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师必读:当前语文教育转型的特征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师必读:当前语文教育转型的特征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育的转型是顺应社会的转型而发生的。当前实行的语文课程改革,推动语文教育的及时转型,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明智选择,是坚持语文教育的实用价值取向、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相统一的产物,也是重新认识科学思想方法、超越确定性机械论科学观的结果。语文教育的转型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以及课程的形式、结构和实施机制等诸多方面。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师必读:当前语文教育转型的特征

语文教育的转型是顺应社会的转型而发生的。不同形态的社会,有不同的生产要素,有不同的劳动力需求和不同的文化氛围,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形态的社会,有不同的人才观、不同的人才成长环境以及人才培养与选拔标准,也就有不同的教育。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要素是土地、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手工工具和简单劳动力;工业社会的基本生产要素是资本、原材料、能源、各种工业设备与生产工具和掌握相关生产技能的劳动力;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是具有创新价值的知识和信息,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能掌握这种知识、信息与工具的具有高度自主意识的人。在农业社会,教育是分散的,内容是综合的,效率较低,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用功能不强,全社会的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在工业社会,出于对能使用工业设备的劳动力的需要,教育的实用性大为增强,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仿照工厂生产的规模建立起学校教育体制课堂教学方式,按现代科学体系形成分科的教学,而且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高度计划化的国家里,一种按照统一规格、以流水线批量生产劳动力的教育方式,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并且难以撼动。工业时代的教育方式,其指导思想是和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价值观相一致的:世界是由各个个体合起来的、被组织的无生命体,世界演变的规律是线性的、机械的、确定性的。教育的规律也当是如此。18世纪的拉美特利在笛卡儿动物是机器”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人是机器》的思想。在生产管理中,从泰勒到西蒙,都把劳动者物化为机器或机器的零部件,要求精确地加以测量和计算。这种思想自然也渗透到教育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来。语文教育中把课程内容分解到点,逐点训练然后串联成线的加工原理,以及对客观性、确定性、统一性的热切追求,都是吸收一个特定时期自然科学思想方法的结果。对语文教育模式的这一探索,是对社会和社会思潮发展的回应,反映了时代进步,同时也打下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局限和弊端的印记。信息化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目标由求生存提高到求舒适,由物质需求为主转向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重或者将精神需求置于物质需求之上;高消耗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将被低耗高效的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生产所替代,第三产业将获得大幅度的发展,并且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人们实现新的多样化的生活目标,以替代标准化生活方式;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国家之间、产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竞争的压力将呈现出新的态势。进入这样的社会,原来的许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未必都能适应。根据现有的认识,信息时代的人才不但要有专门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有综合的素养、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不但要有健康的体格,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个性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但要有良好的教育经历,更需要有创造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社会转型要求教育转型,这一次课程改革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社会的转型不仅仅是某一个社会要素有所变动,而是诸多要素一起发生革命性变化。同样,教育的重大转型也是诸多要素一起发生根本性变革。当前实行的语文课程改革,推动语文教育的及时转型,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明智选择,是坚持语文教育的实用价值取向、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相统一的产物,也是重新认识科学思想方法、超越确定性机械论科学观的结果。语文教育的转型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以及课程的形式、结构和实施机制等诸多方面。一系列教育要素发生根本性变革,导致新的语文课程模式的诞生。按照新的课程模式,我们必须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强调时代性、专门性与综合性、边缘性内容的结合,刚性目标与弹性目标并重,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并重,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并重,共同性目标与个性化、多元化目标并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学习方式上注重接受与探究、独立与合作、贴近学生需要与引导学生发展的协调统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