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集体建设与培养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班集体建设与培养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加强班集体建设。社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随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加大,因此,学校所处社区的环境状况也影响班集体建设。内部环境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倾向、群体结构影响班集体建设。最后,班集体群体结构中小团体的多少、势力的大小会左右班集体发展方向,加强对小团体的控制、引导,能推动班集体建设。可见,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班集体建设与培养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良好的班集体既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还能协调各方面的影响,使班级管理效果事半功倍。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加强班集体建设

1.影响班集体建设的因素

班集体建设既取决于外部环境,又取决于内部环境,更取决于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发挥。

(1)外部环境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班级外部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三方面。学校环境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组成。良好的学校环境能产生巨大的积极陶冶作用,能调动学生言行,有助于班级建设;相反,不良的学校环境则会使学生失落、自卑,甚至放纵行为,影响班集体建设。家庭环境对学生影响广泛而深远。家长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处世态度、行为作风、兴趣爱好教养方式等会影响子女的思想、行为,进而影响其对班级管理的态度。社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随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加大,因此,学校所处社区的环境状况也影响班集体建设。

(2)内部环境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倾向、群体结构影响班集体建设。首先,如果学生认识水平高,就容易统一目标、认识,还意味着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较强,能够正确理解班集体建设意义,从而自觉行动。其次,如果班集体形成了共同的心理倾向,则学生容易沟通、交往与合作。最后,班集体群体结构中小团体的多少、势力的大小会左右班集体发展方向,加强对小团体的控制、引导,能推动班集体建设。

(3)班主任主导作用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其威信、管理意识和风格影响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首先,班主任的威信对学生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既影响学生对班集体的认识,又影响学生对班集体的情感,还影响学生的行为。其次,班主任的管理意识支配其管理行为,正确的管理意识是班主任进行班集体管理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班主任必须具有正确的班级管理观。最后,班主任的管理风格直接影响班风与管理效率。专制型、放任型的管理风格只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学生性格沉闷或组织涣散、人心混乱,降低管理效率。而民主型管理风格则能尊重、信任学生,营造和谐班风,增强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将人的需要转变为强烈的动机,从而推动人们按目标的要求去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一步步达到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增强集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大家共同搞好班级工作。可见,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集体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2)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任何集体都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一个班集体必须有一批能将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组织和带领大家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骨干分子。在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下,这些骨干分子可以形成健全的组织结构,保证职责、分工明确,能对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实施有效的领导。

(3)有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

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围绕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可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的需要,使集体充满生机与活力,对集体成员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集体成员团结友爱、热爱生活、关心集体的风气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在一个班集体内,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校规、校纪等,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或者将校规、校纪直接转化成班集体对成员的具体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自觉地严格遵守、执行。规章制度健全了,集体成员才会有章可循,而班集体也才会秩序井然。(www.xing528.com)

3.班集体建设的内容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主任要善于从本班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前进的奋斗目标。以便统一全班学生的意志和行动,推动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奋斗目标一般包括:近期目标,如搞好课堂纪律;中期目标,如成为优秀班级;远期目标,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三种目标要互相衔接,组成一个符合教育要求的体系。实现目标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特别是实现近期目标的时间不宜过长,要尽快让学生获得“成功”,尽早得到“快乐”的体验。目标的提出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要鲜明、具体、生动,富有吸引力、号召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集体的目标应当由班主任同班干部或全班同学一道讨论确定。而且目标一经提出,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目标实现后,要及时总结、评比,接着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组织新的活动,使班集体处于不断进步之中。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班集体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只有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地形成集体。而要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就要发现、培养积极分子,挑选和培养班干部,建立起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是在同学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一定要选出关心集体、办事认真、作风正派、能团结同学、愿意为同学服务、学习成绩较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并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来担任。班干部选定以后,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爱好和特长,分配给他们适宜的工作,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与此同时,班主任可从旁加以指引。为了减轻学生干部的负担,应避免兼职;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承担社会工作,从中得到锻炼,班主任要努力创造条件,定期轮换班干部。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对他们既要交任务,又要教方法;既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工作,又要帮助他们好好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既要发挥班干部的骨干作用,又要团结同学,平等待人。班主任要随时注意发现、培养新的积极分子,不断扩大积极分子的队伍。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舆论是在集体内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集体中正确的舆论是维护班级道德面貌、协调人际关系的有力手段。一旦舆论形成了,它就成为对不良行为起限制作用、对良好行为起鼓励作用的无形力量。形成正确舆论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条件。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在是非问题上,态度要鲜明,对班级中的好人好事,要大力宣传。对学生的错误、缺点,要及时批评、指正,防止蔓延。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介,如墙报、黑板报、专栏等,来打造强大的、健康的集体舆论。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风气,它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观念、意志情感、言论行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倾向或共同表现。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形成一种风气,这种风气被巩固和保持下来就是传统,即成为同学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或习惯。优良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培养集体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对集体的尊重,因而对形成和发展班集体起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优良的班风。班主任要善于将学生优良的品质和作风在学生中进行宣传、扩大、巩固,反复实践,使之得到班集体的支持和认同。优良班风形成以后,要教育全班学生珍惜它,使之不断完善。

(4)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经常性的班集体活动有班会、读书活动、智力竞赛、参观访问、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公益活动、节日活动等。以上活动要有计划地开展,为了达到活动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是符合学校工作要求的,也是班级的需要,重在教育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见闻,总之使学生有所得。第二,集体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在充分了解学生和集体的基础上进行,活动内容要正确、科学、深刻,要符合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三,活动的过程要精心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的准备过程和活动的过程要使学生得到锻炼,在这两个过程中,班主任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如让学生提供活动计划,制定活动方案,组织、主持活动。整个过程是学生在集体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第四,要做好活动的小结工作。每一次组织成功的集体活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巩固活动的效果,班主任要及时做好集体活动的总结工作。在总结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进而使下次的集体活动提高一个层次。

班会活动是班级集体活动中最经常开展的,且收效好。班会活动分为一般性的班会活动和主题班会两种。一般性的班会活动内容有讨论班务工作计划,这一般在学期初进行;阶段总结会,在每月中进行,讨论班级中复杂的、大家关心的问题,如纪律问题、团结问题、国内外重要问题等,可随时进行。班会的另一种形式是召开主题班会。这种班会一般是结合国内外形势、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状况,选择一个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主题班会针对性强,花费时间多,如果组织得好,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令学生终生难忘。

4.班集体建设的途径

班集体建设不是在静止的状态中进行和完成的,而是在运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这个运动,既包括教学活动,也包括教育活动(主要是以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主导内容的德育活动),还包括与班集体直接相关的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其中,教育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班集体建设的最重要的途径。

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班会和课外活动

班会是班主任和班级学生活动的主要舞台,是班主任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班会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班集体,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班风;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能进一步满足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需求;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工作能力。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各种活动。课外活动是班集体的构建要素,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而课外活动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成效也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

课外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学实践活动,目的是为配合有些学科知识的实验与考察;另一类是德育实践活动,如军训、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为民服务、社会考察等。这两类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并通过实践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