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地区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实现快速起步

中国地区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实现快速起步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些条件促进了香港报业的迅速兴起。这一现象,是战后欧美各国的资本家需要了解香港行情,以便大举向中国推销商品的情况造成的。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反映自由贸易派和垄断派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源于各报对港英当局政策的分歧和对香港政府的不同态度引起的争吵。

中国地区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实现快速起步

香港的第一家英文报纸《香港公报》(Hong Kong Gazette),是为适应英军侵华的需要而诞生的。1841年5月1日,当鸦片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这家报纸便出版了。它的创办人是积极为侵华战争效力的马儒翰(J.R.Morrison)。这张报纸以刊登英国政府和港英当局的公告、命令和调查资料为主,是官方的传声筒,直接为侵华战争服务,所以不同于此前外国人在中国所办的宗教商业性质的报纸。

接着,一批商业性质的英文报纸在这里涌现。1842年3月,《中国之友》(The Friend of China)创刊;次年,《广州纪录报》由澳门迁来,改名为《香港纪录报》(Hong Kong Register)出版;同年创刊的还有《东半球与商业广告》(Eastern Globe and Commercial Advertiser)和《自由通讯员》(The Free Correspondent)。1845年2月20日,著名的《德臣报》(The China Mail)出版。至1849年,香港陆续出版的报纸有9种之多,这是不寻常的。请看比较:澳门鸦片战争后只出版过两家葡文报纸,而原来由广州迁来的一些报纸则无一留存,1839年开始的那种报业繁荣景象消失了;曾经是外国人办报基地的广州,这时只剩下一家由澳门迁回的《中国丛报》,显得更为凄凉;至于上海和大陆其他地方,在1849年时还没有一家近代报纸出现过。在19世纪40年代,香港报业在中国报坛上独领风骚,格外引人注目。

进入19世纪50年代,香港报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至1860年共创办了13家报刊。其中8家为英文,包括著名的《孖剌报》(Daily Press),两家为葡文,还有两家为中文,即1853年创办的《遐迩贯珍》和1857年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纸》。与过去不同的是,香港在中国报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了,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沿海城市也有了近代报刊,不过香港的报刊数量仍然超过其他城市报刊的总和。

香港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为全国办报最活跃的地区,是与其特殊条件和地位相关的。1843年《南京条约》签订不到一年,英国在这里的官、商、文化机构纷纷建立,仅英国设立的大小商行就有20多家,占外国在华商行的一半;航运事业也日益发展,1843年1-3月,进入香港的货轮有80艘,而同年上海平均每3个月进入的货轮只有14艘。这说明香港很快就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口岸和最重要的中英贸易基地。正是这些条件促进了香港报业的迅速兴起。而同期上海的优势还没有展现出来,广州虽然早已是我国的外贸中心,但办报的政治条件不如香港,澳门更没有这些条件。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办报的外国人,一是传教士,一是商人;战后在香港办报的则几乎都是商人。虽然香港早就有了传教士和从马六甲迁来的印刷所,但直到1853年才办起一家教会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而且只办了三年便停刊了,香港报坛遂成了商业报纸的一统天下。这一点是与广州不同的。(www.xing528.com)

战前的广州,一家报馆只办一种报纸,内容除新闻、言论外还有广告、货物行情、航运消息等。而战后的香港,一馆数报成为常见的事,并且随着对经济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各种独立发行的“广告报”“行情报”“航运录”流行一时,它们大多是一些大报发行的海外版。这一现象,是战后欧美各国的资本家需要了解香港行情,以便大举向中国推销商品的情况造成的。

和当年广州报界一样,香港的各大报之间也存在激烈的斗争。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反映自由贸易派和垄断派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源于各报对港英当局政策的分歧和对香港政府的不同态度引起的争吵。从总的倾向看,《德臣报》持政府立场,《中国之友》开始支持政府,后变为激烈反对政府,以至于其主持者被香港法院判刑入狱。此外各报之间的新闻业务竞争也相当激烈。《中国之友》建立了相当规模的通讯员网,以加强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香港纪录报》则与新加坡《海峡时报》协作,抢先发表来自欧洲消息;《德臣报》为了获得航运消息,特派小艇到港口调查船只往来情况,以便早点出报运往广州和澳门。这种新闻业务上的竞争,过去在广州报界很少见。

这一时期香港的中文报纸虽然出现得迟,办得也少,但就其发展水平而论,却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遐迩贯珍》已经摆脱战前报纸的幼稚状态,无论是体例、形式和内容都有新的突破:原来报纸以国际新闻为主,条数少,报道面窄,而《遐迩贯珍》的新闻条数多,报道面广,并转而以香港和国内新闻为报道重点;原来中文报纸上的消息大多译自外国报纸,《遐迩贯珍》则开始了自己的采访报道活动;原来的中文报纸上对新闻、文学、言论不加区别,现在这种现象消失了,文风也有较大改进。此外,《遐迩贯珍》还首次使用铅字印刷,首次刊登商业广告,首次发表图片等,这些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则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张中文商业报纸而载入近代新闻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