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及中美经贸摩擦等问题分析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及中美经贸摩擦等问题分析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除开幕式和闭幕式外,共分为五个研讨单元。在大会开幕式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教授指出,近年来世界经济秩序在迅速发生变化,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地源政治发生变化,多边贸易治理面临各种挑战,尤其是WTO上诉机构面临的危机、中美经贸摩擦和谈判均引发全球性关注。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及中美经贸摩擦等问题分析

会议除开幕式和闭幕式外,共分为五个研讨单元。每一单元有两位发言人和两到三位评论人。在大会开幕式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长石静霞教授指出,近年来世界经济秩序在迅速发生变化,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地源政治发生变化,多边贸易治理面临各种挑战,尤其是WTO上诉机构面临的危机、中美经贸摩擦和谈判均引发全球性关注。在此背景下,国际法能否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秩序并及时回应,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次研讨会重在探索国际经济秩序的演进以及国际法在确保法治、促进和平正义及维持稳定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指出,当前WTO上诉机构危机、中美贸易摩擦、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关注,国际法在解析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所面临的挑战、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特殊困难的关键时刻,各位国内外的国际法名家汇聚本次研讨,深入交流近年来国际经济治理领域的重大国际法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法学会王其江副会长认为,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器。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美是全球两大经济体,经贸摩擦不仅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预期与格局。在世界经济走向不明朗的关键时刻,我们有责任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变动中的国际经济秩序提出应对之策,努力推动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王其江强调三个方面:第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进世贸组织必要改革。目前,世贸组织面临严峻的形势,也存在内部缺陷,多边贸易体制面临重重困难,推动其进行必要改革已成为全球共识。改革的目的是与时俱进,使得世界贸易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践行开放市场、促进发展的宗旨,改革的结果应当有利于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收窄发展鸿沟。第二,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WTO规则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第三,进一步加强国际法学术交流,增加互动与互信。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分歧在所难免,关键是建立起有效弥合分歧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促进国际经贸领域的良法善治,维护全球经济和平有序健康的发展。

商务部条法司李詠箑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全球多边规则遇到很大挑战。在过去多年中,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很多贸易争端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过去两年以来出现很多问题,包括大规模单边主义的抬头、美国阻挠WTO上诉机构法官的遴选,致使上诉机构面临停止运作的危机等。尽管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上诉机构面临这样的危机,大多数成员依然认为这个机制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帮助WTO成员,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解决了很多贸易冲突和争端。目前多边体制的困难之一在于是否还要遵循这种达成共识的规则。多个成员需要携手继续通过这样的安排来解决争端,才能以更加平衡的方式来解决其贸易冲突。(www.xing528.com)

在目前情形下,可以说WTO体系既脆弱又强大。其脆弱性体现在,有一个大国现在更加趋向单边主义,而不是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但与此同时,WTO体系和架构也是比较强大的,未来各国还需要继续秉持基于规则的体系。了解历史的潮流,从而发现坚持国际社会中的多边主义是正确的方向。历史一定不会忘记造成WTO体系崩溃的个别成员。无论如何,我们仍然需要对WTO的未来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并充满希望。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同与会者交流了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际法实践的认识。一是在国际法价值层面,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一国两制”、和平发展、构建和谐国际社会、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体现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理念。二是在国际法原则层面,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指导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三是在国际法立法层面,中国积极缔结和参加国际条约,信守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条约是国际交往的法律形式,也是现代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更是国际法治的如磐基石。四是在国际法践行层面,中国加入了世界上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坚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积极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五是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层面,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指引,对内避免了恢复行使主权过程中的社会动荡,对外避免了诉诸战争或者武力手段。六是在国内法与国际法关系层面,中国注重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善用国内法和国际法两套规则,协调推进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

黄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严格履行基于国际条约承担的国际义务,中国对涉及国际法各个领域的诸多问题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国际关系始终是合作与博弈的辩证统一,各国之间要实现合作共赢,一定要共同努力,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国际法为准绳,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将冲突点转化为合作点。国际法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更是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必不可少的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