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WTO自由化进程,传统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所起的作用逐渐削弱,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9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与措施。[102]在我国当前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绿色贸易壁垒占了很大比重。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性

随着WTO自由化进程,传统贸易壁垒国际贸易所起的作用逐渐削弱,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TBT)是指一国在对本国市场上流通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品与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建立本国的评定程序、认证、认可制度、检验制度等与其他国家不一致所形成的影响自由贸易的壁垒。TB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SPS)、包装和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披上合法外衣,实际上属于人为的、技巧性的,而不是实质上的、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技术。[9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与措施。

近年来TBT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并且从生产领域和贸易领域向服务贸易投资领域扩张,从针对具体产品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发达国家仍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体,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从自愿性措施呈现向强制性法规转化的趋势,TBT已从规定个别限量指标发展成为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指标体系。[94]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学者们也进行了较多的思考。有学者运用市场失灵论、技术差距论、利益集团论、博弈论等理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动因进行了多视角的系统分析,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是由主观与客观、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制衡的结果,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和长期性的内在机理。[95]也有人认为,它的成因可以分为经济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GATT/WTO规则因素三大类。其中,经济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各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别,各国消费需求的层次不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消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贸易政策被用作国内外政治斗争的工具;GATT/WTO规则因素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效用日益弱化,TBT规则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96]

具体就我国的状况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促进我国技术发展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出口结构改善,也可以推动我国评审制度及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但是负面影响占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TBT影响金额多,损失大并呈逐年上升态势;出口贸易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冲击的产品行业多,结构范围广,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从国别分布看,对我国出口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为美欧发达国家,而新兴工业国紧随其后,且影响加速;从我国国内各省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受限制很不均衡,现行技术标准很难满足出口生产需要。[97]对于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的原因,学者们述评较多,也有很多共识,主要包括:(1)出口企业对WTO/TBT相关规则的信息不灵,缺乏有效的应对解决手段;(2)产品技术水平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导致国内现行标准低,不能满足出口国际市场的需要;(3)发达国家出于本国垄断竞争战略利益考虑,会不断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制定的技术标准日趋苛刻;(4)应对TBT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中介服务职能缺失;等等。[98]这一时期大量的文章也集中分析了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热点在于:(1)以统一化、简明化、规范化为目标,对国内相关TBT信息制度进行改革,构建我国的TBT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好预警机制,为我国出口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2)鼓励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变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水平;(3)不断追踪发达国家TBT发展动向,加强对国外主要标准法规的分析研究,为国内企业应对国外TBT提供对策建议;(4)建立我国政府、行业与企业的联合互动反应机制,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5)顺应世界潮流,实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99]

有关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也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促进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外经贸部于2002年9月17日颁布了《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初步建立起我国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2004年《对外贸易法》修改新增的第七章“对外贸易调查”,在这之后根据贸易壁垒调查实践的要求,商务部着手修订《暂行规则》,并以草案的形式于2004年11月10日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才正式确立为《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虽然建立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有学者认为《调查规则》的立法层次不高,实体规则中存在不足,比如,在术语界定上无法满足时间需要,可提起申请者的范围过窄,除此之外,程序规范过于简单,缺少对贸易壁垒调查行为的救济权。所以应当针对这些缺陷进行完善。[100]我国自加入WTO之后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外对华产品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对外贸易壁垒的调查机制,但我国企业对这一机制的利用并不充分。有的学者对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立法及其实体规则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在实体规则方面有很多不足,这阻碍了我国企业对这一制度的运用,因此提出了完善中国立法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充分援用该机制的建议。[101]有些学者认为,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应当借鉴欧美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所以通过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背后的立法理念进行比较分析,认识调查制度的实质,从而更好地借鉴美欧相关制度的合理内核,这对于完善我国立法,维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合法利益有重要意义。[102](www.xing528.com)

在我国当前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绿色贸易壁垒占了很大比重。与环境有关的贸易壁垒,简称环境壁垒,又称绿色壁垒,是继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及技术型贸易壁垒之后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包含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具体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境标准环保法规和环保合格评定程序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或禁止。环境贸易壁垒的种类包括:绿色关税和绿色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不合理的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环境壁垒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有助于遏制全球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的趋势,解决人和自然不协调发展这一全球性难题,有益于实施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环境壁垒的不适用使其成为披着合法外衣的新贸易保护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而对国际贸易进行不合理的限制。[103]

学者们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对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应当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好的方面来看,它可以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对外贸易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也为我国实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契机,而且企业也在这一过程中会更加健康的壮大起来。但是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相关建设和配套制度与资金都比较落后,在对外贸易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一系列高标准的环保措施与绿色认证标准来限制我国大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大大增加了对外贸易成本,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此外,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且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这会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104]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从宏观方面来说,应当加强政府主导的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合理抵制环境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均衡发展;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微观方面来说,应当提高绿色环境意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追求技术创新,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行ISO14000国际认证,搞好标准化工作。[105]

全球气候异常变暖和环境持续恶化使“低碳”和“节能减排”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低碳的兴起是世界人民对保护环境的清醒认识和实践,其对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此形成的低碳壁垒给国际贸易关系带来的巨变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有很大优势,“碳关税”借着节能减排的名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推行。应对国外低碳壁垒,必须以清楚认识我国外贸出口的高碳状况为前提。我国能源结构与资源条件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高碳形态决定出口产品的高碳特征,低碳技术缺乏导致企业产品高碳状况的长期存在,而环境保护的不力又导致企业低碳意识薄弱。因此,政府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制定具体可行的减排标准和措施,重视对低碳企业和低碳产品的扶持,适时适量地推行低碳产业政策;出口企业增强自身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低碳创新能力,完善企业信息沟通机制,重视发挥出口行业协会的作用。另外,在法律方面,应当制定低碳经济基本法及专项法规,制定碳税法应对国外碳关税,并制定和完善低碳认证标准的法律规章,最后还要制定和完善碳交易管理办法。[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