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16年的实践成果

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16年的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期末考试,就是用一年前本册教材的期末试题考学生,以检测学生自学这册教材的效果。16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新教材。许多学生学语文缺乏整体观念,说不清一册教材中主要学些什么。拿到新书以后,我引导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教材分析。再具体些,还要引导学生将每天自学任务和具体时间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16年的实践成果

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我都喜欢问学生:“这册新书学得怎么样了?”很多学生回答:“自学完了!”“自学完了怎么办?”“期末考试,检验自学成果!”“什么时间考?”“明天。”

有时我们开学第二天就进行期末考试,也有时开学第一天考,还有时开学一周以后考。

所谓期末考试,就是用一年前本册教材的期末试题考学生,以检测学生自学这册教材的效果。

考过之后,学生们大都不相信这就是期末试题,他们觉得题浅,没想到自己的自学效果会这么好。

16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新教材。我总是请教务处在放假前就把下学期的新教材取来,发给学生。

许多学生学语文缺乏整体观念,说不清一册教材中主要学些什么。这样,学每篇文章的时候深浅度就掌握不好,该认真学的没有认真学,课文中不需深究的地方却又用了很多时间去纠缠。

怎么从整体的角度学一册教材呢?拿到新书以后,我引导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教材分析。比如初二学生,暑期发第三册教材,就叫做《第三册语文教材分析》,共分为七个部分。

1.列生字表。生字表一般指教材下面加拼音的字。现代文生字和文言文生字要分开列表,如果有兴趣和时间,也可以再找一找,没加注音的字还有多少不认识的,也列入表里。这册教材现代文生字共120个,文言文生字共85个(指原统编教材)。

2.列新词表。课文中加注解的词中需掌握的词列成表。重点是动词、形容词,必要的名词也列入表内,现代文和文言文也要分列。本册教材,现代文需掌握的新词共99个,文言文需掌握的新词共169个,这些词不仅列表,还要在教材上依次给它们编上号,这样容易引起注意,还能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度。

3.单元分析。统计本册教材共多少课文,讲读课几篇,自读课几篇。共分为几个单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等各占几单元。这样能明确本学期学习文体的重点。

4.习题归类。统计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总数共多少道。再将这些习题分成四种类型:字、词、句训练题多少道?语法、修辞、逻辑训练题多少道?听说训练多少道?读写训练多少道?再从中选出重点题。

5.知识短文归类。本册教材,知识短文一共多少篇?其中读写听说知识短文几篇,汉语知识短文几篇?

6.书后附录。写清本册教材的书后附录是什么,对我们学好语文有什么作用。如第三册的书后附录是《古代诗词》,有益于培养我们读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提高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7.列文学常识简表。按照时代列出这册教材涉及的作家、诗人的名字、身份、作品名称、体裁、节选自何处,有何名句,外国作家要单列出来,写清他们的国籍、身份、生活年代和作品名称。

写这样一份教材分析,篇幅大约在1500字以内,初次写一份需3小时左右,以后每册新书都写,效率就能高些。(www.xing528.com)

教材分析写完了,再引导学生定一个假期自学时间表,每天拿出半小时学语文。

学什么?首先学在教材分析中所列的生字表、生词表、文学常识表。这些知识教师不讲,学生自己也能学会。如:学会了文言文的字词,这册书的文言文不靠老师,学生基本也能翻译了。然后自己读知识短文,书的字、词、句及其它基础知识训练题也可以试着做。要求背诵的课文,一些学生假期就开始背了。

这样,到开学的时候,一本新书中主要的知识大部分都掌握了。开学后,一面巩固这些已有的知识,一面听老师讲课,效果就更好。

再具体些,还要引导学生将每天自学任务和具体时间联系起来。中学生经过训练,记忆能力一般能达到每分钟记住5个字,3个词,2分钟能记住一课书必要的文学常识,5分钟能做完一道书后练习题的水平。

按第三册教材分析所列自学内容,所需时间如下:记住现代文的120个生字需24分钟,文言文85个生字需17分钟,现代文生词99个需33分钟、文言文生词169个需57分钟、文学常识涉及27位古今中外作家需54分钟,书后需做的练习题共62道需310分钟,六项合计共需495分钟。按每天自学30分钟计算,需16.5天时间。

总体时间如此,学的时候当然要加以穿插,例如现代文生字和现代文解词穿插起来学,120个字加99个词可能用不了57分钟。另外倘每天学15分钟字词,再学15分钟其它知识,效果会更好。按穿插之后的时间,制订出每天自学什么,学多少,学起来就不忙乱了。

暑期30天,16天多一点就学完了,剩下时间怎么安排呢?那就用来复习吧!以上所说是第一次记住所需的时间。有的字词,有的练习题只记一次,做一次就不容易忘。例如:“大意失荆州”这个成语,看一遍就能记住,过后也不容易忘。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个词,要看两三遍才能记住,时间长了不复习,解释得又不准确了。剩下的时间就用来复习记得不牢固的知识。

该记的都记住了,还没开学,还怎么自学?有的学生便自己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生字记住了,生词会解释了,翻译时不会感觉太难。倘一篇文章,有几处译不出,就提前打上标记,开学再问老师,这样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紧相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学生掌握了自学一册书的方法,兴趣就高,学习兴趣高,效果就好,效果好了,兴趣能更高,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链。

开学就进行期末考试,10多年前我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有人认为不遵守教学计划,违反常规。我则仍旧认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效果好,违反一点常规也是好事。老祖宗用牛拉犁也是常规,现在不是有许多新办法来替代它吗?1979年10月我们班学生初二时,用这种学整册教材的方法,一个月学了两册新书,去参加初三基础知识竞赛,在35所参赛学校中,只有我们是初二学生,其余均为初三,我们获平均分第七名。

许多青年教师问:“魏老师,您觉得您这些具体教法中,哪种方法对提高考试成绩最有效?”说心里话,我觉得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的方法最有效。就学习理论而言,可以从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确定、理解特点、记忆心理等许多方面来论述这样做的科学性。限于篇幅,不赘述。就学生实践来看,效果好,且学生非常喜欢这样做。

16年来,我外出开会极多,但从来没请过任何一位老师给我代过课。1987年我正当两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到香港考察后,未及回校,直接赴京参加党的十三大,离校20多天中,每逢语文课,两班学生便自己上自习,返校后我征求两班学生意见:“咱们是毕业班,20多天没讲语文课了,能不能给我一节自习课时间,给大家补一补语文课?”结果两班学生都不同意,我问:“同学们不着急吗?面临毕业了!”学生说:“我们开学第一天,就能接受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经过这些天巩固、自学,就更不着急。”

十多年来,尽管我开过很多会,少上过很多课,却没占过学生一节自习课时间补语文课。至于星期天、节假日,学生就更不可能让我补课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这语文教师当得也比较轻松。我想轻松的原因之一是我引导学生学会了自学整册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