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教育心理学:形成生物学心智技能

生物教育心理学:形成生物学心智技能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忠良先生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这也是现在学界比较认可的一种划分方式。原型定向阶段是学生完成心智技能的基础,教师还要对学生是否达到原型定向阶段学习进行检查。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心智动作过程要素的方式测验学生心智技能的获得情况,这对进行下一阶段原型操作是十分必要的。

生物教育心理学:形成生物学心智技能

冯忠良先生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这也是现在学界比较认可的一种划分方式。

1.原型定向阶段

在此阶段,我们首先要知道生物学心智活动的规则要求,确定原型,当然在原型定向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调整,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模式原型。由于学生的个人素质不同,每个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原型是不同的,个人素质较高的学生概括的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平常的学习主动概括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程序,成为个人问题解决的原型。

学习中,一般遵循这样的心智锻炼步骤,教师或学生举出实例、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本质或特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并组织语言陈述出学习内容的定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学习内容的完整映像,感知学习内容的心智动作和它们的顺序,应该先进行哪一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物种这一概念时,由于学生头脑中存在前概念,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一些物种的例子,学生可能列出鲤鱼、山毛榉、人,等等,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同时列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物种,如苹果番茄、狮子等,这就完成了第一步。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物种的共同特征:鲤鱼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山毛榉之间也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让学生了解物种的特性是第二步。教师再举出一些例子,马和驴也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老虎和狮子也是,那它们是同一个物种吗?学生总结出这个后代必须是可育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出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这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种概念学习的完整映像。

原型定向阶段是学生完成心智技能的基础,教师还要对学生是否达到原型定向阶段学习进行检查。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心智动作过程要素的方式测验学生心智技能的获得情况,这对进行下一阶段原型操作是十分必要的。

2.原型操作阶段(www.xing528.com)

在此阶段,我们要进行的是调节生物学活动方式的动作映像,使动作映像得到检验、巩固、校正与进一步充实。把头脑中形成的生物学活动动作的整体映像,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外显的行为进行操作。学生在原型定向阶段形成的动作映像是否正确和完整,需要通过用实际操作活动的结果及其反馈加以检验。

由于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这一阶段的训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练习,而不是盲目地、无序地、机械地练习。教师是训练的主导,学生是训练的主体。搞清楚二者的定位科学合理正确进行原型操作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效率。当然学生原型操作阶段的学习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巩固与充实。

例如,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物种这一具体概念的动作映像,大概了解了如何进行概念的学习,但此时学生但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学习的心智动作系统,这时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形成的动作映像加以巩固,以外显的操作程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提问:黑人和白人是不是同一个物种?华南虎东北虎是不是同一个物种?狗和狼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不是同一个物种?这样让学生反复练习概念学习的心智动作的操作过程,加深头脑中的映像。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映像,以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固定的错误模式。

3.原型内化阶段

原型内化阶段是学生离开原型定向和实际操作活动时,将心智活动完备的实践模型向头脑中转化,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贮存于长时记忆的过程,从而实现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使外显行为转化为内隐观念,使动作的机械性转化为协调与自动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