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劳动活动及教育要求

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劳动活动及教育要求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合理地组织劳动教育和充分发挥劳动的教育作用,我们对劳动种类做如下的教育学分类:1.社会意义。某些劳动的首要目的是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而另一些劳动追求的是纯粹的教育目的——形成道德概念、信念和习惯,丰富道德经验。不能让所有劳动的最终目的仅限于认识世界,这一点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创造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物质财富达到教育目的。

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劳动活动及教育要求

为了合理地组织劳动教育和充分发挥劳动的教育作用,我们对劳动种类做如下的教育学分类:

1.社会意义。某些劳动的社会目的性很明显,另一些劳动则使有些孩子不太理解。不论栽植护田林和橡树林,用几年时间进行管理,还是每天在教室里扫地擦桌子,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完成的劳动都是社会必要劳动,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在第一种情况下,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创造;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劳动没有超出自我服务的范畴,因而无法像第一种劳动那样培养情感信念。但同时,自我服务也有自身的优势:能够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培养他们尊重平凡的劳动,尊重从事普通的、不引人注意的职业的人们的习惯。

我们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具有各种社会意义的劳动,从幼年开始就接触那些旨在创造和巩固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劳动,这对于培养劳动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们也认为,任何一种劳动,无论它多么无趣和粗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每位孩子从幼年起就应当意识到,他若不积肥,不往田里施肥,不在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紧张地劳动,他就不会创造任何物质财富,也必然不会创造任何精神财富,因而他也不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2.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相互关系(这里“教育目的”一词的概念是狭义的,指德育)。某些劳动的首要目的是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而另一些劳动追求的是纯粹的教育目的——形成道德概念、信念和习惯,丰富道德经验。尽管在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中也包含世界观信念的形成,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在受教育,但这种劳动过程本身最重要的目的仍然是学习、掌握、会做。

教学过程的劳动总是明显地反映认识性,如果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一点,那么劳动的目的就算达到了。除了上课和阅读的劳动外,诸如在教学实验园地里的实验、物理课和化学课上的实验室作业、地形测量活动、采集植物标本、收集收藏品等,都具有认识性。不能让所有劳动的最终目的仅限于认识世界,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学生所做的实验性劳动具有双重目的——认识和改造,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把哪怕一小块土地改造得更有生气、更美好。我们力求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创造物质财富(在工厂制造机械和工具,在试验田培育种子和果实)。

除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劳动外,那些旨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让每个学生享受到社会劳动的幸福和快乐,体验到公民自豪感的种种劳动,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学生通过创造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物质财富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我校学生加入少先队后要栽植一片柞树林,接着连续几年照管这片树木,待毕业时,他们便可目睹自己的可观的劳动成果:柞树林牢固地防止沟坡的侵蚀。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劳动尽可能地超出学校的圈子和学校的利益,让每位同学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

3.综合技术教育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学龄初期的儿童最容易理解劳动的审美目的和社会公益目的。他们在劳动过程及其物质成果的美感中确立自己的道德尊严,体验自豪感——在这一年龄段,美感是最丰富的道德情感的源泉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校学龄初期儿童的大多数劳动具有十分明显的审美性质:孩子们在创造美。相应的劳动项目因此而来,如栽培和照管花卉;做些东西,其实用价值主要在于它的美,在于满足审美需求。孩子们努力把事情做精细,做漂亮,但事情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审美,而是实验性目的或公益目的。我们利用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努力实现劳动在思想上和智力上的丰富。孩子们所做的一切都应是美的。

有些劳动活动和长时间的劳动过程,它的内容就或在智育方面,或在德育方面,或在体育方面,或在综合技术教育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个性的全面发展取决于共产主义教育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中的反映深度。

4.脑力和体力的相互联系。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我们绝不让一部分学生制订和实现一些创造性计划(如设计装配活动模型),而让另一部分学生从事单调的体力劳动。任何一项计划都有体力劳动,往往这种体力劳动还是单调和艰苦的,应由执行创造性计划的人自己去干。体力劳动越简单单调,就越不能以此作为最终目的,而要把它作为达到最终目的,即实现创造性意图的一种手段,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年轻一代投身劳动的心理准备的主要前提之一,就是青年人不能认为农田或畜牧场的简单劳动只是花费体力而已。通过手脑结合,我们努力将体力劳动打造为提升和完善精神的一个领域,由此吸引青年男女。学生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考察、试验、研究自然界规律,学习技术和工艺规则,完善工艺流程。凡有最粗笨、最单调的劳动的地方,如在畜牧场,高年级学生就在那里进行最有趣的研究工作——研究抗生素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www.xing528.com)

5.劳动工具的性质。作为劳动基础的技术手段和工艺过程越复杂,揭示个性的天赋和才能,培养高度的劳动素养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训练青年人操纵复杂的技术工具(各种机器、机械和装置),我们让学生在学龄初期,特别是在学龄中期就进行较为复杂的生产活动,并向他们传授一些劳动技艺,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除了使用手工劳动工具外,我校学龄初期的学生就已经使用机械工具,特别是电动工具(如细木工电锯)了。这就向孩子们提出了新要求,引导他们进入技术的世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科学基础知识越深,将更加复杂的技术手段引入劳动过程就显得越发重要。我们教导孩子们从小就用机器技术的可能性的观点看待体力劳动。例如,如果给少先队员分配把若干公担的麦子从一处搬到另一处的任务,他们就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能否用机械工具代替手工劳动?如果少年已有使用较为复杂的劳动技术手段的经验,此时他们就会考虑安装一台输送机。

劳动的技术手段越复杂,与手工劳动直接相关的技能和技巧就应当越精细和熟练,手工劳动的素养也就越高。我们在孩子学龄初期就培养他们手工劳动的高度素养。设计、安装、调整零件和部件,修理、调整零件和部件的相互关系——这些都是在校期间要进行的多方面创造性劳动。它不仅能提高手工劳动的素养,也能发展思维。使用复杂的劳动工具的技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手工技能和技巧的熟练程度。

6.劳动活动的成果。在一种情况下,学生当时可以目睹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如少年技术家小组的制品)。在另一种情况下,劳动是在为不远的将来获取物质成果做准备(如收割成熟的麦子、准备播种)。在第三种情况下,劳动只是在较遥远的未来获取物质成果的一种条件(如旨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农林改良工程)。在第四种情况下则全无有形的物质成果,劳动只作为精神价值丰富生活(如帮助老人和病人)。

劳动的物质成果越可观,信念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劳动过程中的情感就越深沉。使学生为获取未来的物质成果进行长期斗争,战胜困难,斗争的过程从而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定阶段,这是我们为学生安排劳动活动的目的。除短期劳动任务外,集体劳动中还有需要连续从事数年的工作(如植树造林、照管葡萄园和果园)。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自行分配物质成果;在另一些情况下,物质成果,就其性质来讲根本不可能作为消费品。这两种劳动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既创造具有个体消费品价值的东西(面包蔬菜、肉、牛奶),也创造属于整个社会的财富(肥沃的土地、森林)。

7.报酬。年轻一代的劳动分两种——无偿劳动和有偿劳动。我们将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作为指导方针,安排两种劳动的比例。劳动者从社会消费储备额中获得的生活福利越来越多,而且不以个人的劳动为转移。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这种福利所占的比重比在成年人生活中的占比高出无数倍,因此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承担很大的责任。学生们应当明白他们从社会享受到的免费福利的劳动价值。

但个人报酬和个人工资也发挥着很大的教育作用。中高年级学生夏日在集体农庄从事的劳动是有偿的,他们上交报酬,用于家庭开支,这是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义务感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利用学校能采取的种种手段(谈话、讲座等),力求使毕业的孩子踏上独立的劳动生活道路后,将自己的部分工资上交父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