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三大险企的发展历程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三大险企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中国保险、太平保险、民安保险三大民族品牌[18]融合,正式更名为中国太平集团公司;2011年底列入中央管理,升格为副部级金融央企;2013年完成重组改制和整体上市,正式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时期,伴随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太平保险、中国保险和民安保险等三大品牌先后创立,并取得了初步发展。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三大险企的发展历程

谈到中国保险史,就不得不提到三家公司——中国太平、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平(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保险公司,见证了中国保险业的兴衰沉浮,承继了中国保险业的丰厚积淀,是中国民族保险事业诞生、成长与发展的缩影。中国人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人民共和国保险业的红色血脉的传承,一路呵护着羸弱的火种。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不断引领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1.中国太平

中国太平的发展历程就是各民族保险公司一路的合并融合历程。2009年,中国保险、太平保险、民安保险三大民族品牌[18]融合,正式更名为中国太平集团公司;2011年底列入中央管理,升格为副部级金融央企;2013年完成重组改制和整体上市,正式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太平是我国历史上持续经营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是我国唯一一家总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业。中国太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伴随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太平保险、中国保险和民安保险等三大品牌先后创立,并取得了初步发展。

1929年11月,金城银行独资在上海创建太平水火保险公司,以太极图形为商标,取其“生生不息”之意,亮出了“太平保险,保险太平”的宣传口号。1933年7月,太平水火保险公司更名为太平保险公司,开始筹办人寿保险业务。1934年后,它开始集团化经营,并逐渐发展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华商保险企业之一。

1931年11月,中国银行[19]拨资于上海成立中国保险公司。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它已发展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险公司,机构遍及国内主要大中城市,以及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和英国等地。

1943年11月,广大华行和民生实业公司共同投资,在重庆设立民安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10月,由民安产物保险香港分公司改制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简称“民安保险”)正式开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地区注册的民族资本保险公司。

从1934年起,太平保险公司陆续收购了几家华商保险公司,开始向集团化的方向迈进,逐渐建立了以太平为核心的集团化经营模式。1937年,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太平人寿受到巨大冲击。受战乱影响,除了国外分支公司和西南地区的分支机构得以幸免之外,国内大部分分支机构遭到破坏。这一时期太平人寿的经营重点集中在国外业务,并受到了海外华侨及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私营保险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5家私营公司合并组成了太平和新丰两家公司,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供主要资本。1956年8月,太平和新丰两家公司合并为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

1956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中国保险、太平保险停办内地业务,专营港澳地区和海外保险业务。2000年,中国保险香港分公司、太平保险香港分公司的业务并入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同年中国太平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保险企业(股票简称“中保国际”,代码HK0966)。2001年12月,太平保险和太平人寿在国内相继恢复业务经营。太平品牌在国内复业,使全集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9年,中国保险、太平保险、民安保险三大民族品牌融合。

通过不断地合并融合,新中国成立前的数十家民族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最后融合成为今天的中国太平。中国太平传承着红色基因和民族血脉,立足香港地区,跨境经营,服务全球,其90多年的风雨历程,汇聚成一条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历史长河。

2.中国人保

与中国太平正好相反,中国人保一路走来,是一段不断分拆的历史。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业的“长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承担了诸多责任,如改革设计保险条款、厘定费率、提出保险业的政策和具体管理方法。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内地独占或者垄断市场。改革开放后,新成立的多家保险公司依然无法撼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垄断地位。为了建立现代商业企业制度,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以及防范产寿险混业经营的潜在风险,中央决定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分拆。

1995年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构体制的通知》,正式启动分拆人保的工作。经过艰苦的分拆,所有资金、财产、业务、人员从北京总公司到省、市、县全部分拆开来。1996年7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即中保集团,下设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中再保)。

然而,分拆工作并未至此结束。1998年10月7日,国务院发文撤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变为一级法人,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再保险公司,海外机构划归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保集团余下资产和附属经济实体,也分别划分给了三家公司,自此中保集团彻底解构。

1998年11月18日,在中保集团彻底解构的基础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专门监督保险行业的国家职能机关。新成立的保监会在原来的人保大厦办公,而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再保则迁出另觅新址。

中国人保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拆打破垄断;通过相互竞争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中国平安

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中国平安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代表和缩影。中国平安现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为一体、传统金融与非传统金融并行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1988年4月,平安在深圳蛇口成立,注册名称为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4200万元,公司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92年6月4日,平安保险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从一家地区性保险公司发展成全国性保险公司。199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公司吸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参股,中国平安成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1997年1月16日,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2003年1月24日,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短短40年,中国保险业制度创新之快,变革之巨,皆令人震撼,而中国平安也正是其中的代表。中国平安作为资本力量代表在发展过程中一路开拓进取。

中国平安诞生于经济特区深圳蛇口,时隔多年后,国内才开始涌现一批股份制保险公司。在改革道路上,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用实践理性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平安的成立,为探索成立能独立自主经营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做了示范,考虑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央银行最初限制了平安的业务范围,只在特区经营业务。事实上,平安的诞生被寄予了厚望。1988年,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说道:“希望把平安保险办成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

随着探索的成功,1992年平安成为全国性保险公司,接着国内第一批股份制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在产品创新方面,平安率先引进各类新产品,如重疾险、投连险等;在外资引进方面,平安也率先尝试;在业务开拓方面,平安不断尝试各个领域,成为综合金融服务公司;在投资渠道探索方面,平安也积极同国际接轨;在技术更新方面,平安也起到了带头作用。可以说,平安作为“试验田”,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积极探索。

4.小结(www.xing528.com)

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三家公司一路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简述为:人保不断分拆,太平不断融合,平安后起直追。这三大保险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各行各业发展崛起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回顾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安定的社会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另外,社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一个良好的现代政治制度应该能够确保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之间的平衡。”[20]无论是人保分拆、太平合并,或是平安崛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背后的精彩。前方道路依然漫长,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精彩。

【注释】

[1]丁霞.中国近代保险史研究的两个难题[J].保险研究,2015(11):118.

[2]此概念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张维为先生提出,可参看其著作《文明型国家》以及“中国震撼三部曲”。

[3]叶世昌,施正康.中国近代市场经济思想[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5]颜鹏飞,邵秋芬.中西保险关系研究:英国海外火险委员会(FOCF)和中国近代保险业[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01):21.

[6]9家华商保险分别为:华兴、华安、华成、华通、源安、源盛、合众、万丰、福安。

[7]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6:126.

[8]颜鹏飞.中国保险史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148.

[9]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71.

[10]王安.保险中国200年[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10.

[11]董鹏.中国保险业的历史考察——以1927—1937年为中心[D].保定:河北大学,2001:23.

[12]成立于1905年,原名户部银行,1908年改名为大清银行,1912年改名为中国银行。

[13]董鹏.中国保险业的历史考察——以1927—1937年为中心[D].保定:河北大学,2001:23.

[14]这6家分别是:“中央信托产物保险处”、“中央信托人寿保险处”、“中国农业保险处”、“资源委员会保险事务所”、“国民产物保险公司”、“台湾产物保险公司”。

[15]1951年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合作社财产强制保险及旅客强制保险的决定》。同年4月24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布了《财产强制保险条例》《船舶强制保险条例》《铁路车辆强制保险条例》《轮船、铁路、飞机三方面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

[16]邓小平纪念网: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69113/69710/index.html。

[17]1992年1月30日,邓小平前往上海视察时告诫当时的上海市领导:“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

[18]太平品牌是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代表;中国保险公司是旧官僚保险资本的代表者,1999年所有境外国有保险机构划归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民安保险公司是红色保险资本的摇篮。

[19]此中国银行为原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中国银行。

[20]张维为.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