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1世纪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21世纪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初,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一次大的改革。2001年全国《科学》课改实验区38个,2003年在对实验教材进行修订后全国实验区增加至380个,学生人数达1/3;2004—2005年进入课改推广阶段,2004年学生人数要达2/3,2005年人数达100%。目前,《科学》教材已有多种版本。2011年,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改革,此次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1世纪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这一时期,较完善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开始形成,新的科学教材处于实验阶段。2001年初,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一次大的改革。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将“自然教学大纲”改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还引入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方法与过程学习,并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001年全国《科学》课改实验区38个,2003年在对实验教材进行修订后全国实验区增加至380个,学生人数达1/3;2004—2005年进入课改推广阶段,2004年学生人数要达2/3,2005年人数达100%。

作为这次《科学》课改的指南——《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良好愿望出发,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和革新,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与时俱进。《标准》十分重视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确定学科定位,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当前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对生活在这样时代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的高度关注,又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二是高瞻远瞩。《标准》是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和我国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之大成,再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等基本理念与课改思路。这使得本学科的改革起点高、定位远,可谓“高瞻远瞩”。三是系统完善。《标准》系统地给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改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的思路与设计原则、教师的专业要求与队伍建设、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科学教室的设置等内容,为科学教师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依据。四是灵活变通。作为课程标准,既要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正确的目标与具体内容要求,使他们知道通过该学科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目标,但又不能把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定得过死,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

《标准》对目标,以学生为第一人称,讲述他们通过学习必须学会或达到的程度;对过程,则以建构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范例,又允许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实施方法与途径,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使教师能灵活变通地去实施《标准》。目前,《科学》教材已有多种版本。(www.xing528.com)

2011年,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改革,此次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2017年,小学科学教育再次进行了改革,此次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具体理念为人人都能学的科学;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以科学探究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2017年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