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来看,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全面发展虽然分析起来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德、智、体、美、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但是它是一个整体,这些方面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而不能把任何一个方面孤立进行。首先,美育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其次,美育能够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从来就是重视美的,因为美能使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情绪乐观,奋勇直前。人类从原始时期起,就由于他们的游猎收获或战胜敌人取得俘获的喜悦心情而载歌载舞;我们在原始人的洞穴里就发现不少的壁画和粗糙用具上的细致花纹;古代人自己居住条件很差,但是他们所修建的神庙却雄伟庄严;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很苦,但是他们对祖神的祭祀却丰富华丽。孔子很早就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就是说,诗可以帮助人从比喻中认识事物,观察风俗盛衰,群居切磋,讽刺时政,它的价值很重大。所以从教育学生方面,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88]这就是说,修身应从学诗开始,继之学礼以立身,学乐以养成德性。可见孔子谈教育十分重视美育。我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公孙尼子的写过一篇《乐记》,对于音乐的起源、作用等方面都作过详细的分析。他认为,音乐起源于人心对外事的感觉而关系到政治伦理;礼和乐可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有重大的作用。关于音乐的原由和作用,《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焦以杀(焦,急促。杀,微细);其乐心感者,其声单(宽舒)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发扬而扩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正直而清正不邪);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这是说,古代的统治者对于用什么外在的东西去感动老百姓是采取慎重的态度的。这一点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很有启发,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感受,我们就要慎重考虑怎样布置优美的环境,传授给他们怎样优美的知识来触动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故礼以道其志(用礼貌、仪式去指导他们的志趣)。”后面又说:“礼自外作故文”,这就是说,礼仪是从人的外貌上讲的,所以要注意外表的文饰。所以在讲礼仪时古代注意“簠(fǔ)”、“簋(guǐ)”(竹木制的装忝稷的器具)、俎豆〔木制装肉食的器皿〕、制度(仪式规定)、文章(衣着服饰),这一类都是属于艺术品。所以古代的所谓礼乐都是和艺术创作有关的,乐以和其声(用音乐使人们的语言和谐动听),政以一其行(用政治使其行为步调一致),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都是为了使老百姓同心同德,而达到治国平天下)。”[189]这一段话虽然是为当时的统治者出谋划策的,但是它分析到美的价值具有促进政治、发展生产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今天大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是为了在政治上加强安定团结,在经济上促进四化,发展生产。《乐记》上面引述的一段话,还指出了“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殊途同归的意思。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明了礼乐与政治的关系。《乐记》说:“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190]这里讲得很清楚,从教育群众和年轻一代讲来,主要从礼乐的教育入手,即从美育着手,分内外两方面,音乐是从内心进行教育,礼貌是从外表进行教育;由于音乐是从内心进行教育的,所以它能养成健康的思想情感;由于礼貌是从外表进行教育的,所以它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由于受到健康的音乐教育,所以大家心情舒畅,协和乐观;由于受到了健康的礼貌教育,所以大家互相谦让,通力合作。这样就能树立一种美好的社会风气。所以荀子的《乐论》也说:“夫乐者也乐,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无乐,乐形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导)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流于淫乱),使其文足以辨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芦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又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之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和和睦。夫民有好恶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修其行,正其乐,而天下顺焉。”“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美善相乐。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191]这不就能使天下太平了吗?这样就把美育和社会政治结合起来了。

我们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来看,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全面发展虽然分析起来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德、智、体、美、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但是它是一个整体,这些方面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而不能把任何一个方面孤立进行。虽然当前学校里大多数的课程和时间都用来进行智育,但是智育是不能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是和德、体、美、生产劳动教育互相渗透,结合进行的。其中,美育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美育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孔子不是说: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吗?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知识的范围就更广泛了。当恩格斯读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后,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192]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美育和智育也是互相联系的。美育需要智育作为它的必要条件,而审美能力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工作中,不要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巧,也不要把科学知识讲成“冷冰冰的真理”。在学校教育中,只有使美和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把学生引向正确的道路。

其次,美育能够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我们知道,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化,它更集中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体现出最高的社会理想,提供了辨别美丑的标准,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感染。这样,学生便可以在这种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文艺作品的影响之下有助于他们养成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美育和德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他说:“在关于人的美的观念中,我们把精神美——忠于信念、有人性、对恶的毫不妥协——置于首要的地位。”他觉得,一个喜欢狄更斯作品的人就不会成为无耻之徒,因为这两者不能相容。

再次,美育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在体育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高超运动技巧,而且要求他们的动作协调,姿态优美,富有节奏感。所以美育和体育是互相渗透,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也是互相促进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都十分重视文艺在人生中的作用,把文艺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马克思要求我们“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马克思说:“……困难并不在于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是与社会发展的某些形态相关联的。困难是在于了解它们还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上还作为一种标准和不可企及的规范。”[193]恩格斯所说的关于巴扎克的《人间喜剧》的话,也说明了他们很重视文艺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他们把艺术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他们对于艺术问题一向关心,为艺术中的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而斗争,努力把著名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吸引到无产阶级方面来,十分爱护新生的无产阶级艺术的幼芽,利用过去进步的艺术遗产来为无产阶级服务。(www.xing528.com)

列宁在同克·蔡特金的谈话中谈到艺术在劳动人民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时,他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19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更明确地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195]

这些都可以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对于文艺、对于美的价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是十分重视的。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十分重视美育的。他说“学校的任务在于,早在童年时代,即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幼年成长的时期,当儿童的心灵对于各种思想、形象以及他所看到的、感知的和所想到的一切事物的情感色彩都非常敏感的时候,就要使美成为道德教育的强大手段,成为真正的人性的源泉。”[196]又说:“从学校教育的最初几天开始,我们就教给儿童看见、感知、觉察和理解周围世界的美——大自然的美和社会关系的美。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情感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就会无动于衷。”[197]

美国现代哲学家怀德海(A. N. Whitehead)也曾强调指出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我们的学校十分重视智育,重视教育学生怎样掌握科学知识,这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是不够的。科学是从感性经验中经过选择所抽绎出来的一部分。科学所探讨的感性资料乃是从我们对于这些资料的经验中抽象出的,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为其他方面所不能提供的有用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的意义是具有客观的。但是人仅在这方面得到发展是不够的,因为人生除了理智的方面以外,还有感情、价值、意志等等方面,而且人对外界的认识除了感性资料中所抽象选择出来的科学知识以外,还有和客观现实发生直接接触的具体经验,而且只有这种和具体现实发生直接接触的经验才能使我们全面地认识客观外界,而仅有科学知识是不能使我们对于外界获得全面认识的。所以怀德海认为,我们在教育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智育外,还应该进行美育。他说:“我是指艺术和美育。不过,我所谓美育乃是广义的,甚至我并不喜欢用这个名词。艺术乃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我们所需要的是培养一种领会美的习惯。……因此,‘艺术’从我所要求的广义来讲,也是从具体经验中所选择出来的一些具体事实,而这些具体事实是这样安排的,以致可以使人们注意到这些事实可能实现的那种特殊的价值。”[198]他又说:“我们认为艺术是必要的,这是因为我们要使我们的心灵丰满。……我们的心灵大声急呼,要求变化。……伟大的艺术不仅是一种临时的消遣品。它为我们的心灵获得自我实现持久地增添丰富的内容。”[199]“我们尤其需要有这样一类的概括,即它能使我们对于各式各样的价值都能加以欣赏。我在这里是指一种在美感方面的成长。职业训练只能触及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主要的是依赖于书本,我们还需要教育的其他方面,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即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具体接触所感知的事物,把它们看作各种不同的价值。”[200]因此,怀德海认为,美育是促使学生不断地直接和现实外界发生接触的一个必要的方面。

蔡元培也强调美育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他曾写道:“纯粹之美者,所以陶养吾人之情感,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观念,以渐渐消阻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之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如北京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埃及之金字塔,希腊之神祠,罗马剧场,瞻望赏叹者若干人,且历若千年,而价值如故。”所以蔡元培还说美育“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2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