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河一席话:儒学转折的关键

西河一席话:儒学转折的关键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团体又被称为“西河学派”。因此,子夏入西河聚徒讲学,参与国家政治,是鲁国孔孟儒学晋国化的开端,也是三晋法家思想酝酿的第一抹朝阳,是法家之舟驶出儒家江湖的第一座港湾。子夏主张“事君能致其身”,但其条件是人格必须得到尊重。

西河一席话:儒学转折的关键

傅斯年说:“子夏说教西河,是儒学西行一大关键”。[14]子夏居于西河,为魏文侯所礼遇,聚徒讲学,有孔子之风。曾参曾责备子夏“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孔子)”(《礼记·檀弓上》)。据《吕氏春秋·当染》《史记·儒林列传》《后汉书·徐防传》《经典释文·叙录》等文献所记,子夏在西河讲学,其弟子有田子方、段干木、吴起、曾申、子弓、李悝、禽滑厘、公羊高、谷梁赤、高行子、子伯先等人。被郭沫若称为“子夏氏之儒”“李悝、吴起、商鞅都出于儒家的子夏,是所谓子夏氏之儒”[15]。蒙文通谓“儒家之李克,固亦浸淫于法者。战国之世,儒之杂取法家者多,岂特贾生晁错然后乃兼明申商之说哉?……儒分为八者,皆儒之出入于诸子者也”[16]

这一团体又被称为“西河学派”。值得注意的是,居于西河的“子夏氏之儒”与居于鲁国的“子夏氏之儒”风格迥异,后者曾受到荀子的批评,称其为“子夏氏之贱儒”(《荀子·非十二子》)。西河的“子夏氏之儒”“比较注意与统治者的合作,与子思、孟子一派的抗议精神和批判精神不同”[17]。同时,“子夏氏之儒”与其他孔门弟子充当各类实力家族之家宰以食人之禄也不同,他们有意或无意间捕捉到时代的大潮,有机会佐助魏文侯,提拔任用改革人士,实行变法,富国强兵,首开战国养士和变法之序幕,从而为法家的正式出台奠定了政治实践基础。因此,子夏入西河聚徒讲学,参与国家政治,是鲁国孔孟儒学晋国化的开端,也是三晋法家思想酝酿的第一抹朝阳,是法家之舟驶出儒家江湖的第一座港湾。

后儒当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子夏。子夏小孔子44岁。做孔子学生期间,子夏以“文学”见长。何谓“文学”?“文学——指古代文献,即孔子所传的诗、书、易等。皇侃《义疏》引范宁说如此”[18]。其中,“书”或指尚书,如誓、典、谟、训、诰之类,亦泛指古代官方政治文献。“书”亦包括“史”“春秋”。宋洪迈《容斋随笔》谓:“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易》有传,《诗》有序,《礼》有文,授《春秋》于公羊高、谷梁赤。故“《后汉》徐防上疏曰:‘经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斯其证云”[19]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传》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正义》载:“孔子卒后,子夏教于西河之上,文侯师事之,咨问国事焉。”子夏得到魏文侯的礼遇,虽然出于时代变革的需要,但与子夏的知识结构和务实学风是分不开的。

子夏重视政治实践不尚空谈的风格,在有关文献中已见端倪。《论语·学而》载,子夏曰:“事君能致其身。”《子张》载:“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以温,听其言也厉。”《颜渊》载:“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子夏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礼记·孔子闲居》:“孔子闲居。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讲了“五至”“三无”的一篇大道理。子夏则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可见,子夏是反对坐而论道的。(www.xing528.com)

子夏主张“事君能致其身”,但其条件是人格必须得到尊重。《荀子·大略》载:“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子夏的“事君能致其身”,强调臣子对君主要无限忠诚,甚至可以牺牲性命,与《国语·晋语一》所载晋人之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也”——何其相似,而与孔子倡导的“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境相比,其差别是十分明显的。子夏所谓“舜有天下,选于众”“汤有天下,选于众”,与法家打破血缘身份选贤任能的主张是一致的。《子张》所载:“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欺骗)己也。”此言与吴起、商鞅变法之际“徙木立信”的做法如出一辙。

清陈玉澍以为子夏在继承传播儒家经典方面功勋卓著:“下逮战国之世,六籍益替,九流并兴,至圣微言,不绝如缕,独赖卜氏”;“无卜子则无汉儒之经学。”[20]梁启超认为,子夏一派对后世之学影响最大。“当时最有势力且影响于后来最大的,莫如子夏一派。……当时中原第一个强国的君主魏文侯,受业其门,极力提倡,自然更得势了。后来汉儒所传六经,大半溯源子夏。虽不可尽信,要当流传有绪,所以汉以后的儒学,简直可称为子夏氏之儒了”[21]

子夏有从政经历。《论语·子路》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又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些记载都证明子夏是有管理社会经验的官方人士。因此,子夏的弟子理应保持注重社会实践的风格。“《春秋》传于子夏。子夏退老西河,为魏文侯师,魏人必有从之受《春秋》者”[22]。当时师从子夏学习《春秋》的就有李悝和吴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