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因为便于操作而又直接有效,曾在课程评价中占领主导地位。而惠勒则提出“必须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这一著名的观点。他认为课程目标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视角。在对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适应性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它是整个学前教育课程的轴心,是选择教育教学行为的依据;课程目标引导着教育教学的方向,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终点;课程目标也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一)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顾名思义,是指对幼儿园课程目标制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课程目标的最终状态进行的评价。目标评价,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已有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助于课程目标更好地发挥指导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的作用。

目标评价模式主要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大致可以分为七个步骤:(1)确定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界定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价时使用的计量单位;(7)设计获得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因为便于操作而又直接有效,曾在课程评价中占领主导地位。但是,目标评价模式强调预期的课程目标,而相对忽视了课程实施的前提和过程,以及其他一些与课程预期目标无直接关联的因素。我们可以反观我们身边大多数人的做法,几乎都是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各种教学和活动,来尽可能地达到这个目标,以此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后来,经过惠勒的发展,目标评价模式逐渐趋于完善,他提出课程目标应纳入课程评价的内容中,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中,课程目标是制订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是不容再被评价的。而惠勒则提出“必须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这一著名的观点。他认为课程目标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视角。自然,课程是一个过程,如果用一个静止不变的目标来判定一个处于发展中的过程,无异于刻舟求剑。所以,必须对课程目标进行评价、改进,才有利于整个课程的运转和发展。

(二)如何进行目标评价

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我们进行学前教育工作和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规程》和《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就是我们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目标。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就如课程的指南针,代表着学前教育所追求的大致结果。在对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适应性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在确立课程目标时,我们应考虑课程目标的适应性。比如,一些可能的课程目标是不是必要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否考虑幼儿当前的学习能力?还有一些目标,虽然经过幼儿的努力也可以达成,但它脱离了幼儿个体的兴趣和爱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没有什么好处,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差太远。

真正适合儿童的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应该是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与自然、生活及自身紧密相关的,能够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不断地向最近发展区前进、靠拢,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2.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结构的合理性

课程目标的合理性体现在课程目标结构应该包括总目标、各年龄段目标和具体的活动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当然,目前绝大多数的学前教育课程目标都是比较清晰的,至少在结构上是可见的,有些还有月、周、日等目标结构。但有的结构是不完整的,部分层次的目标存在缺陷。如,有的课程目标缺少具体的目标,或者只有时间维度的目标。(www.xing528.com)

3.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之间的连续性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不是分离的,而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各级目标之间应该是综合贯通的,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体系。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不仅应该是总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各层级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之间应该是融会贯通的,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路径,而非直线型。目标之间相互关联、影响,共同构成一个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机体系。

4.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开放程度

由于办园理念和课程目标的不同,有的活动计划目标是具体、详尽的,而有的是粗略、简约的。一般来说,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越详尽、具体,留给教师的自主空间也就越小。非常具体和非常粗略的目标都是不合适的。

【案例分析】

艺术活动目标评价[8]

活动名称:好朋友,手拉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连续纹样的人物、动物

2.引导幼儿尝试巩固已剪过的动物、人物,并探索新的镂空方法。

3.让幼儿感受剪纸的美,感受我国的民间工艺以及协作带来的乐趣。

评价:以上目标中包括了动作技能、认知策略和情感三部分的内容。第一条目标是明显的行为目标,明确指出了幼儿在本次艺术活动中应掌握的技能(能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连续纹样的人物、动物),有利于教师对活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第二、三条目标陈述比较笼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有利于幼儿及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发挥,空间余留很大。在适宜性方面,则通过巩固前面剪过的动物、人物来探索新的镂空方法,这是学习连续性的体现,总体来说这个活动的目标较好地将几种目标取向融合在了一起,弥补了单一目标取向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