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清军队整顿和改革:建设新型八旗军

晚清军队整顿和改革:建设新型八旗军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整顿和建设北京的禁旅旗兵,是自强运动初期中国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火器营处或有枪炮,或有款可筹,先为酌办,分给八旗兵丁进行演习。组建神机营:八旗兵有10万左右的兵力驻在北京,清政府对八旗兵的整顿首先是从北京禁旅八旗开始的,其成功的典范就是神机营的组建。从这些组队来看,神机营与当时北京的其他禁旅旗兵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添加了开花炮队,组建了新式的炮兵队伍,这是八旗营制上的一大创新。

晚清军队整顿和改革:建设新型八旗军

在19世纪60年代同光自强运动初期,清政府对于如何改造和建设八旗兵,曾经拟定了一些具体的计划和清单,其基本政策是不放弃八旗兵,不是进行全面的变革,而是就部分八旗兵进行改造和整顿,重点首先从整训禁旅八旗开始,组建新的旗兵特种部队。这一军事整改活动,在清政府高层有同治皇帝、西太后和总理衙门中一些实力派大臣们的强力支持;在地方上有曾国藩李鸿章等实力督抚的配合和具体操作,最终促成这一军事整改活动的顺利开展。

清政府整顿旗兵,是在没有完全改变旗兵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改造,其真正的目的,就是想用西方的技术和方法来改造中国旧有已经不中用的正规军队,想通过这种办法来达到强军自卫的目的,这样既可以镇压内部动乱,同时还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诚如时人所指出的“训练京兵原以固根本而防外侮”[31]

当时总理衙门的主要负责人奕、文祥在奏折中明确指出:解决中国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审敌防边而弭后患”,“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现在抚议虽成,而国威未振,必须力图振兴”,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患外敌,另一方面可以镇压太平军捻军等“内乱”[32]。同时奕还指出,八旗禁军是可以进行改造和整顿的,因为它素称骁勇,后来不能得力,“非兵力之不可用,实胆识之未优。若能添习火器,操演技艺,则器利兵精,临阵自不虞溃散”。京城各营,除巡捕、健锐、火器等营向演技艺,其余防身无术,能整而不能散。现在有技艺各营,并习枪炮,其余仅习弓马者,加习枪炮,并习技艺;挑选各旗营闲散余丁,另立营伍,专习技艺抬枪,认真操练[33]。由此清政府开始练兵,计划是先练八旗,再练绿营。因为他们是国家的经制之兵,虽然已经腐败无能,但经过认真训练还是可以拯救的。在咸丰初年,清政府就下谕令:京师重地,各旗营官兵共计十四万九千有奇,素称劲旅,若不勤加训练,俾技艺日精,何以备干城之选,嗣后该管大臣于所属之骁骑护军、前锋步军以及圆明园健锐火器各营官兵,务须挑选精壮,实心简练,虽有看守值班之责者,亦须轮流入操,并择各该营差使较简之大臣常川督率,每月由阅兵大臣分班亲阅,使马步火器一律严整,倘各该营官兵或有技艺生疏老弱充数等弊,一经查出,朕必将该管大臣重惩不贷[34]。可见,整顿和建设北京的禁旅旗兵,是自强运动初期中国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八旗兵,清政府先训练北京一带的旗兵,练兵的重点是购买和使用西方的新式武器进行训练。枪炮可以从外国购进,当时俄国想送鸟枪一万杆,炮50尊,但一时还没有结果。清政府于是从法国购进洋枪、洋炮,法国派人教导铸造各种火器。火器营处或有枪炮,或有款可筹,先为酌办,分给八旗兵丁进行演习。京城各营,除巡捕、健锐、火器等营向演技艺,其余防身无术,能整而不能散。所以北京的技艺旗营,也一起学习枪炮,其余仅习弓马者,也要“加习枪炮和技艺,认真操练”[35]

同时还要挑选知兵大臣督率训练,计划派僧格林沁酌保身经行阵知兵将弁一员来京,督率训练,专司其事。如官阶较小,即请旨酌加虚衔,以重事权。至于各旗营兵丁余丁,例有值班差使,不能兼顾外,其余应如何分成挑出,令其训练之处,应请旨饬下八旗都统公同商酌,议定章程,具体的操作内容是先从组建新式旗兵军队神机营开始。

当时,清政府内部就如何训练旗兵问题有不同的提议。漕运总督袁甲三提议在旗兵中挑选精兵四万,给予优厚待遇,选派有经验有作战能力的将领负责训练,可保有效。奕、胜保等人建议要旗兵练习新式火器。在此情况下,咸丰令胜保等人训练旗兵3800人,令麟魁训练前锋营、护军营等,“添习抬枪”[36]

1861年,御史洪昌燕、曹登庸等人,给事中高延祜、醇亲王奕等人,相继上奏提出要训练京师禁旅旗兵。次年,清政府令奕、奕等人拟定新的练兵章程,其具体要点为:各旗就所属地方设立公所,以资训练;每队旗兵派出专门训练大员,以资统率;咨调各衙门司员、章京作为委员,负责办理文案营务;经费由户部从海税项下筹集;添造军用器械,以资应用;要利用八旗汉军火器营,采其可用者,用于演练;由工部咨取火药弹丸,由工部武备院制造旗帜、金鼓,申明纪律[37],这其实是针对随后组建的神机营的。神机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组建神机营:

八旗兵有10万左右的兵力驻在北京,清政府对八旗兵的整顿首先是从北京禁旅八旗开始的,其成功的典范就是神机营的组建。神机营存在了40多年,它是八旗制兵改造的一面旗帜,具有代表性的时代意义。

1861年,清政府分别从骁骑、前锋、护军、步兵、火器、健锐诸营中挑选精兵10000人组建神机营,其人数后来扩大到14000人,共有马步队25营,分为左翼、右翼和中营,并设有亲兵小队和开花炮队,这是北京当时号称最精锐的部队[38]

神机营的官制由掌印管理大臣1人负责统领,设3名翼长总理营务,但是它的管理机构过于庞大,下辖的机构不少,包括文案处(管奏章文案)、营务处(管军队训练事务)、印务处(掌监守印信)、粮饷处(管粮饷发放)、核对处(管稽核出纳款项)、稿案处(管收文移守档案)、军火局(管军火)、军器库、机器局等,职员多达540余人[39]

神机营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紫禁城和三海墙外的安全职责,由于得到朝廷的器重,因此管理人员很多,待遇也很好,同时机构建置也增多了,这使得整个神机营机构十分臃肿庞大,工作效率不高,开支也很大。

神机营的作战兵丁共有25营,人数最初10000人,后来有所增加。具体的管理人员也很多,既设有专操管带、帮操、营总、令官等,后来还增设了专操大臣、帮操侍卫章京、带队章京等。

神机营的具体编队为:前锋护军营抬枪马队、八旗汉军枪营、圆明园抬枪队、健锐营外火器营马队、八旗满洲蒙古骁骑营抬枪队、炮营、藤牌营、各旗营挑选杂技兵、内务府精捷营技艺队、内务府幼丁队等[40]。这种编队方法,并不十分科学,不像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新式军团,倒有点像将各旗营集中起来进行集训的团队。

从这些组队来看,神机营与当时北京的其他禁旅旗兵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添加了开花炮队,组建了新式的炮兵队伍,这是八旗营制上的一大创新。

北京旗兵中这个神机营,是用西方新式武器武装起来的,是在奕、文祥等人的努力下创建的,刚开始时它有500名旗人进行训练,这500名旗人曾由通商大臣崇厚安排在天津接受过英国军官的使用现代化小型武器的训练。神机营最初大约有3000名士兵,自醇亲王于1865年被任命为主管神机营的大臣以后,就对北京的八旗兵进行了大规模的集训,从北京的八旗各部队抽出三万人与这支新式军队一起接受训练。对官兵的考核权也从原来的统领手中移交给了醇亲王奕[41]。“神机营马步各队训练有年,颇著成效。”[42]

神机营的具体营地,最初建营署于北京煤渣胡同,属部各营队官兵按属地分设营房和公所。在训练方面,神机营各营队在所属营房公所就地进行操演训练,每年春秋两季,还须分拨马步官兵赴南苑扎营,合队集中操练,以考察其平时训练的成效。

在经费方面,1862年奏准神机营经费由户部在海关税项下筹拨,按月实拨银二万五千两,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练兵期间的官员薪水、办公费用、士兵操练津贴等[43]。到后来,神机营的经费逐渐增加,1865年增设威远队炮车,每年由总署拨银一万五千两,1869年奏准每年由总署拨银二万两作为马队经费,从这年开始,神机营的经费每月实拨银六万九千二百五十两,每年经费总数达八十六万六千两[44]

1865年,据醇亲王奕奏称,该王所管神机营并兼辖练兵约三万名,一切操演随时校阅,均能渐著成效,绿营操演亦颇整肃。神机营官兵仍由该王等训练,其各旗营所练兵丁即由现管操演之护军统领等自行督率教练,巡捕五营由步军统领等办理,如有升迁事故,即由各旗营都统、副都统等自行办理,毋庸兼辖节制。“惟各旗营操演数月以来刚有规模,尚未一律精整。除神机营官弁兵丁由醇亲王等日加教演外,所有京师旗绿各营兵丁仍着醇亲王随时稽查校阅,勤加教练,务期悉成劲旅,用以拱卫神京。”[45]

神机营的创设,打开了清政府正规军近代化的大门,具有重大的意义。清政府组建这支军队,原本寄希望于改造和强化京师旗兵,重振八旗兵的军威,稳定其封建统治。但是神机营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重视武器装备的变革和更新,却不知道进行军事体制的变革,所以它并没有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但是作为京师的一支独特的“别动队”,它的组建标志着清朝自强练兵的开始,它预示着中国经制兵部队近代化的开始。

但是,后来神机营并没有进一步扩大其队伍,这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大的遗憾。醇亲王也没有充分地利用机会来进行新式的练兵和进一步的军事改革。1865—1866年,他同意从八旗步兵中抽集每队约500人的两队步兵去天津接受使用西方武器的训练,但他拒绝了崇厚关于八旗骑兵也要接受西式训练的建议。他唯恐这些兵士会玩忽其所素习的技艺,所以只让很少的骑兵去天津接受短期的训练,这是没有多大成效的。可见,要想恢复满人的军事力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诚如出使大臣许景澄所言,“同治初年创设神机营,改弓箭为洋枪,春秋二季出屯郊旬,又与西制入营练习相近,特选补营额向无年限充兵,岁久先锋之军渐成衰弱之旅,而骁骑营暨各项甲兵器械仍沿旧制,但借口粮以资自给,尤与绿营同一废弛。夫法不能积久不敝,所贵因时转移之耳”[46]

神机营创立后,先由僧亲王领导,到同治初由醇亲王管理。神机营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旧设的健锐营、火器营等营也隶属于它。其后讲求海防,购备外洋火器。光绪初年,北洋大臣购进克虏伯炮,于是推广购备新式枪炮,命各营演习,设立枪炮厂,专派司员经理,分捷胜、精锐、健利等6营,号称是“威远六营”,步队每营80人,而另设马队辅之。有八汉炮队者挑八旗汉军补充,中营炮队由亲王率领,作为亲兵营。历年演练精良,“颇有材武之选”[47]。厂中司员有能讲外国语言的人,确实不错。后来,到光绪末年,神机营的整顿和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神机营作为旗兵中的一种新式军队,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考察其职能时,有人把它视为军事训练机构、重要的军事参谋机构和军火集散机构[48],虽有一些合理的成分,但是如果把神机营作为一种军事机构来看,确实颇值商榷。可以肯定的是,神机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军队,与旧式军队相比增加了不少新的军事功能,则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神机营里为了配合各营的军事训练,1867年建立军火局和军器库,光绪初年还专门设立了枪炮厂[49],派专员负责经理,该厂生产的军火主要供神机营的军队使用,这本身就是一种重大的进步。因为神机营最初的武器装备主要依靠从外国购买,1866年清政府一次就委托崇厚给神机营购买了洋马枪3000杆,五六式手枪2000杆。但是,从外国军购,并不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出路,自身的制造才是最重要的。神机营的这种办法,给其他省的陆军改造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其他省份学习。

当然,神机营里枪炮厂所制造的军火,不仅供自身使用,同时还将一部分提供给其他八旗队伍,这也是一种重大的进步。它所提供的旗兵队伍主要是东北地区的旗兵以及西北地区、蒙古地区的旗兵。由于神机营并不是专门的军火供应商,所以它所生产的军火毕竟有限,因此靠它来提供军火也只是一时的,而不是经常性的或永久性的。(www.xing528.com)

在训练方面,整个洋务运动时期,神机营的训练基本上还是比较陈旧、落后的,是据图操作的演练阵式,且有传统武术的性质。原先被派到天津等地训练的旗兵,在新式枪炮的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起色,但这些旗兵回到北京后并不能坚持下去,训练也就成了形式,走走过场,并没有实际的内容,有的旗兵甚至雇人代替入操,这是十分腐败的现象。

重视马队建设,也是神机营的一个重要特点。到1869年神机营的马队已扩充为5000人,约占全营人数的29%,比同治初年马队占全营人数15%的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这在其他八旗军队中是少有的。

到了中日甲午战争时,神机营的这种疲弱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观,所以被派到前线作战的神机营士兵基本上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士兵恶习泛滥,“神机营出兵,有遇于卢沟桥者,见其前两名皆已留髯,第三名则十一二龄之童子也,余多衣裤不周体,蹲踞道旁不愿前进”[50]。可见,这种军队并不能改造出好的效果来。

中日甲午战争后,神机营进行了较大的改编。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又开始在京师附近进行所谓的练兵活动,清政府令胡燏棻创建定武军,令载漪编练京旗武胜新队,以加强京师地区的军事与防务。在此背景下,1896年初对神机营进行重新改编,减少官兵,把全营改编为威霆制胜队,设马步炮三个兵种。具体编制为:步队分左、中、右三翼,左、右两翼各4营,中翼为5营;马队分左、右两翼,每翼为5营;另设一营开花炮队和亲军小队等,总计全军马步炮共25营,人数约15000人,队伍扩充不大[51]。这次改编,最大的好处是统一了编制,这有利于军队的管理。

1896年,神机营奏准增加经费,每年由户部加拨十二万两,年经费达到九十四万零五十六两。当年出使大臣许景澄指责神机营挑选士兵向来没有年限,以致造成“先锋之军渐成衰弱之旅”[52],奏准神机营选兵和训练章程。

到1898年,清政府又对神机营进行了一次改编,当时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鼓动下,推行变法,改造中国,军事上也在进行适当的变革,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洋枪、洋炮的进一步使用和推广。当时胡燏棻上奏清政府,说“京城神机营仍沿旧制,所用鸟枪、抬枪,难与洋枪比较争胜,请悉用新式枪炮,迅速改编西法[53]。在此背景下,清政府接受了奕、胡燏棻等人的建议,从神机营中挑选精兵10000人作为先锋队,全部使用洋枪、洋炮和洋操训练,作为专调之用。同时将北洋武备学堂新练旗兵作为神机营的教习,这是北京旗兵接受西式训练的重大表现[54]

后来,在八国联军之役中,神机营受到极大的冲击,基本上名存实亡,余下的部分官兵在清末新政时期于1907年被划归陆军部管理,部分被改造成新军,而神机营旧有的营署却变成了旗兵贵胄的学堂[55]

神机营是清末中国陆军向西方学习新式操练方法和新式武器装备的一次尝试,是清政府自强运动的重要开始,其进步的地方在于,它第一次宣告了清政府放弃了原先所坚持的“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不必学的态度和做法,清政府治国理念发生了初步的改变,原来所坚持的既定国策国语骑射”终于发生了松动,承认了外国坚船利炮可以为我所用,并逐渐淘汰了刀矛弓箭,清政府的决策从原来的空谈开始转向务实,这就是清政府的一种历史进步,这种进步在清末至少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这种代价是沉重的。

单就操练和武器这两方面来说,神机营的努力也仅仅是开始,而且并非很全面,只是星星点点,在表面上号称是使用西方先进国家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在实际上也只是涉及皮毛,不能学到根本,中日甲午战争时神机营的武器装备依然是十分落后的,操练停留于表面,如果真是完全学到了西方的先进枪炮使用方法和训练方法,神机营就算是组织落后也已经是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愚蠢的清政府决策者始终还是坚持祖宗制度不可变的腐朽观念,坚持认为中国原来的制度和文化是最好的,外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不如中国的先进,不可以学习,但可以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这种理念就完全限制了清政府的眼光以及战略的制定,使其在洋务运动所有的变革活动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具体在神机营建设方面,也只能是学外国一些操法,购置外国一些新式的武器,而不能从根本上对其制度和建置进行改革,所以神机营的所谓练兵,只能是枝节的、部分技术性的,它们缺乏近代化的军事人才、军事训练和教育,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这就决定了神机营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不会走得很远。

除了文化观念和思想层面之外,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其他两个层面,那就是军事组织和军事教育方面。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武器这个因素外,更重要的就是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取决于经济条件,也取决于武器和人的因素,“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56]。如果在军事组织和军队教育方面没有改观,就武断地说神机营是近代化的军队,那是不符合事实的。

有人认为,神机营在体现军队质量的人和武器两方面已经有了较大改观,说明神机营已经开始了向近代军队的方向发展[57]。这种观点,虽有其合理成分,但仍然值得商榷。说神机营在武器方面的逐渐改观让神机营开始向近代军队过渡,那是可以肯定的。但如果说在人这方面也有所改观,则是主观的理念。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大多数在思想与文化上还是守旧、落后的,还没有完成向近代人的真正转变。

从神机营的组建到后来的结束,它是清末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过渡和转型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清政府改造八旗制兵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失败表明在当时完全不改变军事制度的情况下,要改造当时中国陆军,通过部分使用新式武器和西式操法,这种改造方法和道路是错误的,它不能完全改造软弱无能的传统陆军,反而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结果却是误国误民,白白浪费大量的财力,这是一个亟须反省的历史经验教训。

神机营在它存在的四十多年里,始终没有进行军事组织上的深层变革,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新建陆军和自强军的情况下,它还坚持旧有的制度,不思改变,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仍有大部分的鸟枪、抬枪等旧式火器在使用,说明掌控神机营的人,在思想依然还是守旧落后的、不思变革的人,这些人不会带领中国军队完全走向近代化。

成立威远队和神武营:

清政府于1864年在北京成立了“威远队”,这是北京神机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的核心部分。

此前,原练习洋枪炮队的京旗各营官兵,由于北京、天津两处练兵,中外口号不一,难以合成一军,清政府于是下令将天津所练的北京旗兵全数调回北京。火器营的官兵统归京城教练,同时添挑绿营官兵进行教练。但是教练的教官有所改变,先前都是请外国武员进行教练,此时改为暂不请外国武员教习,而以当时已经练会了的官兵内挑选心地明白、技艺精娴的员弁,互相教习。这种做法效果不是很好,所操练的分合各阵式不能尽合西洋兵法。

在这种背景下,清政府下令通商大臣崇厚与驻大沽炮台的英国武员勾得斯商议,请他当统教,由他挑选几个外国武弁作为分教,并将洋枪炮各队官兵移到大沽,就近利用外国武员教练,令春霖督带原练的天津、通水两镇及大沽6营所挑的洋枪炮各队官兵,于1865年4月9日全部移驻大沽海口[58]

在北京,经总理神机营事务奕督饬训练,专门设立了威远队,并添加枪兵炮车入队操演,以求逐渐精熟。当时所练的洋人阵式,只有步队,还没有马队。威远步队专门练习洋人的阵法,多少也能练到一些门径,为了成立威武马队,清政府计划在威远步队内挑选兵丁500名,派往天津进行军事训练,兵丁自带马匹,由营总、队长等官统领负责带往天津,由崇厚负责延请洋人进行训练。这些兵丁在天津接受洋人训练马队的各种战法,熟悉后再调回北京[59]

1869年,威远队中有从天津受训回来的洋枪步队500名,马队1000名,还有其他的枪兵、炮兵,成了一支拥有洋枪、洋炮,人数有5600多名的马、步、炮诸兵种组成的新式军队,其人数占神机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

后来,清政府又在北京组建了神武营,人数约15000人。

当时,兵部侍郎胡家玉请练京兵以固根本,直隶练军的规模在扩大。最初练兵,直隶议设七军,但将近三年,用饷近40万两,成效不是很好。因此有人建议练京内之兵,旗绿各营在京有15万,但兵困日深,兵疲日甚,很难把他们都练好。所以有人建议拟仿神机营的办法,挑选八旗营、护军营、巡捕营兵各五千,共一万五千人,分作三军,每军以1000人为洋枪队,1000人为马队,3000人为步队,名叫神武营,择城外空间地而训练之,与神机营互相策应,成效必有可观[60]

当然,在这样陈旧的兵源中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军种,对于促使八旗兵军事变革是有重要意义的,但它不可能广泛地开展和应用。所以在八旗兵的改造和整顿过程中,像这种建立新型军种的情况确实并不多见,像广东、福建、湖北、浙江等省驻防八旗在改造的过程中,其原来的旗兵组织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只是以洋枪队的形式或者是以建立练军的方式进行一些集训,其军事改造的效果并不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