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能的6个主要措施

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能的6个主要措施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作为评价调查对象,调查其具体的状态和发生、发展过程,以了解和分析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现象。

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能的6个主要措施

(一)改革学校德育管理体制[24]

一是要建立由校长全面负责的德育管理体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以便加强对德育的统一计划、指导和协调;二是要建立学校主导,家庭、社会结合的德育管理制度,建立校内各种德育途径的合力网络。

(二)提高德育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在德育管理的各要素中,制度和方法都是“死”的,只有人是“活”的,人的水平和能力决定着制度执行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因此,提高德育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实效的根本。应着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推动制度和方法的发展完善,最终提高管理的效能。

一是要提高德育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掌握科学制定和实施德育目标和德育管理目标的能力;二是要有知人善任、选拔和培养德育工作队伍的能力;三是要有建立完善德育管理制度的能力;四是要有正确选择和判别德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五是要有较强的育德能力。

【习题与测试】

一、名词解释

小学德育评价;专家意见平均法;小学德育管理;个案研究法

二、简答题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功能。

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内容。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步骤。

4.德育管理的原则。

5.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过程。

三、论述题

1.试述个案研究法的步骤。

2.试述观察的技巧。

3.情境测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4.试述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能的措施。

四、实践与设计

请设计一个品德测评的情境。

【扩展阅读书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3.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5.[美]亨利·西斯克.工业管理与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Z].

7.杨颖秀.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江月孙,赵敏.学校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贾汇亮.试论教育评价的未来发展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1).

10.陈旭,曾欣然.品德情境测评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应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1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2.张治勇,张杰,杨新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习题与测试”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小学德育评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方法,系统地搜集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对德育活动、德育过程和学生的品德发展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专家意见平均法:让若干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掌握了教育评价基本方法的专家,先分别给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分配权重,然后求出每个指标所得权数的平均数,以这一平均数作为该指标的真正权数,这就是专家意见平均法。

小学德育管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就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者根据小学品德课程性质和品德课程的目标,在小学阶段,通过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评价,有效地组织、调动、改善、分配和利用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和相关要素,形成德育合力和整体优势,以增强德育实效性,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过程。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现象)作为评价调查对象,调查其具体的状态和发生、发展过程,以了解和分析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现象。

二、简答题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功能。

评定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教育功能、激励与调控功能。

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内容。

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评价。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步骤。(www.xing528.com)

建立小学德育评价的目标、设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实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4.德育管理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

5.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过程。

了解和研究现状、制定德育目标、制订德育计划、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加强德育过程检查和总结。

三、论述题

1.试述个案研究法的步骤。

第一,确定个案研究的对象。依据测评者的主观印象和现有的资料、信息来确定。第二,进入研究情境,运用各种方法对个案的现状进行了解。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来全面了解测评对象及其背景材料。第三,收集资料。需要收集研究个案详细、全面、准确的资料。在收集资料时,需要区分主次资料、文字与数字资料、历史与现实资料等。第四,诊断与分析。即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资料分析、诊断困难或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五,个案发展指导。包括指导被测者对内在因素的调节与适应及教育者在外在条件上的改进和提高。

2.试述观察的技巧。

第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和场合。第二,按主次或空间方位等安排好顺序。第三,尽可能使用仪器和记录设备;重复观察(多人同步观察、反复观察)以减少观察误差。第四,观察获得的结果应及时、细心、简明地予以记录。第五,观察者不要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状态,既要注意全面,也要集中注意观察的重点。

3.情境测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注意测评目的的隐蔽性,防止被测评者只是按公认的社会规则行事;其次,要注意情境设计的巧妙性,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最后,可以考虑把多个情境结合起来,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这种测评方法的信度和效度。

4.试述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能的措施。

(1)改革学校德育管理体制。

一是要建立由校长全面负责的德育管理体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以便加强对德育的统一计划、指导和协调;二是建立学校主导,家庭、社会结合的德育管理制度,建立校内各种德育途径的合力网络。

(2)提高德育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要提高德育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掌握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德育目标和德育管理目标的能力;二是要有知人善任、选拔和培养德育工作队伍的能力;三是要有建立完善德育管理制度的能力;四是要有正确选择和判别德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五是要有较强的育德能力。

(3)优化德育资源的配置。

四、实践与设计

(略)

【注释】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60.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5.

[3]贾汇亮.试论教育评价的未来发展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1).

[4]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92.

[5]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93.

[6]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06.

[7]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10.

[8]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10.

[9]陈旭,曾欣然.品德情境测评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应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10]陈旭,曾欣然.品德情境测评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应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1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08.

[12]陈旭,曾欣然.品德情境测评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应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13]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10.

[14]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06.

[15]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06.

[16]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17]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18][美]亨利·西斯克.工业管理与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25.

[19]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0]“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Z].

[21]杨颖秀.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2.

[22]江月孙,赵敏.学校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5.

[23]杨颖秀.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7.

[24]江月孙,赵敏.学校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