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时代的银行信息系统建设:市场风险管理

全球化时代的银行信息系统建设:市场风险管理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利率的波动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更加显著,而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大幅增加,这也加大了利率风险的控制难度。对于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的国内银行,吸取国外应对利率风险的丰富经验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最为便捷的途径。同时预测出市场利率的变动对本行资产负债结构所产生缺口的影响有多大,以便于制订与敏感程度相关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全球化时代的银行信息系统建设: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通常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

而国外市场的利率、汇率市场的完全放开,决定了在全球化信息系统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风险。银行在废除利率管制、获得了自主定价权的同时,也因为市场准入的放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从而增强了银行通过发放风险贷款以获取高收益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动机。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自由竞争,信贷资金的供求会逐渐趋于平衡。

随着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人民币对外币的价格已经市场化,每天都在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银行不仅仅要面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变化,而且还要认真对待外汇价格的变动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银行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必须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时期,否则将不可能成长为有规模的国际化银行。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同业间的竞争,导致利差收益明显减小。市场利率的波动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更加显著,而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大幅增加,这也加大了利率风险的控制难度。全球化信息系统需对国际市场中的利率变化因素有敏感的反馈和精准的盈利预测能力,同时要有应对和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措施。对于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的国内银行,吸取国外应对利率风险的丰富经验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最为便捷的途径。这也对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既要有合理的系统架构能快速吸收国外先进方法和创新产品,又要能支持先进经验的快速推广,以达到全球化共享的目的。

1.重定价风险

重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例如,如果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资产负债定价期限结构的错配是产生重定价风险的根本原因,银行业务产品的多元化特点决定了资产负债的期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相匹配。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由原来的人民银行统一定价逐渐转变为市场利率定价,基础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的增加也加大了重定价风险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银行需要使用利率敏感性分析、持续期分析方法对缺口进行有效的分析。准确地预测利率对银行净资产市场价值的影响。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全球化信息系统建设中需要建立缺口报告机制,按时间段显示缺口的正负和大小,从而预测出资产负债的损益的期限风险。同时预测出市场利率的变动对本行资产负债结构所产生缺口的影响有多大,以便于制订与敏感程度相关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当银行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了重定价风险后,则需要采取降低利率的敏感性手段来缓释风险。一方面可以采用同业拆借、证券回购来抵消缺口,另一方面可以加大贷款的重定价频率,避免同存款的利率缺口进一步加大。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ondon Inter Bank Offered Rate,简称LIBOR),代表国际货币市场的拆借利率,可作为贷款或浮动利率票据的利率基准。全球化的应用系统需要具备市场利率LIBOR导入系统的能力,同时根据LIBOR利率进行加点差来设定债项的利率,并根据债项的融资来源情况制订债项的重定价策略。全球化的系统要能够在业务人员指定的重定价日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化自动进行重新定价,并且根据重定价的利率自动重新安排客户的还款计划,同时及时通知客户使用新的还款计划进行还款。而频繁对所有账户维护重定价日仍然会加重业务人员的操作负担,那么也就要求系统可以选择按日、按月、按季等频率定期根据市场利率对债项的利率进行自动重定价,通过系统的自动化处理能力使得债项的定价期限与融资来源资金的定价期限更加匹配。

然而频繁变动的贷款利率会联动改变客户的每期还款金额,这样对客户每期正常还款形成干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则是制订更为灵活方便的还款计划,这样也催生了与还款计划相关的多种贷款产品的出现。例如,可同客户约定在不超过风险范围内的每期固定还款金额的还款计划,或者根据固定利率制订等额本息还款计划,采取周期定价的浮动利率收息。

2.基准风险

基准风险也被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是另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来源。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重定价特征相似,但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一家银行可能用一年期存款作为一年期贷款的融资来源,贷款按照美国国库券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而存款则按照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即使用一年期的存款为来源发放一年期的贷款不存在重定价风险,但因为其基准利率的变化可能不完全相关,变化不同步,就会使该银行面临着因基准利率的利差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基准风险。

一笔贷款可能有多个资金来源。其定价的基准在不同时期也可能不同,例如在头三年按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每月定价,而三年后则按HIBOR(中国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每月定价。或者在头三年使用固定利率,而三年后使用市场利率定价。这就要求全球化的信息系统需要具备预约利率基准转换的功能,也就是系统能在贷款期间约定的日期,对贷款账户的定价基准、定价日、定价频率等要素自动按预约信息变更,这就是贷款协议利率的功能。

浮动利率贷款的利率调整方法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差额,随着基准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基准利率既可以是市场利率(HIBOR,LIBOR),也可以是根据该笔贷款的融资成本计算出来的资金成本指数。贷款的利率基准同该贷款的资金来源利率基准相匹配时就不会发生利率基准风险。但是往往贷款利率同资金来源的利率很难匹配,例如当存款利率基准是LIBOR,而贷款的利率基准是HIBOR时,经过各自产品的加差减差后可能会发生不匹配甚至倒挂的情况。这就需要当贷款利率随着HIBOR变动时不能小于LIBOR的利率值加差,才可减低利率基准风险的影响。同时贷款利率也不可随着HIBOR无限上调,一般会对浮动利率的贷款设置一个上限以保护借款人。这就是在海外市场中常用到的利率顶与利率底,它要求应用系统能够自动跟随市场利率基准来改变贷款的实际利率,当实际利率自动变化超过另一个基准利率时,系统能自动使用另一个基准利率作为贷款的实际利率。而当市场利率继续变化,贷款账户利率基准回到了利率顶和底的范围内时,海外应用系统将自动地把账户的实际利率调整回到原来的账户利率基准上。当业务人员将利率顶和利率底的基准定为在资金来源的利率定价基础上的加差或乘差,那么无论该贷款以及资金来源的利率基准如何变化,贷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均无法超出该资金来源定义的利率顶和利率底,也就不会产生基准风险。

3.收益率曲线风险

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也被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可以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来控制,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债券和拆放同业的期限结构,减少资产负债业务的风险敞口;调整融资政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控制风险敞口;调整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报价,促使分行与业务部门调整产品结构和重定价期限结构;调整存贷业务的定价策略,控制利率变化对收益的负面影响;或者银行通过持有一种或多种与原有利率风险头寸相反的套期保值工具来消除或缓解该风险。

首先需要海外应用系统能为每笔贷款绘制收益率曲线,提早发现问题并预警。在绘制曲线时需要扣减掉对冲部分的风险,收益率曲线包含了很多信息,可以通过收益率曲线推算出未来利率市场的预期值,也就是远期利率。远期利率贷款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在未来某一时刻的固定利率贷款。

假定年收益率为R,日收益率定为r,贷款本金为1元,根据无风险套利原则,每日产生的利息加上本金再计算下期收益,计算方法如下

1+R=(1+r365 (2-1)

一年中某一日的远期收益率,计算方式如下

从以上推算方法可以看出,日利率跟随公式每日浮动能够更好地契合收益率曲线,加拿大、巴西、比利时的房屋贷款均采取以上方式计算利息。这也就要求在建设全球化信息系统时既要支持银行传统的计息方式,还需考虑适应市场利率风险的更为复杂的计息方式,同时需考虑在此计息方式下如何合理安排客户的还款计划。(www.xing528.com)

4.期权性风险

期权性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隐含的期权。期权可以是独立金融工具,也可以隐含于其他的标准化金融工具中,如债券或存款的提前兑付、贷款的提前还款等选择性条款。

负债方面,活期存款的存款人可以在任意时间支取存款,定期存款的存款人也有提前支取的权利。资产方面,贷款人也有提前还款的权利。银行的交易对手所具备的自然权利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当利率降低时,借款人会选择提前还款,再以更低的价格借出资金,从而导致银行的收益减少。而利率上升时,存款人可能提前取款,然后再以高利率存入银行,这样银行的筹资成本就会增加。国外的银行会对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取定期存款收取相应的罚费,并要求客户对提前支取的行为设定一定的预约期,便于银行调整自己的资金计划。

抵押贷款组合的选择对提前还款有很大的影响,在利率下降的环境中,借款人有强烈的再融资动机。借款人会提前还款高于市场利率的现有贷款,并以市场利率获得一笔新的贷款。另外,房屋过户也是提前还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房屋售卖、违约、灾害、借款人死亡均有可能导致房屋所有权变化。过多地集中了相同剩余期限的贷款,或者贷款人的目的类似(例如:投资为目的),其提前还款的情况可能会非常集中,海外应用系统一方面应通过灵活的参数为不同的客户群及不同的贷款产品和投向定制提前还款费,一方面应提供更为丰富的创新性产品和功能来降低客户提前还款的欲望。

在一些国外市场上普遍提供以存抵贷产品或存贷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将客户的存款和贷款挂钩,通过存款和贷款计息本金相互抵扣或给予优惠利率来吸引客户不再提前还款,并可以通过参数设定存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例越大,则抵扣的权重越大,以达到吸引存款的目的。同时,以存抵贷关联的存款账户一般设置为贷款的自动还款账户,可减少贷款违约的情况发生。

美洲地区的固定利率(Constant Rate)贷款产品,采用固定利率来计算等额本息的还款计划,而利息则使用浮动利率计息;澳大利亚则习惯使用按客户约定每期还款额还款。这两种方式均使得每期还款额能固定下来,这样也就避免了因为利率大幅上升增加贷款的每期还款额,导致客户因为无资金计划而无法负担不断上升的还款额,最终出现违约或变卖房产的情况。

而另外一种气球型抵押贷款也备受海外客户的青睐,气球型的贷款有着30年的摊还计划,但通常会约定在5年或者10年的时候到期,并且一次性偿还剩余的本息,这样的产品适合有迁居计划的购房者。由于他们不打算在一个地方终身居住,或者未来有改善住房的期望,所以他们无须以30年的资金来支持他们的购房需求,但他们在前期又只希望以30年的贷款摊还计划计算的每期还款额来归还贷款。从银行的角度看,这种产品避免了提前兑付对银行的损失,而短期贷款本身的市场风险也更小,银行也乐于提供这样的产品。

核心银行系统中还应提供变更借款人的功能,在房屋出售转让过程中,如果转让双方的还款能力和信用度相当,而受让人又有延续贷款的意愿时,系统应提供变更借款人的功能。使该贷款随房屋的权属关系同时转让给受让人,而不需要原贷款人提前还款,房屋受让人重新申请抵押贷款。

5.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可能使银行发生的损失。当外汇资产与外汇负债不匹配时,银行将会面临因汇率变动而承受财务损失的风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与负债的币种结构不匹配,即汇率敞口。

例如,银行吸收了一笔三年期存款1000万美元,而客户要求发放一笔三年期欧元贷款。假定放款时美元对欧元的汇率是1∶1,则银行可在外汇市场上将1000万美元换成等额欧元贷给客户。到期时,如果欧元发生了贬值,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变为1∶1.3,贷款客户归还的1000万欧元只能兑换大约769万美元,银行必须归还1000万美元给存款客户。银行在该笔交易中因为汇率风险损失231万美元。同样的道理,因为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损失不但由银行来承担,也有可能由客户来承担。

在国外银行,每笔贷款都会开立额度,当额度货币同授信资产的货币不同时,授信资产占用额度的价值应随着每日汇率的变化而改变,多种货币授信资产共用额度时,占用额度价值应等于各个授信资产的原币价值乘以当前汇率加总得出。海外应用系统在完成相关授信交易时应实时检查授信资产的占用额度价值不大于总授信额度。如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出现超额占用的情况,系统应以超额报表来提示业务人员关注相关的风险。

贷款货币互换是一种债务保值工具,主要用来控制中长期的汇率风险,把一种外汇计价的债务或资产转换为另一种外汇计价的债务或资产,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进行调换,目的在于降低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例如:公司有一笔日元贷款,金额为10亿日元,公司提款后,将日元买成美元,用于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出口得到的收入是美元收入,而没有日元收入,公司的日元贷款存在着汇率风险。具体来看,公司借的是日元,用的是美元,贷款到期时,公司需要将美元收入换成日元还款。那么到时如果日元升值,则公司要用更多的美元来买日元还款,这样就存在着汇率风险。这时公司为控制汇率风险,可以与商业银行叙做一笔货币互换交易。双方规定,交易于放款日生效,贷款到期日到期,使用当期或远期汇率进行交易。放款时,公司从贷款行提取日元贷款本金支付给该商业银行,该行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向公司支付相应的美元。贷款到期时,商业银行向公司支付日元本金,公司将日元本金归还给贷款行,同时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向商业银行支付相应的美元。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期初与期末,公司与商业银行均按预先规定的同一汇率互换本金,且在贷款期间公司只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正好用于归还原日元贷款利息,从而使公司完全避免了未来的汇率变动风险。

6.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者是筹集资金的成本超出了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当一家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且现金周转不灵,就需要去融资筹资,会付出额外或者高昂的成本。商业银行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随时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只占负债总额的很小部分,如果商业银行的大量债权人同时要求兑现债权,也就是通常说的挤兑,就会危及银行的存亡。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都发生了因客户挤兑而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并迫使大批商业银行清盘,以致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

首先,全球化信息系统需要对资产流动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然后在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一方面,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科学的监测,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另一方面,应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避险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动性风险,要有提前防控的手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核心就是流动性供给的满足和支持。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就可以应对流动性风险。比如,可以通过增加存款,建立多层次的准备金资产,控制或者调解内部资产结构,合理配置不同期限的资产,制订合理的还款计划,以及利用资产转卖等手段来缓解流动性风险。此外,也可通过限额方式来控制流动性风险。例如,根据业务的地域、行业、币种等多个维度在不同时间段对流动性资金的占用以及产生的收益,对承诺性额度及非承诺性额度设定一定的交易限额。海外应用系统应对相应限额进行实时控制或预警。在此要注意的是,承诺性额度作为银行需要履行的义务,也会导致资金的流出。

巴塞尔新规要求稳定零售存款的流失比例为5%。这将促使银行不断推出创新举措以吸引零售存款,国内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加剧了银行之间在创新产品上的竞争。在海外市场中,以存抵贷是银行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产品,借款人将活期存款账户与贷款关联起来,并将自己的闲置资金放在约定的活期账户上,达到少交贷款利息的目的,称之为以存抵贷。借款人将活期存款账户与贷款关联起来,并将自己的闲置资金放在约定的理财活期账户上,达到存款户多收理财收益的目的,称为存贷理财。在投资活跃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这两种贷款产品的提供非常普遍,对银行来说是增加存款,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手段。在预测到流动性风险时,转卖一部分低收益的资产也是控制风险的方法,这需要进行资产组合管理,本书将在后续章节进行介绍。

另外,银行的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系统安全性均会导致银行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体系出现流动性困难。在全球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将国内系统推向海外分行的方式在此方面具备了天然的优势。经过了国内庞大的业务量和客户群的考验后,稳定的系统、完善的交易管理流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出我国银行整体优秀的经营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