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帕夫雷什中学:塑造青少年审美教育与个性发展

帕夫雷什中学:塑造青少年审美教育与个性发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的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我们不时地更新“人性美”陈列台上丰富多彩的布置。这些故事用儿童、青少年易懂的方式展现了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的一致。人性美深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后,就会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青少年不仅敬仰那些举世闻名的杰出人物,也崇敬心灵美的普通人。审美教育同求知欲和好学精神的培养密切相关。美育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帕夫雷什中学:塑造青少年审美教育与个性发展

赋予学生的认识和创造活动以及他在多种活动中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和满足以特定方向的审美教育,涵盖正在成长的学生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的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

美是人类道德财富的源泉。詹姆斯·奥尔德里奇在对读者的一次演讲中曾说,一个无耻之徒不可能同时又喜爱狄更斯[1]——这是互不相容的事。学校的任务就是在学生的童年、在神经系统幼年期将美打造为德育的有力手段,成为真正人性的源泉,因为在这时,孩子的心灵对于各种思想和形象——目睹、感知和思考的一切的情感色彩十分敏感。

在神经系统幼年期,直至7~8岁,及稍晚些,从7~8岁到10~11岁的少年时期,当智力、情感和意志还在继续形成时,让孩子感受、欣赏和赞叹美,为人工的绝妙创作和大自然的造化之美而惊叹,这一点尤为重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对美的惊叹、赞美和崇爱——这是人性态度的基础,缺乏这一点,人的文明素养的真正培育和形成便难以想象。人的素养在情感素养上表现得最为精细微妙。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校里所学的许多东西难免会被遗忘,然而人的思想触及过的一切文化珍宝会留存在我们的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和体验中留下痕迹。

从孩子进校的最初日子起,我们就为他们树立关于完美的社会人,关于他的思想、情操和感受中崇高庄严美的概念。我们赋予这种概念以血肉,以包含道德高尚的品行和英雄主义行动的生动实例。

在人性美的概念中,我们将心灵美——忠于信仰、人道主义和不与邪恶妥协摆在首位。我们不时地更新“人性美”陈列台上丰富多彩的布置。这里陈列了讲述人的生活、事迹和遭遇的短篇故事和特写。这些故事用儿童、青少年易懂的方式展现了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的一致。我们希望学生不仅阅读优秀人物的故事,而且向往优秀人物,将如何思考生活道路作为与他们亲切谈心的主题。

在人的品格中,内在心灵美首先强调有理想的生活——为信仰而生活和行动。我们并不认为旨在创造公共福利的行为是某种牺牲,而认为它是真正的幸福和真正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人类创造了的和我们如今仍在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都应当深入儿童、青少年男女的心灵中。

“人性美”的一个橱窗里展出了乌兹别克铁匠沙阿哈买德·沙马赫穆道夫的全家照,他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收养了来自12个民族家庭的14名孤儿。学生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阅读了讲述这种非凡人性和热爱人民的事迹。这一橱窗里还摆出效仿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功勋的一些英雄人物的照片……

人性美深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后,就会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思想、情感和集体的相互关系都会受到道德美的陶冶。

我们时刻关心着,期盼心灵美的榜样——人的高尚行为、为社会福利而劳动的榜样成为中高年级学生心中珍贵的、神圣的东西。让心灵美的人物激发年轻人的思想,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前途,这一点尤为重要。(www.xing528.com)

每位学生在少年早期都应当崇拜一个心灵美的人。

每位少年都应当阅读有关这种人物和人生境遇的书籍。青少年不仅敬仰那些举世闻名的杰出人物,也崇敬心灵美的普通人。年轻的心灵因而形成一种信念:人的英勇气概和品德美不仅体现在英雄业绩中,也能在平凡的日常劳动中得到体现。

美育与德育的联系体现在看待劳动的审美态度中。千百年来剥削制度的奴役歪曲了人们对于他们所创造的财富的观念:人只把他的私有物、占有物看作是自己的。私有感、占有感是当代人从过去继承的道德品格中最沉重的遗产之一。清除这一残余乃是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一致的重要条件。

在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我们竭力推动每位同学把自己最优秀的精神品质灌输到他创造的财富中,在劳动中把自己对象化,热爱劳动过程本身,感受创造之美。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如此重视个人的劳动爱好,才力求使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个喜爱的劳动角落,让喜爱的劳动占据他的心灵。

审美教育同求知欲和好学精神的培养密切相关。进行探究性、实验性劳动的努力同时也能满足美好的、充满智性的劳动的审美需求。如果人在从事脑力劳动时拥有振奋的理智,在思考时感受到自己是在主宰大自然,那么他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失败也不会使他悲观失望。在劳动中手脑并用时,思想最易受到情感的鼓舞。所以,让学生受到探索和运用自然规律的体力劳动的鼓舞才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科目教学具有明确的美学目的,这对于确立唯物主义信念起着很大的作用。高尚感、英雄感和激情在人文科学教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当学生感受到为祖国服务之美和为人民幸福建立功勋之美时,他就会产生这些情感体验。人文科目的教师们力求把某一历史事件或社会生活现象阐释为先进社会力量为了人民更美好的未来所做的斗争,学生则从这种斗争中感受美。例如,在讲述温泉关保卫者的忘我牺牲精神、伊万·苏萨宁的功勋、尼古拉·加斯捷洛的英勇牺牲及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千百万妇女和少年的忘我劳动等事例时,我们揭示人的精神世界中显示忠于信念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智力教育的美学目的在于在阐发人类历史经验中肯定现在和激发对未来的向往的那部分。我们对过去不仅要做出智力的、理性的评价,还要做出情感的评价,这一点尤为重要。按照马克思的说法[2],我们希望发展和改善过去的什么,扬弃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历史经验所做的情感审美的评价。

美育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努力确立身体和谐发展的概念及劳动美、动作美和克服困难美的概念。每逢我校举办春季“美的节日”,都举行动作美比赛运动会。低年级学生向获胜者献上花束。

学校的任务在于将美感和多世纪以来创造的美转变为每个人的心灵财富,转变为个人和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中的审美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