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生我材,培养孩子写作思维,打造文化人儿

天生我材,培养孩子写作思维,打造文化人儿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需要一个契机,能让“文化”自自然然地“化”在孩子们的写作思维里。“文化”并不高深。这样的人不仅活在空气中,更是活在文化中,呼吸吐纳都不一样,一说话,一写字,自自然然就是一文化人儿。“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轼的名句,出自《和董传留别》,原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自己有文化。“文化”,乃是真正的华服也!在我看来,苏轼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人,因为他读的书,最后全部都汇入了生活。

天生我材,培养孩子写作思维,打造文化人儿

前段时间谈了作文的“思想”之后,我想跟孩子们聊聊如何在写作中渗透一点儿“文化”。对于小孩子,这个话题有点儿深。我需要一个契机,能让“文化”自自然然地“化”在孩子们的写作思维里。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那么一种东西,没有它,别人未必会觉察出你有什么不同;但一旦有了它,你身上就有了一种气度,一种风范,你的文字里就有那么一种东西,让人觉得有雅趣、有情趣、有生趣。

“文化”并不高深。它一旦在你身体里扎根,一旦深入骨髓,你便看什么都有意思,都能为己所用,且用得明快畅达,让平凡的日子多些趣味儿。

我出示了一则材料,是微信朋友圈中传得正火热的搞笑段子。那是一则学生的周记:

语文是朕的皇后,虽然朕几乎从来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么稳固。英语是朕的华妃,其实朕并不真正爱她,只是因为外戚的缘故,总要给她家几分面子。

数学是朕的嬛嬛,那年杏花微雨,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

体育是朕的纯元皇后,那才是心中的挚爱。

至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卑微的宫女,朕理都懒得理她们,到底是谁让她们入宫的!?

此时,《甄嬛传》正在热播,正是市井中无人不说甄嬛的时候。此则段子一露面,应者如云,各种精彩跟帖不断刷新,被人们传得最火的是这则:

【老师的回复】“老奴三年来战战兢兢,夜不思寐,只为圣上即日面对高考来袭时不至于措手不及,失了往日威风。皇后乃是一宫之主,虽说自幼便与皇上相识,仍需日日沾顾,不可与之疏远;华妃虽是外戚,但时下举国内外以华妃为尊,请圣上务必思忖为善;甄妃敏锐聪颖,若能日日眷顾,必能助圣上一臂之力;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几位贵妃贵人,圣上更需雨露均沾,高考一战,须靠得这几位主子出力;至于纯元皇后,请圣上听老奴一言,斯人已矣,留于心中有个念想即可……”

孩子们都读懂了,无不心领神会地哈哈大笑,以为妙绝。

更好看的还在后边。一位网友,模仿其母亲角色,也回了一则,针锋相对。

【母亲的回复】汝若继续沉迷追剧穿越宫斗,动摇安身立命之分数,休怪母后断尔Wi-Fi,毁尔App,追生二胎,动尔储位!

等孩子们笑够了,我说,“游戏是人的天性。游戏,人人都愿意玩儿,也都玩得起。但这种有品位的‘文字游戏’,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这种游戏是哪种人的专利?”

“文化人!”

孩子们果真聪慧!

追问,哪种人是“文化人”呢?

读书多的人!”

对。读书多,底蕴深,一肚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在源源不断地发酵。这样的人不仅活在空气中,更是活在文化中,呼吸吐纳都不一样,一说话,一写字,自自然然就是一文化人儿。这是装不出来的。肚里是草莽,面相上就草莽。肚里是诗书,面相上就儒雅。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孩子脱口而出。

这是苏轼的名句,出自《和董传留别》,原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意思是表扬董传虽然平时身上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后来引申为:一个人若是学识丰富、见识广博,不需要刻意装扮,他也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相反,如果没有内涵,不管怎么打扮,这个人都不会显得有气质风度。

读书,让自己有文化。“文化”,乃是真正的华服也!

我继续追问:“孩子们,书读得多的人可不少,那大学里学富五车的教授多了,他们可能做学术论文是没有问题的,但要玩出有品位、有情趣的‘文字游戏’,却有点难。你们知道原因在哪里吗?”

“因为他们不好玩儿!”

我简直为孩子们的回答拍案叫绝。孩子们是单纯,但这样的单纯往往直逼内核,入木三分。

“对啊,同学们,”我说,“‘读书人’要成为真正的‘文化人’,其间还有好长好长的距离要走呢!”

在我看来,苏轼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人,因为他读的书,最后全部都汇入了生活。他的“文化”“化”在了生活中,他成了最会“活着”的人。他最好玩,最能玩,最能够把他肚子里的诗书随时取出来和生活应答。他的文化,已经成了他的一饭一蔬,和他的这个人整个儿地水乳相融了。他的读法和写法,都是他的活法

所以苏轼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轼这人,能诗能文,能官能民,能高能低,能上能下,能俗能雅……是真才子,真全才也!

但很多人不是这样的。他们读书归读书,生活归生活。他们缺乏一种意识和能力,把阅读整合在生活中。甚至还有一些人,读得越多,活得越傻。比如鲁迅笔下的那个孔乙己,除了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之外,他的一肚子书,全都烂在了肠子里,既没有成为生命智慧,更无法成为生命情趣。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至多不过是他们用以应对考试、改变命运的工具,除此之外,意义寥寥。

这类人,他们没法变着花样玩玩“文字游戏”。他们早就僵化了,活得跟一块砖头似的,被生活的钢筋水泥一砌,木乃伊般动弹不得,实在无趣。

就像前边对于《甄嬛传》的“戏说”,有不少网友就摆出道学家面孔,对其游戏精神大加贬斥。作为语文老师,我不以为然。后来读到华东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的评论,甚合我心,引以为知己

陆先生说:“虽是游戏文字,亦见语文水平。师生互答,颇具情趣;情趣之来,课外电视。可知学生非不闻窗外事者,老师亦非冬烘先生。无论是学生用周记形式吐槽,还是教师如法炮制的回复,都显露出对当下应试教育的无奈,尽其揶揄挖苦之能事,吐块垒而泄愤,扬文笔以畅气,借网络之传,行讽谏之义。此等师生具智能,情商高,善滑稽,非泛泛之辈。”

我是中国这个应试大蒸笼里的一位一线教师,我理解大部分孩子日常的写作练习有多么功利急躁,大部分习作是多么苍白无聊。所以,从这样的“游戏”中,我能“窥见”一位鬼才学生在文化夹缝里的游刃有余。他在试探,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他的生长方式深刻而不刻薄,反而是圆融的,是有点儿黑色幽默的。这位小作者,是读书之人,是思考之人,是个初具雏形的“小文化人”,若能被呵护,得到良好指导,其写作前程不可限量。

是的,文化,不是你堆积了多少知识,而是你的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你的骨血、你的精神气质。于是你端详红尘万象时,你自有一种机智,一份端庄,一番优雅。

我继续举例子。我说,这段时间,还有一件事情在网络上吵得厉害,就是某某部门发了一个文件,要求以后小区的建设要走“推掉围墙”的路子。也就是要搞大社区建设,让小区无围墙,人人都可享受小区的环境

此文件一出,自然引发轩然大波,网络上骂战又起。各种观点,各类文体,各种风格,真是蔚为大观。但最吸引我的,却是一首小诗。只可惜我不知道作者是谁。若认识,一定献花一束。

小诗是这样的:

围墙拆掉之后……

佚 名

欲出的红杏没了躲闪

避吏的老翁无处可翻

秋千大白于天下

行人和佳人就同在路上

也好吧

墙头马上就只剩马上

路边就是莺莺的西厢

拆掉小区的墙

所有的故事换了面目

才刚刚开场……

我问,孩子们,小诗很短,也朴素,但一亮相就夺了很多人的眼球。为什么?因为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很多,且化用无痕,高妙极了!

第一,“欲出的红杏没了躲闪”出自叶绍翁的名篇《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名句。

第二,“避吏的老翁无墙可翻”出自杜甫的名篇《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的情节。

第三,“秋千大白于天下”语出苏轼的词《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当然,更让人想起李清照的词《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大户人家的小姐在自家院中荡个秋千,被外面的才子隐约看到了,这是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啊。现在围墙没了,先不说小姐好不好意思在男人面前荡秋千,就算是愿意,怎么就让人想起了疯丫头呢?哪里还有诗情画意?

第四,“墙头马上只剩马上”一句出自元杂剧《墙头马上》,这是元代戏曲家白朴的作品。故事讲的是官二代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李千金被私藏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双儿女,却仍不为裴家长辈所知。终有一日被撞破,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李千金力争无果,被弃归家。裴少俊考取功名,重新求娶李千金,夫妻终于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第五,“路边就算莺莺的西厢”说的是《西厢记》,作者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西厢记》可是中国传统戏剧中不可缺少的名作,其中有一段:崔莺莺的母亲食言,不让张生娶崔莺莺,张生就得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张生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张生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于是,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可见,正因为有围墙,故事才显得浪漫。现在围墙没了,张生直挺挺地走了进来,真是一点都不好玩了!

我一讲完,小孩子们嚷嚷一片。天啊,原来还有如此禅机!

我说,这样的妙诗,无文化,写不出;无文化,也读不懂。

我喜欢这首诗,我更喜欢这位诗人。这该是一位多么有意思的人啊。他一定特别会玩,特别有情趣,特别懂得该如何生活。这人一定饱读诗书,而且生活如诗。

文化,如果没有让一个人“诗意地栖居”,没有让一个人因为“诗风词韵”而活得诗意盎然,那文化就只是“文化”之“化石”,最多不过摆在博物馆里展览一下,无甚意义。

最后我说,有文化,能够让我们把大白话“翻译”成典雅的语言——比如现在网络上的一种文字游戏就让我很欣赏。他们是这样玩的:

原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www.xing528.com)

原文:屌丝终有逆袭日。

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原文:心好累。

翻译:行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翻译:长鬟已成妆,与君结鸳鸯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儿。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怎么样,是不是也很惊艳?老祖宗那里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一旦和生活接轨,那我们的文化品位就能噌噌地往上蹿,那感觉真是好极了。我们的同学们就应多玩这样的游戏,益智慧而美心灵,好处多多啊。

当然,老师最深切的期望是,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懈的修炼,我们也成为懂生活的“文化人”。文化让我们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我们不仅舌绽莲花,而且下笔成趣。我们的生命终于活成了一首好诗、一首妙词。

【作品展台】

2015级创新班临近毕业时,我请同学们用诗词歌赋或者对联的形式为老师、为同学、为自己画像,结果佳作频现,实为圆明书院文化之概观也。我遴选几则,与诸位朋友共赏。

解语花·绘语文王君老师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韩佳杉

青春语文,

美名远扬,

课堂如大江

春燕啁啾。

初入堂,满室闪霞光。

闻声朗朗。

临风王,君缨气昂。

古今往,风骚犹望,一蹴就文章。

腹有诗书墨香。

莹窗书万卷,文气自芳。

三尺台旁。

爱生活,激情永远不逝。

教导以方。

望天下,桃李芬芳。

报师恩,慨当以慷,德惠萦心上。

菩萨蛮·绘生物胡雷老师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周亚琪

平常总是慈祥面,

台前一立威风显。

两鬓华发生,

童颜微显丰。

徐行趋忽止,

声缓铿锵至。

一室静无音,

语惊梁上尘。

破阵子 · 绘体育张日月老师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曾乐妍

昨日操场点兵,

气吞万里如虎。

青鬓朱颜拥豪情,

风寒雨皆无阻。

百人随我舞。

今日室内评球,

口若悬河无误。

场上厮杀尚正酣,

场下解说犹未足。

千众听君语。

自绘联——仿课文《长城赞》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魏铭杉

上联:朝阳生,丰台育,房山长,海淀成,人生弯路多。谢不尽父母姑舅,堂表兄弟,费尽移山心力,帮助铭杉长大成人。

下联:数学棒,语文牛,英语高,身体健,考试错误少。学不完高中大学,硕士博士,超越爱因斯坦,给予世界美好明天。

横批:自恋过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