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尊重与信任,助力学业成功

学生尊重与信任,助力学业成功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当然,也有一些教师还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意义。他母亲了解这个情况后,要求把孩子转到一个平行班去,学校同意了这个要求,结果格里沙成了一个好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尊重出于信任,应该相信学生经过教育是能够进步的。

学生尊重与信任,助力学业成功

(一)关心和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因此,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了解学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教师必须作出一番艰苦的努力。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如果一个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那么,就失去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不久前,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曾讲了他处理一起学生作弊事件的经过。经过是这样的,他班上的英语课程代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英语内容,征得任课老师的同意,在自修课上组织同学测验。测验结束后,中队长总结说一切正常。但班主任认为在没有教师监考的情况下,说一切正常,似乎集体舆论述没强大到这样的强度。果然不出所料,下课后都有同学反映,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连中队长也看书。怎么办?这位教师想起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真相在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出他的品格”。第二天,他就要求全体同学把这句名言背下来,并讲了一个反映学生时代作过弊的学生30年后懊悔的心情的故事。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的答卷”。有的学生在体会中写到:“作弊发生后,老师没有骂我们,但在背诵名言时,我的心比挨了打还难受,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记住这句名言。”有的写到:“今天我有一道10分的题做不出,分数的诱惑使人一念之差,犯了终身懊悔的错误——偷看了书本。我的英语试卷因此得了高分,而在道德试卷中却得了‘0’分。”共有几位同学在答卷中承认了翻书的错误,有的同学还回想到了小学三年级时,也作弊过一次。后来,这位班主任又把这些好的答卷制作成录音,取名为“心声”,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再接受一次自我教育。这就使班级进一步形成了强大、健康的集体舆论。这位教师的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除了他高明的教育技巧外,还重要的是他对学生深刻的了解。所以,当同学向他反映情况时,不感到突然,而能冷静地处理。其次,他了解学生的感情、要求和心理特点,他尊重同学,在不伤害同学自尊的前提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自己认识和纠正自己的缺点。这说明了了解学生的重要性。

要了解学生,首先,要力求全面深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有全面深刻地了解,就是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或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与忧虑。总之,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方法,使师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其次,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给教师深入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去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取得他们信任,倾听他们的呼声。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才会是深刻的全面的。这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产生共鸣的重要前提。

再次,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而不能以自己的心理取而代之。

了解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如果了解得不客观,判断得不准确,就可能委屈学生、误解学生,从而无法进行正确的教育。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教师懂得青少年的心理。并从中摸索出规律,以便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正确的分析。(www.xing528.com)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应该懂得,学生无论怎样不成熟,他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他们。这种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如果把教育学生的权力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必然会把斥责、讽刺、挖苦视为正常的教学手段。甚至发展到辱骂和体罚学生的地步,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发扬他们身上闪光的美好东西,就会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并积极地去克服身上的缺点。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这种上进心。如果不去加强并发扬儿童个人的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们的道德面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181页)所以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十分强调尊重和信任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尊重学生的,因而,教育效果比较好。当然,也有一些教师还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这样一件事,他在帕甫雷什中学任校长时,曾经遇到过一位小学女教师在一年级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当她讲到学生到校时,双手、耳朵和衣服都要保持清洁时,看到坐在前排一个孩子耳朵很脏,她就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脏啊。”这时全班39个孩子都集中注意来看他,这个孩子羞愧得真想把脸藏起来。以后,每次上课他总觉得似乎全班同学都在看他的耳朵,上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而教师不仅不了解他的心理,还责备他不用心听讲,说他懒惰。结果,到了第一学期末,格里沙的算术和新闻记者成绩均是2分(不及格)。他母亲了解这个情况后,要求把孩子转到一个平行班去,学校同意了这个要求,结果格里沙成了一个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位女教师在教育上所犯的错误就在于对孩子漠不关心,在全班把它作为坏典型来批评,从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尊重出于信任,应该相信学生经过教育是能够进步的。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人生观和道德面貌迅速形成的中学时代,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儿童或年龄小的学生的错误是不能把个人的类似行动相提并论的。因此,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信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当的兴趣爱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平等相待,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谩骂和体罚,给后进生设“特座”,公开评选“最差生”等等作法,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都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都必须坚决加以杜绝。

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教学实践反复证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追求,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例如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在对一个后进生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后,在新年前夕又找他谈话,希望他借辞旧迎新的时机把“旧我”留下,用“新我”迎接新年。过了几天,这个学生交给老师一封信,信上写满了他过去干地坏事。老师看了后,又原样还给了他。他吃惊地问:“您不要。”老师说:“留下它干什么,建议你也不留。那是你的过去,我相信一个新的你将在新的一年里茁壮成长。”学生听了非常高兴,老师的这种信任使他后来进步很快。这个事例说明,教师信任学生,就是对学生寄予希望,这是学生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