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再认识及其价值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再认识及其价值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指向。回归人本文化,才能确立中国现代法治的应然理据。法治理据是所有法治理论所应当解决的问题的共同概括,也是来源于法治实践并指导法治具体构想的正当依据。法治理据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主导法治的文化精神、法治的具体政治模式和法治的现实道路三大方面。本书就是以中国现代法治理据的文化精神为核心而展开的针对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规律的探索。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再认识及其价值

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指向。我们应该如何界定“中国现代法治”?“中国现代法治”涉及三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法治。与中国相对的概念是西方,与现代相对的概念是传统,与法治相对的概念是“非法治”。因此,本书就是在与西方、传统以及“非法治”相对比的基础上探寻中国现代法治的理据。比较研究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明理的过程。学问,无非就是明理以及依理而行而已。

1.法治所追求的从来都是一个“理想国

在数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下的学界普遍认为法治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和专属,因此是舶来品。但是从古至今,任何国家形态的国家治理实践都存在法治,并非单纯以西方法治为标准才是法治研究的必然前提。中国古人喜欢“托古言志”,面对现实的困惑而感慨“人心不古”;现代有些学者喜欢“托西言志”,因而“美化西方”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其实我们向来都是在向世人描绘一幅理想的人间国度图景,但是人类却从来没有在现实中真正构筑出这幅人生社会理想愿景。儒家向世人描绘了大同世界“理想国”,然而对应到现实中发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何其普遍。虽然乡愿是儒家所痛斥的,却被很多论者认为是儒家本身或者儒家造成的结果,究其原因,最为典型的就是历朝历代“外儒内法”(或称为“阳儒阴法”)的存在,以儒家仁德之名感召天下,以法家残暴之实统治臣民,其结果是儒家的仁义留于口号而法家的权谋成了实际行动,看似儒家文化一统的中国传统社会,法家从未真正缺席,这是最大的历史“乡愿”。而历史上如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等数不尽的真正大儒为官治国才能代表儒家的实际政治表现。柏拉图也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哲学王治国的“理想国”,但是在现实中却没能找到一个原型来表明其理想国的实现;亚里士多德并未真正反对柏拉图,而是自己描绘了一个“法治理想国”,但是这个法治理想国也从未能完美实现,包括在现代西方。总的来说,西方法治更多是指上帝制定法则统治宇宙和人间之意,只是被我们普遍理解为国家制定的法律在西方成为人们的最高指引;但是人类违背上帝之法的互相厮杀、人类违背世俗之法比比皆是,都向我们昭示了:无论是上帝法治还是世俗法治,都不过是未能实现的“理想国”。在中西历史上,我们寻找心中的“理想国”的原型,是心向往之而实不可得的。认清中西真实的历史,才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构建现代中国的“法治理想国”的注定艰辛与道路选择。在现代中国,法治理想国的实现,必然是一个与破除人们心中“德之贼”同步的过程。

2.中国现代法治是理想国的设计照进具体现实

法治是一个无法进行统一定义的学术概念,目前关于法治的学术研究中,太多关于法治的概念几乎等同于研究者主观上的模型设计或者理想状态描述,因此见仁见智。这些法治模型或者法治理想都是让法治理想国照进现实的努力。从大体而言,西方古典法治、西方近现代法治、中国儒家法治、中国法家法治是真实的历史存在,是理想照进现实的既成结果。相较而言,西方古典法治与中国儒家法治类同,西方近现代法治与中国法家法治类同。中国现代法治理想国的描述,与上述四种法治必然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在秉承所有法治类型共性的基础上,因为时代因素、文化因素、地域因素等产生的差异性,是中国现代法治的独特标志,因此也就有了“中国现代法治”的称谓,又可以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因此,中国现代法治,所需要研究的内容包含了与其他法治的共性与自身特殊性。因此,中国现代法治确实需要通过对古今中西法治的扬弃来描绘出一个自己的理想国并全力推进。(www.xing528.com)

3.中国现代法治理据重思之必要性

仁心感通天地,良法出自良知。仁心与良知是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源头,也是带来现代语言表述的正义、自由、平等、秩序等法的价值并使这些高尚价值能够同步实现的根源和理据。因此,法治的理据应该在于,法律是良知的延伸和载体并维护良知本体,良知是法律正当性的依据和终极来源,人人在良知处共通,因此也就在秉承良知而真正成为人之处建立平等,在共同良知中实现共同自由,这种共同自由状态就是正义。因此,良知应该是中国现代法治的最高准则,而良知是人的良知,因此人心、人性应该成为中国现代法治理据的终极源头,这是将法律这种外在行为规范与心内求法这一人心内在实有统一的最佳路径。离开了良知这一源头,法律只会徒留利益分配、定分止争的工具价值。回归人本文化,才能确立中国现代法治的应然理据。

4.重思中国现代法治理据的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关于法治研究的具体内容非常多,总的来说涉及的是法治理据和法治的具体构想。法治理据是所有法治理论所应当解决的问题的共同概括,也是来源于法治实践并指导法治具体构想的正当依据。法治理据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主导法治的文化精神、法治的具体政治模式和法治的现实道路三大方面。其中文化精神意义上的法治理据是统摄政治模式理据和道路理据的根本问题,文化是人的根本问题之探求,因此也是为了人这一主体而构建的法治模式、设计的法治道路的根基问题。本书就是以中国现代法治理据的文化精神为核心而展开的针对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规律的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