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作教学进行时:一线备课解读 (上)

写作教学进行时:一线备课解读 (上)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作“教学进行时”强调在写作的过程中,在学生遇到困难,产生需要的时候,教给切实可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引下,“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的基本范式:其一,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写作教学进行时”与其他类型作文教学的最大区别是写作以片段呈现。参与过“写作教学进行时”的学生都感觉进步了。

写作教学进行时:一线备课解读 (上)

1.教什么

可以教给写作方法,起到引领、示范、解惑的作用。学生习作是学习过程,自然需要方法指导。方法不是生冷的文字,不是僵硬的指令,它是写作内隐的动力。方法经过作者的理解、实践,融会贯通后,可以转化为写作的驾驭能力,写作行为的控制力,对写作的条件反射。因此,方法极具“教”的价值。但方法教学不能简化为穿靴戴帽的概念讲授,生搬硬套的简单叠加,而应该结合具体的写作实践施与。例如夏丏尊、叶圣陶在三十年代合著的《国文百八课》就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先以“文话”具体明确地呈现写作知识;再配以“文选”展示与体现这些知识在文字中的运用;跟进练习、讲解、疑难问答,“在游泳中学游泳”,读与写相辅相成,技法与实战相互映衬体现,是非常经典的技法教授范例[1]。写作“教学进行时”强调在写作的过程中,在学生遇到困难,产生需要的时候,教给切实可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可以给予更多关注,起到备咨询,有效监控的作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障碍。例如,不会写的字,语言储备中缺少的词汇,素材的调用,句式结构的组合,困难时的鼓励,构思中疑惑的解决等。全过程如果有教师的陪伴,学生就更具有写作的底气。这也是为什么有家长在一旁写起来“如有神助”的原因,其实是一种良性的心理暗示与慰藉。专业教师的写作陪伴作用不止于此,它能根据不同情况,对集体或者个体的问题进行纠偏,针对集体或个别的困惑积极予以解决。通过在写作过程中的暂停与重启,谈话与互动,鼓励与提示等行为,促进学生将写作顺利地进行到底。有时候,即便教师什么也不做,只要在场就是价值,就有一种教育力。特别是小学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崇敬、依赖,在教师处获得安全感。所以,伴随着写作进程,教师不离左右的身影,端庄的形象就共同构成良好的写作环境

可以组织头脑风暴,起到激活思维、创意共享的作用。学生写作陷入困境,最缺乏的是什么?最有力的牵引又是什么?都是思维。思维是写作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价值,是文章能够表情达意的关键。思维的缺位也是造成写作失效、文章缺乏阅读价值的主要原因。在写作过程中实施教学,随时随刻掀起阵阵头脑风暴,就能将思维激活,实现共享、互利,相互刺激。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能感受到不同的思维结果,欣赏不同的创意,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力。在不断开展的作中教学,思维力在多次实践中不断提升。最终能靠思维去组织、转化、输出语言,把原先“脚踩西瓜皮”式的随意型写作拉回正轨,让思维成为语言的先遣部队。

可以引发情感的共鸣,在师与生、人与文的情感融合中实现共同升华。在写作过程中施以教学,其行为本身就让人倍感亲切,既是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也是教师情感的自然植入,还能成为师与生、人与文情感共融的心灵牧场。于个体而言,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写作的困难,让写作的信心倍增,对写作产生好感;于集体而言,情与境相伴相生,师生间的情感加深。情感成为学生习作的动力依存,亲师信道能逐渐迁移至爱师、爱语文、爱写作。一次次的化难为易,思维互动,快乐共享,一次次切身的体验,都将汇聚成学生参与写作的源源内驱力

2.怎么教

章熊先生说:把语文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关键的是练习设计[2]。写作就是言语表达的练习,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所以,针对课堂教学范畴内的“怎么教”的讨论,更趋于对教学设计的研究。

其一,形式上化整为零。将原本集中的教与写两个环节打散,重新穿插、融合,化成篇的写作为片段写作。教师则在学生写的过程中,随时辅之以“教”。就像美国创意写作名家多科特罗说:写一本书就像开车走夜路,你最远只能看见车头灯所照之处,但你可以就这样一路走完全程。教,就像车灯,照着学生写的每一步,特别是当下的这一步,同时也引领其一步步迈向成功,最终写就完整的篇章。(www.xing528.com)

其二,重点在思维的拓展与发散。写作过程中的“教”着力于激活、发散思维,改变以往“想好了就这样一路往下写”为“一边写一边想,一边想一边调整写作思路”。这样的“教”是触及学生写作思维的,是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提示、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全程思维参与的。长久坚持,他们就能习惯于用思维解决写作中遇到的诸如构思、选材、表达等困惑,让写作更加有理、有序、有法、有度。

其三,不放弃基本技法的传授。让必备的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紧密相连,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写作进行时的教学设计不回避技法教学内容,但不是知识点的生硬套用,而是紧密结合每次的片段练习,应对学生在实际写作中遇到的困难,需要时给予。知识点出现在学生写作需要之时,如同暗夜里的一盏灯,在第一时间让写作者体验写作的明晰快感。

写作进行时的教学,着力于设计如何教给写作方法,促成写作构思,启活写作思维,是一种写作策略的提供。这样的教也让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真正能起到教者应有的引领、辅助、给予、启发作用,让教师成为学生写作之路上的掌灯引路人。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引下,“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的基本范式:其一,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在设计一节课之前就要想清楚:这节课,学生可以得到什么?在整个学期的习作指导规划时要想清楚:这个学期的几节课,能否提供学生具有序列性,相互衔接的有效教学?两个“想清楚”就是教学的主题,落实在每一步的设计中。其二,有高频的片段练习。“写作教学进行时”与其他类型作文教学的最大区别是写作以片段呈现。课堂上写片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写的是片段,短小但结构完整;当堂写的片段是全文的难点,课堂上集体实施攻坚;写在当下,具有现场感,能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马上写,马上互动评改,得到的是最及时的信息反馈。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用长篇大论,不需耗费精力却仅思考了“如何开头”。他们面临的是最真切的片段练习,旁的不说,单是化难为易这一项就具有推广的价值。更何况扑面而来的片段写作让每个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高频率写作,越写越熟悉,耗时越短,写后立即互动议改,收获真实可感。其三,有显而易见的发展。参与过“写作教学进行时”的学生都感觉进步了。首先是主题教学任务的达成就是最显而易见的收获;其次是现场的片段练习,带来的是实打实的言语训练后的提升;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写作困惑在教师的监督与陪伴下解决,产生的喜悦是良好的情绪体验;师生的频繁互动,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言语实践的主场,写作水平在实践中提高。

3.为什么可以这么教

写作自然是天赋所秉。持小学五年级文凭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再次铁铮铮地印证了“写作不需要教”这一事实。但是,当我读到中国人民大学刁克利教授的一段话时,好像在混沌中看到了希望之光。“我们依然相信文学创作需要天赋。但事实上我们也知道,没有人能够靠天赋或者灵感写一辈子。即便是天才的作家,一旦真正的写作开始,鸿篇巨制的写作也会变成一种劳役。很多作家创作生涯延续多年,除了让人羡慕的天分外,他们有保持文学热情的良方。这是可以传授和分享的。”问题聚焦在“良方”上,教学良方是什么呢?良方就是科学的写作技法训练,不同体裁,各种类型作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包括集体写作教学中可执行的训练科目,还包括热爱写作的个体实现无师自通的途径,就是要创意地写作。“写作教学进行时”就是激活学生的写作创意,让写作成为思维舞蹈平台的一次大胆尝试。

形式上,通过情境创设、时间限定、梯度设计等系列措施,全力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与表达的顺畅转化。写作是语境要素间的潜在互动,语境要素包括具体情景、写作目的、作者等,它们将决定并制约着文章形态。如果写作时建立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进行基于情境认知下的真实感强烈的写作,那么,如动机缺失、内容贫乏、语体文体不当等问题就有可能解决;评价上,在片段写作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体现为一种过程的关注、辅助、提醒、修正。这符合教育学家如克拉申的评价观。他指出:教师只有在作文的过程中为学生初稿提供反馈,才会对学生有所帮助,而不是在完成的作文上精批细改,写上满篇的评语;能力提升上,片段设计再添加更多的创意元素,如设计贴近生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写,扮演不同的角色写,自觉调用各种技法写,更精准地瞄准目标写等。因此,我们坚信,写作可以科学地教,可以从学情立场去教,可以教得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