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手册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手册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照国务院或者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分析、调查和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手册

作为提供疾病诊疗技术服务的专业性组织,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可以从医疗救治、传染病管理、行政征用与调遣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依法进行传染病管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

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首要环节。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照国务院或者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监督检查。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要根据国家赋予其疾病预防控制的特殊职责,对其主动收集。及时分析、调查和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1.管理组织与制度

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统一填报、收发和核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和报表。

2.报告病种

按要求报告的病种包括:法定传染病;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3.报告程序与方式要求

①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②报告法定传染病及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均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填写;③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时限按要求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④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⑤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国家卫计委有关规定执行。

4.报告时限要求

疫情报告人分为责任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个体开业医生皆为疫情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依法填写疫情报告卡,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包括卫生行政人员、专业防疫人员、医疗保健机构、个体医师,军队、铁路系统内的防疫、医疗保健人员等。义务报告人则指除以上外的其他机关和公民。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5.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责任

瞒报传染病疫情是指明知传染病疫情的真实情况,故意不按照规定报告。

谎报传染病疫情是明知传染病疫情的真实情况,故意编造虚假的情况报告,或者不真实地报告传染病的有关情况。

缓报传染病疫情是指明知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故意不按照规定的时限报告。

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这三种行为之一的情况,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责任报告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个体或私营医疗保健机构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责令停业整改,并可以处200 元以上2000 元以下罚款,触犯刑律的,对其经营者、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

《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

第十条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上情形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

第十三条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上述情形时,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工作(www.xing528.com)

1.疫情报告实施情况

疫情报告核实、查重、分析、转卡、登记的及时性,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传染病报告信息在核对无误后24 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有传染病报告卡、各类传染病疫情报表及传染病报告登记册等资料,有每日疫情监控记录、疫情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等。

2.网络直报情况

有专人管理网络直报工作,疫情管理网络运行正常,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疫情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工作。有疫情报告记录资料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与管理记录等。

3.信息安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保护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对根据投诉举报或其他信息来源以及个人隐私泄露造成的后果,应查询该病例的发生、报告、记录、处理等基本情况,询问知晓线索者和接触疫情信息的人员;有疫情信息报告系统账号和密码安全管理措施和防止疫情信息泄露的管理措施;对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的档案管理与数据进行备份。

(四)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是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四个重要环节。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内部的暂时贮存设施;暂时贮存设施符合有关要求;医疗废物必须交由取得经营许可的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等,还要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并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1.医疗废物分类

医疗废物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应在产生科室进行分类收集,放置于专用包装物和利器盒中。

(1)未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只要求采用符合规定的分类袋进行分类收集,不要求消毒;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如传染病病房、发热门诊等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2)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3)体积较大的特殊病理废物应单独分类收集,如截肢、外科手术截下的基本成型的脏器,单独分类收集后应系并中文标签注明“病理性废物”;

(4)医疗废物禁止混合收集,医疗废物中禁止混入其他废物或生活垃圾。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为: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时间、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未标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及种类的包装袋或容器不得随意移动;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均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6)产生的科室应将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和利器盒等容器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医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均为黄色,分为包装袋、利器盒、周转箱;其材料用聚乙烯(PE)材料制作,禁止使用聚氯乙烯材料(PVC);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外表均要求印制“医疗废物警示标识”,盛装感染性废物时,还应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7)产生的科室应进行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3.医疗废物内部转运

(1)科室收集的医疗废物达到专用包装物和利器盒的3/4 左右体积时应封闭转移,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应进行医疗废物登记。

(2)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部门按照确定的内部运送时间、路线,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由专人与有关科室完成医疗废物移交与接受手续后,将科室移交的医疗废物封闭转移至暂时贮存场所暂存,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3)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应在每批医疗废物封闭移交后对科室医疗废物收集点进行消毒。

(4)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部门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转运医疗废物后,应在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案例】

2007年5月17日某县卫生局接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古城镇某村卫生室漏报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并将此报告批转县卫生监督所。

2007年5月15 日上午10时许,县CDC接到某卫生院报告,称某某中心学校有80多名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当日县疾控中心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对88名皮疹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了部分患者血样,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发生在某某中心学校不明原因皮疹疫情为一起麻疹暴发疫情。

县CDC还对现场调查时学生反映就诊较多的某某村卫生室进行了调查核实,发现该卫生室门诊日志未能按要求登记规范完整,登记零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经仔细核对,自2007年4月12日至5 月15日该卫生室共登记“麻疹”病例约50例,但一直未向有关部门报告。请县卫生局对某某卫生室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该卫生室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为全科医疗科,负责人为魏某某,从业人员只有魏某某1人,其执业资质为乡村医生;未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未建立传染病登记册;未领取传染病报告卡。

该卫生室2007年门诊日志共登记“麻疹”“疑似麻疹”病例53例。其中最早的2例“疑似麻疹”病例登记时间为2007年3月24日。从3月25日起至4月8日止共15天门诊日志中无“麻疹”“疑似麻疹”病例记录,自4月9日到5月17日门诊日志中陆续登记了51例“麻疹”“疑似麻疹”病例。

该卫生室负责人魏某某承认他自2007 年3 月24 日以来未曾向有关医疗卫生机构报告过传染病疫情,知道自己所诊治的“麻疹”“疑似麻疹”患儿均为某学区中心学校学生。该校与村卫生室相距约200 米。

卫生监督员还对某某学校、某某卫生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调查。

对上述单位和有关人员调查时,卫生监督员制作了《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等相关证据。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对某某卫生室作出停业整改,并罚款1990元的行政处罚。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条,应对责任疫情报告人魏某某进行行政处罚。考虑到该卫生室只有1名从业人员,就未责令魏某某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