后世,必须为其构筑专门的藏书楼。藏书楼的规格、式样,内部设施,周围庭院的布局,也都需要考虑、规划。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虽然距成书之日尚早,乾隆就已想到“书之成,虽尚需时日,而贮书之所,则不可不宿构”,乾隆听说浙江宁波范懋柱的藏书楼天一阁,纯用砖甃,不畏火烛,自前明相传至今,并无损坏,其法甚精。即于六月二十五日,给杭州织造寅著下达一道谕旨,命他亲自前往宁波,考察天一阁建筑结构和书架款式:“看其房间制若之法若何?是否专用砖石,不用木植?并其书架款式若何?详细询察,烫成准样,开明丈尺,呈览。”经过详细考察之后,乾隆下令仿照天一阁规制,建造文津、文源、文渊、文溯四阁,以分别庋藏《四库全书》。

在七阁建筑中,文津、文源两阁为第一批建造,同于乾隆三十九年秋动工,第二年夏天先后完成,历时一年。而两阁中,又以文津阁为先,文源阁为后,文津阁的率先建造完成,成为后六阁建造的范本。文渊阁于乾隆四十年开始建造,在一年后完工。文溯阁因远在关外,在四阁中动工最晚,直至乾隆四十六年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建成。这四座藏书楼,都是在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的基础上,再参照传统宫式做法,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用功能,综合各方面因素建造而成的。从实物来看,均为正宇上下六楹、各通为一间,内部采取了明两层暗三层的“偷工造”法,即外观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下楼板之间通常被浪费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了一个夹层,全阁上、中、下三层都能用来贮藏书籍,既充分利用空间,又节省工料,体现了清代宫廷建筑师们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造诣和技巧。外观上为水磨丝缝砖墙,墙色为较沉静无华的灰色,深绿廊柱,歇山式屋顶,上覆绿剪边琉璃瓦。为显示建筑功能,楹柱间特地绘以河马负书和翰墨卷帙画面,色调清雅。全阁外观古朴典雅,蕴含深意,内中遍藏宏富卷帙,宁静肃穆,堪称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内廷四阁既专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造,且皆位于宫廷禁地和皇家园林,乾隆非常重视,为表示慎重和推崇之义,还为四阁分别撰写了记文,记述纂修《四库全书》的缘由和目的,建阁藏书的起因和经过,并勒石碑碣,立于阁前。

为了达到嘉惠士林的目的,乾隆下令在江浙地区兴建三座藏书阁,即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用来庋藏三份《四库全书》。乾隆四十七年七月,乾隆下令续缮三份全书,分别庋藏在扬州、镇江和杭州。下谕旨道:“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分,安置各该处。”(www.xing528.com)

乾隆四十四年,位于镇江金山寺行宫之左的藏书阁首先建成,乾隆赐名文宗阁,贮《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次年,位于扬州大观堂一侧的藏书楼相继告竣。据记载,“御书楼在御花园中,园之正殿名大观堂,楼在大观堂之旁,恭贮钦定《图书集成》全部,赐名文汇阁,并‘东壁流辉’匾”。二阁除了庋置《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外,都还留有不少空余书格,乾隆曾责成陈辉祖、依龄阿、盛住等前往查看,“若书格不敷”,即“酌量再行添补”,所需工费由两淮商人捐办。依龄阿等“随即亲诣大观堂之文汇阁检查书格”,见“所余空格尽多,查金山文宗阁书格一律相同”,均可供将来收贮全书。

文澜阁则是在乾隆四十七年之后重新改造而成的。最初,乾隆谕令浙江地方官员据杭州圣因寺后面的玉兰堂改建文澜阁,并安设书格备用,所需各项工程费也由浙商捐办。但实地勘查的结果,发现“玉兰堂逼近山根,地势潮湿,难以藏书”,而“玉兰堂之东迤下有藏书堂,现为藏贮《图书集成》之处,堂后地盘宽阔”,可供改建。于是决定利用藏书堂及其后空地改建文澜阁。乾隆四十八年底,全部改建工程完竣,整座楼阁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地最著名的藏书处所。

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建造文津阁、文源阁至乾隆四十八年文澜阁建成,共建七个藏书楼,形成北四阁南三阁的布局。七阁的庭院布局,基本采用天一阁的庭院布局,而稍有变通。七阁前皆挖有水池,池上布桥,采用古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隐含以水克火之意。庭院周围布有假山,山上东有月台,西有趣亭,这样的景点布局,系模仿宋代大书法家画家米芾在京口(今镇江)的住处宝晋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