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高效课堂研究成果展示

中国高效课堂研究成果展示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是由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能够查到18篇硕博士论文,其主要年份集中在2015年、2016年、2017年,期刊数量60篇,其发表年度主要集中在2014—2018年。关于中国高效课堂研究的最早、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高慎英、刘良华编写的《有效教学论》,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高效课堂研究成果展示

我国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是由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引起了教育专家和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对高效课堂的研究逐渐增加。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能够查到18篇硕博士论文,其主要年份集中在2015年、2016年、2017年,期刊数量60篇,其发表年度主要集中在2014—2018年。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效率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关于中国高效课堂研究的最早、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高慎英、刘良华编写的《有效教学论》(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书中提出了许多有效教学的方法,其主要是强调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全面地备课。备课不只是备教材,还应考虑到课堂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程度制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内容,争取一堂课结束后让大多数的学生学会与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与交流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出正确结论。在课程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的期望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合适的鼓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将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进行继续探究,最终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著作中还列出了大量教学实践的例子,对课堂的教学进行展示和分析,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效教学论》中阐述了“教学效率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社会的变化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效率提升的追求目标,所以应对策略也应随之变化”。也就是说,课堂的教学方法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有效教学的策略》中指出,教师教学过程主要是促进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课堂由“教”转变为教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进行问题的探究,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知道结果,还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探究方法,学生学习的是问题的探究过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语文知识强调的是运用,而不是记忆知识,这也是学生普遍觉得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所以,语文的教学多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自己探究达到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只有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生才愿意学习语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李志厚著作的《新课程教学方略》(2008年广东教育出版社)与吴德芳著作的《教师实践智慧》(2012年科学出版社)中提到正确教学策略的使用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习惯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性都对课堂教学效率有影响。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如陈厚德编写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200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程红、张天宝编写的《高效率教学》(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允漷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这些著作分别从不同侧面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做了相关研究,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细致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发,这些研究出现了一些欠缺的地方,一是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角色上,即使指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实例作为参考。研究的目标是整个的教学,并不是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细致研究。不同科目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对学生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二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某些影响因素还尚未引起重视,如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不同的地域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不均衡,教师素质和学生个体差异等。所以,我们要选择性地借鉴前人经验,继续做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研究。

(一)对高效教学特征的研究状况

我国的专家刘儒德、陈琦曾经发表过专门的著作,围绕何为有效教学的问题进行论证。他们认为,教师拥有教学学科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清晰的条理以及保有一份热爱之心,这些便是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特点。在相关理论的研究中,教授姚利民也提出了有效教学应当具备的教学目标是正确的,并且为了这一目标做好准备,拥有的组织具有科学性,教学内容简洁清楚,教学活动具有活力,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与学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融洽的,能够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不断鼓励学生学习行为等。

学者栗宏认为,所谓有效教学,其目标是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知识中的有效内容得以体现,教学的过程要平衡且氛围和谐,学生应当是进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师生之间有一个畅通的沟通机制,管理课堂也处于最佳状态,教学环境非常优化

(二)对高效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状况(www.xing528.com)

孙亚玲专门针对如何评判课堂是否具有有效性,制定了五个标准,构建了观察量表。第一,教学包括五个指标来判断目标的制订,包括教学的期望值如何,整个课程可操作性如何,是否具体而清晰,学生在课堂中的适应性如何,所授课程是否具有综合性、深刻性、全面性,课堂的考核方式和相关内容是否明确。第二,教学包括六个指标来判断活动的制订,包括是否创建专门的情境,是否带有较强的目的性,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班级是否开展了相应的分组活动,教师与学生间是否存在互动,学生与学生间是否组织互动,是否将课后作业与活动搭配开展。第三,教学包括五个指标来判断能力如何,包括课堂中交流的内容是否准确,在组织讨论以及对学生提问时是否带有技巧性,教学开展时的方法是否经常更新,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是否将所有资源应用到课堂中,教学活动是否具有技术性。第四,教学包括五个指标来判断反馈,包括学生及家庭的反馈信息,教师自身是否进行反思,评价教学课堂,通过测试、作业以及考试的情况进行反馈。第五,教学包括六个指标来判断管理组织如何,包括教学纪律是否明确,是否将相应的文化通过有益的方式开展,是否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分配,教学过程是否进行合理的控制,是否对学生的相关行为进行管理,学习空间是否得到教师的管理。王健也针对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如下标准:其一,学生应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得到健全的发展;其二,这种教学方式是相对经济的做法,效果应当具备有效性;其三,通过大量的策略,逐步形成了一种智慧的教学模式。张伟围绕该方式提出了五种标准:师生应当一同参加活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将语言进一步开发,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衔接,明确其中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于提升认知方面的技能;教学一改过去单向教学方式,逐步演变成对话方式。肖庆华也认为,评判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要结合四种变量进行,包括评估预定、环境、过程、结果这四个方面。

(三)对高效教学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

毕业于苏州大学的2007届学生史育萌在硕论中结合小学教学阶段中的语文课程,分析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研究策略,帮助整个课程提高有效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2008届学生潘世清也在毕业论文中重点分析探讨了教师因素对有效教学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2009届学生陈琳在硕论中对相关课程进行新实验,通过验证和探究的方式,分析其中的影响成因,从理论和实践两种方式探索提高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及策略。张洪彪也认为课堂氛围、师、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三大主因,其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陈旧观念、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负面情绪等都包括其中。

(四)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状况

崔云奎于2001年发表过专门的著作,结合教学的视角,探讨教学有效性应当做哪些准备,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提出相应的策略。2012年红军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他的硕论中也结合了当前新课改的情况,针对当前家庭及学校的现状,分析探讨具体的案例,分析出通过实验、构建情境等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他呼吁应当关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管理好课堂,经常开展反思和多样的评价。苑爱民也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包括应当实现观念的理性化,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活跃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通过更多的实验为课堂创造更丰富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