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正确的旅游开发模式-冲击与变迁

选择正确的旅游开发模式-冲击与变迁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对平武白马藏区而言,未来旅游开发中,民族生态博物馆模式应当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当然要避免走梭嘎博物馆直接移植国外模式。白马藏区的旅游开发模式,应当在王朗白马社区前期生态旅游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根据白马藏区的特点来进行社区进一步的旅游开发,创建王朗白马自己的旅游开发模式。

选择正确的旅游开发模式-冲击与变迁

(一)民族旅游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14]

1.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村是指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实地村落或异地模型村落。实地型的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原有条件下开发的民族风情旅游区或旅游景点。如云南和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开发旅游项目,展现其民族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状况。这种形式的旅游使游客置身于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能更真切地体验和了解异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对于作为主体的当地居民来说,旅游业会带来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不合理的开发有可能导致资源的破坏;大量游人的涌入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不便;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旅游者带来的主流文化的无选择的采借可能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另外,学术界对这种开发方式的文化保护作用仍有争议。有学者指出,虽然通过旅游业的开展,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起到了宣传作用,但是一些“民族村”所呈现的民族建筑、用具、服饰等文化内容,仅用于陈列和观赏,并未参与、进入民族间文化的互动;而且,这种展现往往是与经济活动结合,以发展市场为主要目的,因而它的文化传扬大多具有功利主义色彩,与民间的本色已有相当的距离了。

异地模型式的民族文化村的典型如深圳华侨城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它以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风情为主题,集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民间建筑于一园。村内建造了中国各地区少数民族的24个村寨和20多个景点,有生活民俗、工艺制作、民间绝技、民族服饰表演、村寨民族歌舞等,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了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活动。此外,还有北京的“中华民族园”、昆明的“云南民族村”等。这种开发形式使民族文化远离本土,给游客以不真实的感觉;另外,如果开发不当,可能出现伪民俗等问题。

2.民族博物馆

民族博物馆是展示人们生产、生活、饮食、起居、交通、服饰、禁忌等民俗文物、民俗事项,具有文化、教育、旅游、环保及文物收藏诸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根据建设者的初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不是专门为旅游者建设的,而是作为一项文化事业,供游人参观,同时具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科研等功能。如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地方性民族博物馆。另一类是在旅游景区附近,专门建设一定面积的场馆,用于陈列、展示某一个或几个民族的民俗风情资料,供游人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体验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较之前一类民族博物馆,它在功能上侧重于展览,在馆陈方式上则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景区获得综合的经济效益。这类民族博物馆比较典型的有深圳的民俗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

3.民族生态博物馆

民族生态博物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是对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自然、社会、文化进行整体保护、传承和研究的一种最新的博物馆形式。传统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征集到博物馆中收藏或陈列,生态博物馆是以人为本的活态的博物馆,它不是普通的博物馆,是一个社区,聚居者具有共同的语言、服饰、建筑、文化心理素质等。与传统博物馆相比,生态博物馆将文化遗产就地整体保护,突破传统博物馆藏品和建筑的概念,注重文化传承,即文化遗产在未来的延续和发展;不是将文化冻结,而是将保护范围扩大到文化遗产留存的区域,引入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强调社区居民是文化的主人。中国博物馆研究员苏东海强调,生态博物馆的核心理念是在文化的原生地加强保护[15]。民族生态博物馆是对社区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的一种博物馆形式。它以各种方式记载和保护社区的文化精华并推动社区向前发展。

1995年中国和挪威两国政府联合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乡创建了“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开创了中国运用生态博物馆形式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的先河,同时也为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开发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我国已有10余个生态博物馆,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和内蒙古等地区,成为我国民族文化活标本,成功地保护了苗、侗、瑶等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

(二)平武白马藏区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www.xing528.com)

著名旅游人类学家史密斯(Smith)曾构建过一个有关旅游影响的模型,其研究认为主客接触的压力与旅游者的数量密切关联,包机旅游团为旅游目的地带来的冲击最大。另一位学者格莱本(Graburn)的研究也支持此观点,指出大众旅游为目的地社会文化带来的冲击最为显著。因此,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对大众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必须十分谨慎。

有关王朗白马社区的旅游开发模式,曾有研究者将生态旅游大众模式与小众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小众生态旅游模式在国内的“生态旅游”热潮中虽然是一种非主流模式,但它较好地借鉴了国外生态旅游实践的经验和理念,力图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同时实现自然保护、扶贫环境教育等目标,而不是仅仅将经济效益作为发展旅游的唯一目标,因此它的意义是巨大的,也是值得其他自然保护区借鉴的,表6-2-1是生态旅游大众模式与小众模式的比较[16]

表6-2-1 生态旅游大众模式与小众模式的比较

续表

作者认为,王朗白马藏区的旅游开发,应坚持尽可能保持小规模开发,坚持走生态旅游的道路,尤其是白马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持较好的地区。

王朗白马已成为我国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生态旅游也取得较明显的良好效应,并培育了一定的生态旅游市场,应得到持续发展。王朗作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丰富、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平武白马地区是我国白马小族群原生态文化保持最好的地区,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必须要注意控制游客数量,避免开发过度,尤其是商业化过重现象,应尽最大可能避免旅游开发对社区自然、人文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对平武白马藏区而言,未来旅游开发中,民族生态博物馆模式应当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当然要避免走梭嘎博物馆直接移植国外模式。白马藏区的旅游开发模式,应当在王朗白马社区前期生态旅游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根据白马藏区的特点来进行社区进一步的旅游开发,创建王朗白马自己的旅游开发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