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苗族叙事诗:《金笛》的两个版本

云南苗族叙事诗:《金笛》的两个版本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昭蒡俭和高帕施苗族叙事诗。长诗已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首歌谣是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和红河的苗族地区的叙事长诗《金笛》在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地区的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长诗叙述了苗族姑娘阿玛榜嫫和苗族青年阿努诗楚相恋并定情,但当阿努诗楚出门学吹奏芦笙时,阿玛榜嫫却被虎王抢去。离魂苗族叙事诗。(龙江莉)卓尼彩和他的妻子苗族叙事诗。

云南苗族叙事诗:《金笛》的两个版本

昭蒡俭和高帕施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唱述的是聪明勇敢的苗家小伙昭蒡俭和美丽勤劳的苗家姑娘高帕施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深深地相爱了,两人勤劳、善良、勇敢、聪明,众人都说他俩是天配的一对,为他俩相爱感到幸福和高兴。就在他俩准备结婚之时,恶人多漫多龙发现高帕施长得美丽动人,超群出众,想把高帕施占为己有,先是以软的方式向高帕施的父母提亲,遭拒绝后遂派人抢走了高帕施。就在多漫多龙大办喜事的当天晚上,高帕施机智地逃出了多漫多龙家,与情人昭蒡俭一起,带着他们惟一的财产——一张弩和一支芦笙逃进了深山老林之中,靠打猎、采集为生,后多漫多龙派人搜林,想抓回高帕施,昭蒡俭和高帕施只得离开丛林,经过千难万险,一路上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天边。七年后,仙人亚盎大王得知他俩为了美好的爱情被迫逃到天边的事,于是派出兵马帮助他俩杀死了万恶的多漫多龙,昭蒡俭和高帕施终于重返家园,与父母亲人团聚。长诗已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陆新凤唱述,陆新凤、曹祥熊整理。收入《民间文学》1964年第3期,32开,27页,1 200余行。(黄坤)

金笛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蒙自县的苗族聚居区。全诗分夜梦、赠笛、相恋、拦路、中计、试刀、追虎、沉睡、血溅魔窟、苦守坟台、悲去喜来共十一章。歌谣讲述苗族青年扎董丕冉历尽艰辛斩杀魔虎,营救恋人的故事。苗族青年扎董丕冉出门学吹奏芦笙时,魔虎乘机抢走了他的恋人蒙诗彩奏。扎董丕冉学成归来后,开始铸刀剑、造弓弩、苦练一身好本领,翻过八十一座山,渡过八十一条河,历尽艰辛,追杀魔虎,经过一连串勇敢机智的生死搏斗,终于斩杀了魔虎,救出恋人蒙诗彩奏,团圆成婚。长诗展示了一幅苗族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涉及苗族的生产、生活、婚姻、丧葬、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杨正方、杨莲秀、罗绍宽唱述,刘德荣、张鸿鑫、陶永华搜集整理。收入《金笛》,32开,500多页,4 200多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熊丽芬、李维金)

牵心的歌绳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宣威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苗族聚居区。全诗分明月下董稿、蒙阿嫫心上的榜焰花、定情、分离、虎劫、造器、寻虎、打虎、团圆共九章。这首歌谣是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和红河的苗族地区的叙事长诗《金笛》在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地区的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长诗叙述了苗族姑娘阿玛榜嫫和苗族青年阿努诗楚相恋并定情,但当阿努诗楚出门学吹奏芦笙时,阿玛榜嫫却被虎王抢去。阿努诗楚回到家知道后,就打造锋利的宝刀,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杀死老虎,和阿玛榜嫫团圆的故事。长诗反映了苗族的生产、生活及婚恋等习俗,还反映了苗民与自然的关系。张树民、朱绍堂唱述,张绍祥翻译。吴承扬、高树鹏、汤君纯整理。收入《牵心的歌绳》,32开,48页,5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熊丽芬、李维金)

离魂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滇东北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斋佼施都是优秀的芦笙歌舞手,天神主各鸟家作祭特来请他去吹芦笙。临走之前,他嘱咐妻子缟攘缟芳好好看护他的肉身直到他的魂魄回来。十三个昼夜之后,斋佼施都回来了,夫妻俩继续过着安宁的日子。不久,主各鸟家再次邀请斋佼施都前去表演。他走后的一天,小妹进屋来看见大热天哥哥还捂头睡觉,全身冒汗,就去帮他擦脸。谁知竟惹了大祸,斋佼施都再也回不来了。后来,缟攘缟芳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瑙古和瑙戈,看着孩子们没有爹非常可怜,缟攘缟芳决定上天寻找丈夫。她翻过九十九座山,蹚过九十九条河,走了七年终于来到天上,找到了丈夫斋佼施都。她告诉丈夫她已生下两个孩子,孩子们十分想念父亲,要丈夫和她一起回家,但因为没有了肉身,斋佼施都已不能再返人间。缟攘缟芳舍不下家中的孩子,只得回到人间独自哀伤地抚育两个孩子长大。张明唱述,陆兴凤、杨光汉、吕稼祥、汤君纯编译。收入《西部苗族古歌》,32开,7页,16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龙江莉)

芦笙手和绣花女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滇东北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英俊的幺髳朱是远近闻名的芦笙手,他吹出的芦笙调优美动听,吸引了美丽的姑娘偶榜蕞。偶榜蕞将幺髳朱带回家,她的父母兄弟都十分喜爱这个能歌善舞的年轻人。有一天,天神主各鸟家举行祭祀活动,邀请幺髳朱上天去演奏。幺髳朱走后,偶榜蕞到河边背水时被阿志麻兹格遇上,把她抢回了家。十三天后祭祀结束,幺髳朱回到家没见着偶榜蕞,便去她家找她,但反被她不明真相的兄弟们狠狠地打了一顿。无奈之下幺髳朱只好远走他乡,去一户汉人家帮工。一天,幺髳朱上山放牛时看见了偶榜蕞在割菜,才知道她被阿志麻兹格抢走的事。幺髳朱怒火中烧,回到家请了汉家朋友帮忙,一起找到阿志麻兹格,打死了他,救出了偶榜蕞。一对恋人重新团聚,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偶榜蕞的父母兄弟见到她,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十分惭愧。不久,两人便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王建国抄存,陆兴凤、杨光汉、吕稼祥、汤君纯编译。收入《西部苗族古歌》,32开,6页,12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龙江莉)

卓尼彩和他的妻子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歌谣叙述芦笙手卓尼彩出门帮人吹芦笙时,将妻子锁在柜子里,他吹的想念妻子的芦笙调被老虎听到后,老虎便约伴抢走了他的妻子。卓尼彩历尽千辛万苦,救回了妻子,并带回了妻子所生的两只小老虎。小老虎长大后,本性难改,在抓羊吃时,卓尼彩把它们杀死了。从此,卓尼彩和妻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张才福唱述,祁树森、李世忠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32开,7页,28行,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教局、民委,1979年编印。(熊丽芬)

姑娘心事重重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滇东北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情郎被土司抓去做苦力,姑娘整日在家中思念,时而担心情郎是否安全地活着,时而担心情郎会不会被浪荡女子所迷……终有一日,姑娘见情郎瘦骨嶙峋、衣衫褴褛地回来了,喜悦中充满了痛惜。歌谣以细腻的笔触着重描绘了姑娘的心理活动,生动而深情。王建国抄存,陆兴凤、杨光汉、吕稼祥、汤君纯编译。收入《西部苗族古歌》,32开,9页,2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龙江莉)

知茂同胜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知茂同胜父母死后孤苦伶仃,一人逃荒在外,遭到官家的百般凌辱,幸好遇上善良的姑娘王章。王章把自家的衣食拿给知茂同胜,还以身相许,随他回到家乡开荒种地。官家看到知茂同胜家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就想霸占他们的田地。他们夫妇在哈尼族、瑶族乡亲们的帮助下整治了坏人。后来,知茂同胜又告别妻子外出游历。妻子一人在家,被山里的豹子叼走。知茂同胜知道后立即赶回家救了妻子,从此夫妻俩再也不分开。陶三妹唱述,马自祥翻译。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长诗卷》,32开,11页,246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9年编印。(龙江莉)

育儿巴布和尼婆儿巴布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歌谣叙述的是尼育儿巴布和尼婆儿巴布是一对恩爱夫妻,尼婆儿巴布上山找野菜时被人抢了去,尼育儿巴布便四处寻找,终于在奴隶主家找到了。奴隶主看管得十分严,夫妻俩便用木叶对歌,相约逃出了奴隶主家,并躲过了奴隶主的追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诗歌反映了苗族近现代的苦难生活,体现了苗族在奴隶主和地主的统治下,妻离子散的情景,表现了尼育儿巴布和尼婆儿巴布忠贞的爱情和智慧。王福才唱述、翻译,段钟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32开,6页,139行,楚雄州文教局、民委1979年编印。(熊丽芬)

大峰崖的故事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水富县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大峰山山腰处有两个村寨,一个汉族寨子和一个苗寨,两个村寨世代友好但绝不通婚。苗寨中有一户人家有三个女儿,老大、老二都嫁给本寨的苗族小伙,都生下残疾的孩子,因此备受婆家虐待。老三名叫阿貌,贤淑美丽,远近闻名,求亲的人络绎不绝,但都被她拒绝了。阿貌有个心上人,是汉族寨子里的小伙子,两人青梅竹马,但因为苗汉不能通婚,两人只好在即将成亲的当晚,来到大峰崖上,携手跳下悬崖殉情而死。杨耀恒唱述,贾书传搜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水富县卷》,32开,15页,777行,水富县民委、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1989年编印。(龙江莉)

阿努诗楚和阿玛榜嫫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宣威市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美若天仙的姑娘阿玛榜嫫与英俊的芦笙手阿努诗楚相互爱慕结为夫妻。一年后,訾葛茑大头人主持公祭,差管家来请阿努诗楚去吹芦笙,要七年才能回来。夫妻俩不得不分离,临走时阿努诗楚嘱咐妻子安心在家,有事就吹响木叶告诉他。阿努诗楚刚走不久,虎王三兄弟听说美人阿玛榜嫫的丈夫外出,就起了歹心,腾云驾雾来抢走了阿玛榜嫫。阿努诗楚在头人家听到妻子吹响的木叶声,知道家中有难,就偷跑出来,回到家才知妻子被虎王抢走。他很悲愤,请来工匠打铁铸刀,挖来毒草、取来蛇毒浸泡箭头,制成最好的武器去救妻子。历经艰难险阻,阿努诗楚终于找到妻子,趁三个虎王熟睡之机,夫妻俩合力杀死了它们。张树民、朱绍堂、张超喜唱述,张绍祥搜集整理。收入《宣威民间文学集成综合卷》,32开,44页,1 071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龙江莉)

勒昂和娥桑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威信、镇雄、彝良等县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勒昂与娥桑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私自定下终身,但娥桑的父母又将她嫁给了别人。勒昂十分想念娥桑,便托小鸟带信给她,但此时的娥桑已变心,不想再与旧情人来往,小鸟飞回后把此事告诉了勒昂。勒昂始终不能忘记恋人,他扮做生意人来到娥桑家,向娥桑表明爱意,但娥桑已完全沉浸在家庭的幸福中,不愿意跟勒昂走,她要勒昂忘记她,从此专心理家。勒昂无奈只得回家料理家务。李万文唱述,李仕林搜集整理。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32开,5页,129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龙江莉)

卯蚩格明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彝良县苗族聚居区。全诗分五部分讲述国王卯蚩格明和妻子膝下无子女,便求天上的太阳、月亮将自己的孩子送一个给他们。太阳和月亮早已知道卯蚩格明的孩子命中有劫数,不便给他们孩子,但见两人十分诚心,只好把七幺女送给了他们。卯蚩格明和妻子非常高兴,但十分奇怪,孩子才三天大就能说话。卯蚩格明便去找巫师占卜,卜到女儿虎年虎月初十三将要被猛虎劫走。到了虎年虎月初十三这天,卯蚩格明命兵丁家奴严加看护公主,但到了半夜,一阵狂风袭来,飞沙走石,神虎从天而降,带走了孩子卯蚩格明彩。老虎将卯蚩格明彩叼到洞中,就去磨牙准备吃她,但磨牙时一不小心卡在树丫上死了。卯蚩格明彩不知道老虎已死,一直不敢出洞来。离虎洞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常受嫂子虐待的召赞,一天,召赞犁地的时候,听到洞里有个姑娘在叫他,不知是人是鬼,十分害怕,便将此事告诉了哥哥。后来几天,召赞每天都听到这个姑娘叫他,他便和哥哥一起去到洞口,只见洞里有一个被虎叼来的姑娘,便救了她。卯蚩格明彩为感谢兄弟俩的救命之恩,就嫁给召赞为妻,并随他们一同回家。嫂子见了很不高兴,赶走了小两口。两人又去投奔召赞的姐姐家,姐姐、姐夫盛情款待了他俩,卯蚩格明彩给他们留下了很多金银。第二日,夫妻俩便上路返回京城。两人走了七个月终于到了京城,来到王宫与父母相认。父母见女儿未死,十分高兴。召赞在宫中呆了些日子,很想念家中的哥哥和姐姐、姐夫,便带妻子一同回家接他们。夫妻俩先来到哥哥家,见哥嫂已穷困潦倒。卯蚩格明彩拿了金银让哥哥去买些肉来补一下妻子那瘦弱的身体,嫂子却因为贪吃给撑死了。后来,召赞与卯蚩格明彩、哥哥又来到姐姐家,接上姐姐、姐夫一起去了京城,从此一家人团团圆圆地生活在一起。朱兴德唱述。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彝良县民间文学集成卷》第一卷,32开,55页,2 655行,彝良县文化馆1989年编印。(龙江莉)

逃婚歌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安宁市苗族聚居区。诗歌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叙述住在笃纳伊莫平原上的一对夫妻,因“大地黑暗起冲突,天阴沉沉不公道”逼得他们背井离乡,逃到笃纳伊莫江边,解下裙带衣带结成索来渡江,男的渡过去了,女的则因带子断了被留在对岸。从此,女的以娃娃为安慰,男的则以山林为伴。他们发誓:“不能成对心不甘”,他们约好时间同时起程,绕过笃纳伊莫江去相聚。诗歌反映了因战争和迁徙造成恋人失散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夫妻双方对爱情的忠贞,失散后的思念和“不能成对心不甘”的信念和决心,也折射出战争和迁徙对苗族社会、家庭带来的灾难和影响。朱正益、朱明学、王美玉唱述,龙树岗、朱文光、张仕贤搜集整理、翻译,用苗、汉两种文字记录。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32开,5页,36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熊丽芬、李维金)

博列尼绍与爷列尼申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苗族聚居区。全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博列尼绍与爷列尼申同是土司家的奴婢,土司为他们二人婚配并赏给箐沟岩洞居住,使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第二部分讲述夫妻两人辛勤劳动创造了富裕生活,但沙道地奥起了嫉妒之心,诬陷他们为匪盗告到官府,官府派兵来捉,但被博列尼绍父子三人打跑;第三部分讲述年逢灾荒,母亲爷列尼申外出找食被土司抓走,儿子道古、道格四处寻找;第四部分讲述道古、道格路遇一老妇人便把她带回家,不想她正是当年被抓走的母亲,母子相认悲喜交加。杨有义唱述,韩兴智记录整理。收入《西山区民间文学综合卷》第一辑,32开,6页,130行,昆明市西山区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编印。(龙江莉)

叶兹里堂和妮波妮珰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禄丰、楚雄、武定、昭通苗族聚居区。全诗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叶兹里堂和妮波妮珰靠辛勤劳动致富,土司曼笛找他们借钱借粮未果,便诬告叶兹里堂偷了他的金银,导致叶兹里堂被杀害;第二部分叙述叶兹里堂被害后,妮波妮珰独自带着两个儿子召古、召梅还被卖为奴的悲惨生活;第三部分叙述召古、召梅长大后,赎回了自己的老母亲。三南、姜仕英搜集整理,沙辉翻译。收入《山茶》1982年第2期,16开,5页,332行。(古文凤)

簸党尼党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诗歌叙述灾荒之年,母亲簸党尼党带着两个儿子扎录和扎高到坝子里找野菜,不幸遇上强盗并被抢走了,留下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兄弟俩长大后到街上买牛、马来祭奠妈妈,在集市上,他们因为同情一个老女奴隶,便将她也买了回来。走到半路时,两兄弟才知道买回来的老奴隶正是当年被强盗抢走的妈妈,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张文才唱述,祁树森、李世忠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32开,4页,7行,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教局、民委1979年编印。(熊丽芬)

爷觉帕步和尼婆帕步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很久以前,一对夫妻爷觉帕步和尼婆帕步居住在美丽的平地上。有一年他们颗粒无收,食不果腹,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但狠心的财主还来逼租。财主见实在没有租收,就把爷觉帕步抓了起来。尼婆帕步找到财主苦苦央求,财主才把爷觉帕步放回了家。夫妻俩想想交不了租,财主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就收拾东西往高山上逃。他们爬到了最高最陡的高山上安了家。张学德唱述。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昭通市苗族卷》,32开,3页,55行,昭通市文化局、民委1987年编印。(龙江莉)

榜杰买爹娘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孤儿榜杰小时候孤苦伶仃,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长大后辛勤劳动,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榜杰见别人都有父母而自己没有,就用金银到集市上买爹娘,可是自古金银买不到亲人,榜杰只能从此以待父母的善心对待每个人,于是人们推举他为头领,他把村寨管理得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村民们吃穿不愁。王礼顺唱述,韩兴智记录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昆明歌谣》,32开,5页,9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龙江莉)

媳妇苦情歌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彝良县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姑娘出嫁时后娘给她一个彩鸡蛋,要她到婆家后等鸡蛋孵出小鸡才能说话。姑娘到了婆家三年不说话,婆婆屡次试她,她都不做声,公婆以为她是哑巴,就要把她带出远门丢掉。路上,姑娘见一路的斑鸠和大雁欢快地啄荞子吃,十分悠闲自在,想到自己的可怜身世和遭到的虐待,不禁哭诉起来。公公见儿媳并不哑,就问她不说话的原因。姑娘把后娘给她的鸡蛋拿给公公看,公公一看,鸡蛋竟是一个圆石,便生气地把圆石丢到岩石上,不料砸垮了半堵山岩。公公将儿媳又带回家,并将这事告诉了妻子。公婆知道以前自己错怪了儿媳,从此便像对待自家女儿一般善待儿媳。吴德林唱述。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彝良县民间文学集成卷》第一卷,32开,7页,159行,彝良县文化馆1989年编印。(龙江莉)(www.xing528.com)

逃难歌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彝良县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吉妮告那夫妇俩生了个可爱的儿子叫小召,一家人住在树叶盖成的茅棚里。这年时逢荒年,一家人逃荒来到金江河边,他们用身上的衣服抵了船钱才得以渡江,去到对面的凉山。凉山山高岩陡,一家人几次被当地的土司抓去当娃子,幸得逃脱才偷生。三年过去了,他们十分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便又来到金江河边,准备渡船回家。船主要他们用儿子当船钱,身无分文的夫妻俩无奈之下只好把儿子押给了船主。回到家乡,兄弟们凑了钱才让夫妻俩把儿子赎了回来。张富美唱述。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彝良县民间文学集成卷》第一卷,32开,6页,132行,彝良县文化馆1989年编印。(龙江莉)

蛋打岩石崩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妹家的姑娘嫁给哥家的儿子,姑娘出嫁时,父母让她腋下夹一个鸡蛋,叮嘱她鸡蛋孵不出小鸡不准讲话。三年了,小鸡仍不见出来,姑娘也不讲一句话,公婆只好准备将她送回娘家。路上,公公知道了儿媳妇不讲话的原因,非常愤怒,将鸡蛋往岩石上砸,鸡蛋碎了,岩石也崩了。歌谣反映了苗族姑舅表婚的习俗,表现了苗族姑娘对这种姑舅表婚习俗的不满和抗争。王福才唱述翻译,段钟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二辑,32开,3页,53行,楚雄州文教局、民委编。(熊丽芬)

筑银歌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诗歌叙述苗家后生路白被彝族土司招做儿子,但因其妻子不会生育,便拿出所有家产,请彝族、汉族帮忙筑银柱。经过苗族、汉族、彝族的共同劳动,终于筑好了银柱,起名为“绿牌坊”。歌谣反映了苗族、汉族、彝族共筑银柱的劳动场景和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王福才唱述翻译,段钟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二辑,32开,3页,5行,楚雄州文教局、民委编。(熊丽芬)

张家鼓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诗歌叙述苗族支系——花苗的张家,因没有鼓祭祖,就到白苗家去借鼓祭祖的过程。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回答了白苗家提出的各种问题,终于借到了鼓。但他们不遵守白苗用鼓的规矩,半路上就开始敲鼓,结果鼓又被白苗追要了回去。张家夫妇只好想尽一切办法,历尽艰辛,终于自己制成了花苗的张家自己的鼓。王福才唱述翻译,段钟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二辑,32开,5页,119行,楚雄州文教局、民委编。(熊丽芬)

哭郎调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马关、麻栗坡、西畴等县苗族聚居区。长诗以已婚妇女“我”对死去丈夫“资侬司竜”的追思,叙述了资侬司竜的少年和成年的往事,从他们的相识到花山上对歌跳芦笙,从结婚到男耕女织,从一家快乐幸福的日常生活,到丈夫的外出打猎等等,一桩桩,一件件地回忆着。长诗在叙事的同时,抒发了“我”和家人及亲戚朋友千方百计也无法留住资侬司竜生命的无奈以及对失去亲人的悲痛。歌谣反映了苗族丧葬习俗及农耕和日常生活,王开仙、古老旺唱述,吴永胜、刘德荣搜集,刘德荣、张鸿鑫整理。收入《文山州民间长诗集》第一集,32开,24页,576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文联1982年编印。(熊丽芬、李维金)

爷斯居玉老耕种歌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苗族聚居区。诗歌叙述爷斯居玉老开荒种出了五谷果,女儿乌彩欧草躲着爷斯居玉老偷吃黄瓜,被老虎咬死。爷斯居玉老召集亲戚朋友杀死了老虎,大家将虎肉分了做菜。歌谣再现了苗族先民远古时的农耕和狩猎生活。潘荣唱述,张荣搜集整理。收入《昭通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选编》第一集,32开,5页,103行,昭通县民委、文化局1983年编印。(熊丽芬)

造反者的歌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丘北、砚山等县苗族聚居区。长诗分四个部分。歌谣叙述民国年间,苗族人民苦难深重,而官家和封建地主却抓紧对苗族人民的剥削,加款加捐,并摊派“禁烟罚金”。苗族青年王相率领苗族民众,举起了造反的大旗,攻打财主杨令斗,围攻县城,取得节节胜利。周围邻县的苗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都聚到王相的义旗下。长诗反映了现代苗族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表现了苗族人民在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下,“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反抗精神,塑造了王相、侯宝全等起义首领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英雄形象。侯小亚唱述翻译,刘德荣搜集,刘德荣、张鸿鑫整理。收入《文山州民间长诗集》第三集,32开,93页,384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文联1985年编印。(熊丽芬、李维金)

娥姑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彝良县苗族聚居区。诗歌叙述天亮阿爸带着儿子卓卡去干活,让女儿娥姑在家中做饭。娥姑想到自己长大后就将被嫁出去,就一直唱着伤心的歌儿忘了做饭。阿爸交给娥姑几根猪毛、一颗谷子和一条披毡,让狗带路,将娥姑嫁给卓赞做媳妇。两人克服种种困难,又回到阿爸家牵畜取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朱德清讲述,王廷芳搜集整理。收入《苗族民间文学选读》,45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熊丽芬、李维金)

饶赞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宣威市、昭通市等的苗族聚居区。长诗叙述饶赞十多岁父母双亡,从小相恋的表妹勒莫高又渐渐疏远他。饶赞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劳学会了吹奏芦笙,制作金碗银杯。他第一次穿上漂亮的新衣到撸略家作祭,以优美的芦笙舞姿深深地吸引了表妹勒莫高,勒莫高一路追着他回家,但到了饶赞家破棚子门口,英俊的小伙子就不见了,只有穿着破衣烂裳的孤儿。第二次,勒莫高又追到此,才知道孤儿就是饶赞表哥,勒莫高后悔莫及。但饶赞原谅了表妹,并与她结为夫妻。婚后,饶赞带领全村人开山改田,寻找水源。从此,全村人畜兴旺,丰衣足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陆兴凤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32开,18页,400行,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民族民间文学委员会1958年编印。(熊丽芬)

饶札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滇东北苗族聚居区。长诗叙述一对夫妇晚年生了一男一女,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弟弟饶札。饶札在送姐姐出嫁回来的路上,被老虎跟踪,知道了他家的住址。老虎趁饶札出门放牛时,咬死了他的父母并抢走家里的东西。饶札回来后悲痛万分,就想马上带上箭弩到黑森林里去寻找双亲。此时,被老虎抢去的一位姑娘用木叶将老虎的凶恶情况告诉了饶札。饶札只好来到姐姐家,向姐夫学武练剑,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后,在姐夫的帮助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杀死了老虎,为父母报了仇,同时救出了被老虎抢去的姑娘并与之结为夫妻。鲁格夫尔·札猛、周诚、弘毅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32开,22页,112行,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民族民间文学委员会1958年编印。(熊丽芬)

召腊娶了龙王女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苗族聚居区。歌谣叙述好儿郎召腊到天边要来粮种分给乡亲们,粮种不够,他又来到龙王家,龙王看中了他,就把小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龙女用各种丝线做了一件花衣,并和召腊一道回家。半路上龙女被大蟒蛇抢去,龙王派出七个儿子,射死了大蟒蛇,救出了龙女,七兄弟护送召腊夫妇回到了家,从此,苗族姑娘出嫁都要舅舅来送亲。朱勇明、龙树岗讲述,龙运泽记录翻译。用苗、汉两种文字记录。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32开,7页,74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熊丽芬、李维金)

卯蚩玛翠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苗族聚居区。长诗叙述卯蚩玛翠三姐弟因为有一件宝贝,沙蹈便不敢来侵犯。乘着卯蚩玛翠的两位弟弟到芒吉去赶集,沙蹈便派出两个女探子装作洗衣服的来和卯蚩玛翠闲谈,想从他们口中知道宝贝是什么,在哪里,但都被卯蚩玛翠识破了。沙蹈又派人去芒吉,用酒将卯蚩玛翠的两个弟弟灌醉,用他们的腰带向卯蚩玛翠骗走了宝贝,待兄弟俩发现骑马回到家时,沙蹈的军队已来侵犯,家园在燃烧,到处是死人,兄弟俩也不幸被俘并被残忍杀害。卯蚩玛翠本想救出两兄弟,但为时已晚,只好为兄弟俩建庙塑像后,率领乡亲们逃离家园。他们逃到海边,却被大海挡住了去路,卯蚩玛翠向祖先和父母祈求,获得了神奇的力量。他们用腰带铺在海上当做渡船,渡到了东方。长诗反映了苗族和其他部族之间的战争以及战败后逃难的历史。朱兴德讲述,杨忠伦搜集、翻译整理。用苗、汉两种文字记录。收入《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32开,25页,326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熊丽芬、李维金)

翁咋与脑什拿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长诗叙述脑什拿很爱美丽的姑娘翁咋,希望天天能看见她,为了不耽误农活,脑什拿只好将翁咋的画像挂在地边田角,一边干活一边看翁咋。不料画像被风吹到了皇宫,皇帝被翁咋的美貌征服,派人抢走了翁咋。脑什拿记起翁咋曾经教给他如何救她的方法,便缝制了百鸟衣穿着来到皇宫。皇帝一看就很喜欢这件百鸟衣,提出用龙袍跟脑什拿换,翁咋趁机让士兵将皇帝打死了,脑什拿当上了皇帝。王福才唱述、翻译,段绅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32开,6页,136行,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教局、民委1979年编印。(熊丽芬)

张老笨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诗歌叙述苗族青年张老笨英勇善战,打败了土司的多次进攻,土司无奈,就设计将女儿嫁给了他。土司的女儿高计将张老笨的宝刀藏了起来,并写信给土司,土司来攻打张老笨,结果张老笨战败,并被土司捉去。半夜里,张老笨连根拔起绑他的大树,然后飞奔到月亮上。张文志唱述,祁树森、李世忠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32开,3页,65行,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教局、民委1979年编印。(熊丽芬)

苗族张家的支系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苗族聚居区。诗歌叙述过去,张姓苗家生了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结婚,但老大婚后不久便死了,老大媳妇经过老人同意,招汉族小伙子上门。老三则因为身体好又勇敢善猎,讨得彝族土司的姑娘为妻。从此,张姓苗族便分为汉、苗、彝三支了。歌谣反映了苗族和汉族、彝族之间相互通婚,融洽相处的民族关系。张才福唱述,祁树森、李世忠记录。收入《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32开,7页,16行,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教局、民委1979年编印。(熊丽芬)

布谷鸟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宣威市苗族聚居区。歌谣讲述上天封布谷鸟为百鸟之王,要它帮人类找粮种,催人们种庄稼。于是它很骄傲,自己不垒窝,飞到小雀的窝里下蛋,还要小雀帮它孵蛋;自己成天好吃懒做,吃马桑果吃红了嘴,还说自己催人种庄稼太辛苦,把嘴都叫出了血。张树清、朱美花唱述,张绍祥搜集整理。收入《宣威民间文学集成综合卷》,32开,8页,16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龙江莉)

大雁和妖魔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彝良县、贵州省威宁县等苗族聚居区。歌谣叙述晴朗的天空下,大雁在飞向远方的途中被妖魔一骗再骗,从南飞到北,从北飞到南,大雁想出主意,让妖魔去数天边的筛眼和打结处。大雁乘机飞到贾祖峰来下蛋孵小雁。朱明文讲述,王廷芳搜集整理。用苗、汉文记录。收入《苗族民间文学选读》,52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熊丽芬、李维金)

人比天大 苗族叙事诗。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苗族聚居区。诗歌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法讲述天很大,但乌云能遮住它;云很大,但风能吹走它;风很大,但山能挡住它;山很大,但动物能蛀空它;动物大,却逃不过被人类宰杀做食物的命运,由此而得出人比天大的结论。杨代发唱述,杨光汉记录。收入《云南苗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8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龙江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