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扩张及交通发展-世界简史

美国扩张及交通发展-世界简史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从这场交通大提速中获得的利益最大。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就可以看到交通工具对美国的影响。其中是否应该接纳得克萨斯州加入美国联盟成为一场公开冲突的导火索。原来是因为得克萨斯州原为墨西哥的一部分,但大部分是由美国支持奴隶制各州的移居者开辟的,1835年,它脱离墨西哥,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于1844年加入美国。

美国扩张及交通发展-世界简史

世界的不同地区中,受到交通工具发展最直接、最显著影响的地区非北美洲莫属了。

自国家独立以来,美国在政治上就体现着18世纪中期形成的自由主义思想,就连宪法也是在这种思想下形成的。美国为了维护自由做出了各种努力,他们反抗国家教会和王权的压迫,取消了各种贵族头衔,却极为谨慎地保护着私有财产。除此之外,还努力使每一个成年男子享有投票选举的权利(在开始的实行中,各州不尽相同)。但由于投票方法十分落后,政治生活很快就落入了高度组织化的政党机构的掌握之中。尽管如此,这些新获得独立和自由的人民依旧发挥出远远超过当代其他民族的活力、事业心和公共精神。

紧接着,速度大幅度提高的交通工具出现了。美国从这场交通大提速中获得的利益最大。美国人把铁路、江轮和电报等的出现看作国家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东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是这些东西的及时出现及时地挽救了合众国的统一。今天的美国正是首先依靠江轮,而后依靠铁路才得以造就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交通工具,那么现在这个幅员辽阔的美利坚合众国如何存在?如果没有这些交通工具,人口又要在何时、以怎样的方式才可以越过中央大平原向西迁居?回首历史,在交通落后的年代,从东海岸迁至密苏里州这样一段不到大陆宽度一半的距离,竟用了将近200年的时间。随着交通的发展,从建立在密西西比河对岸的第一个州——1821年建立的有“轮船州”之称的密苏比州到达太平洋那段余下的距离,却只用了几十年就完成了。正是交通工具的改善,造就了美国的发展。

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就可以看到交通工具对美国的影响。如果我们把自1600年以后北美每一年的地图用放映机显示出来,那一定颇为有趣。我们用小黑点儿代表人口:每个黑点代表100个人,用五角星代表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

读者将会看到:200年来,小黑点儿沿着河岸地区和可航行的河流湖泊地区缓慢地爬行蔓延。当延及印第安纳州和肯塔基州等地时,速度就变得更加缓慢。但是到了1810年前后,情况出现了变化:沿着河流的航道出现了更为活跃的景象,黑点儿迅速增加并扩展开来。究其原因,想必是轮船的出现带来的结果。不久,开拓者足迹从沿河的码头地区扩展到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

在1830年前后,表示铁路的黑线出现了。从此,小黑点儿不再是爬行,而是奔跑起来了。紧接着,这些小黑点儿像是用某种喷涂机喷上去的一样迅速增加。突然,代表人口数量在1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几个五角星开始出现。之后,这样的五角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每一颗五角星都像是不断延展着的铁路网上的一个结。

美国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如果没有铁路,迅速庞大的美国也会四分五裂,支离破碎。正是铁路和电报的发展,使得整个美国顺利地连接在一起。不仅如此,美国人口在迅速增加的同时也一直保持其共性,甚至可以说,其共性越来越明显。今天的旧金山人和纽约人的相似程度要远远超过一个世纪以前弗吉尼亚人与新英格兰人的相似程度。同化过程顺利地进行着。这个由铁路和电报编织而成的国家,日益形成一个在语言、思想和行动上都协调一致的统一体。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航空事业也加入到这项伟大的编制之中。

美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是历史上一个崭新的事物。历史上即使有过人口超过一亿的伟大帝国,但那不过是多民族的联合,从来没有出现过在这样大的疆域上生活着的单一民族的国家。我们想给这样一个新事物起一个新名字。我们把美国称为国家,把法国和荷兰也称为国家,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像汽车和马车之间的区别一样。美国与上述两个国家是不同时代和不同条件的产物,并且将以不同的步伐沿着全然不同的道路走向自己的未来。就规模和可能性而言,美国介于欧洲国家和全球性联合国家之间。

俗话说“好事多磨”,美国人民在获得今天的强大和安宁之前,也经历了可怕、残酷的内部冲突阶段。首先出现的是南北文化的差异问题。南方风行奴隶制度,他们精心装扮的种植园主家庭,弥漫着助长大地产者和名门贵族役使黑奴的风气;北方各州的人民都是自由人,持自由和个人主义精神。而内河轮船、铁路、电报以及其他种种设备出现得稍晚了些,来不及遏止南北方各州在利益和思想方面日益深化的冲突。随着铁路和轮船的使用,南北方的分歧更为尖锐。尽管新的运输工具将整个美国联系在一起,但南北精神的冲突却日益加剧,调和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伴随着人口大规模的西迁,每一个新建立的州,每一个新加入快速增长的美国体系的部分,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他们纠结于到底是成为自由公民的一员,还是让等级和奴隶制度流行在自己的土地上。从1933年开始,美国出现了反奴隶制协会并不断扩展,他们为彻底废除奴隶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宣传和鼓动。其中是否应该接纳得克萨斯州加入美国联盟成为一场公开冲突的导火索。一个小小的州为何能引起全国的关注呢?原来是因为得克萨斯州原为墨西哥的一部分,但大部分是由美国支持奴隶制各州的移居者开辟的,1835年,它脱离墨西哥,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于1844年加入美国。按照墨西哥法律,在得克萨斯州是禁止使用奴隶的,然而此时南方又声称得克萨斯州有权实行奴隶制,并且它确实实行了奴隶制。这前后的矛盾使得得克萨斯州成为南北方争论的焦点。

又是交通的发展——远洋航海事业——使得欧洲人移民到美国更为方便,这造成了北方各州的人口激增。爱荷华、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和俄勒冈等北方农业区都上升到了州的水平,这为北方反对奴隶制在政治上占有优势做了极大的贡献。然而种植棉花的南方各州,一方面为废奴运动的威胁日益增大而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害怕北方在国会中占有优势。面对这一社会现实,南方另辟蹊径,开始了脱离联邦的打算,他们梦想着吞并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从而建立一个扩展到巴拿马的独立而庞大的奴隶制国家。(www.xing528.com)

1860年,注定要解决南北方矛盾的领导人应运而生——反对扩张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总统。面对这一现实,南方脱离联邦的愿望逐步变为现实。南卡罗来纳州通过一项“脱离法令”,打响了南方脱离联邦的第一枪,紧接着,密西西比、佛罗里达、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州以及得克萨斯州先后响应,他们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召开大会,选举杰斐逊·戴维斯为“美国南方各州1840年欧洲各国签订反奴隶制协会公约同盟”的总统,通过一部专门拥护“黑人奴隶制度”的宪法。

社会矛盾如此尖锐的状况下,亚伯拉罕·林肯是如何成长为新一代领袖的呢?年轻时,他曾经是西移民潮的一分子。他出生于肯塔基州(1809年),童年时被带到印第安纳州,后来又搬到利诺斯州。那时,印第安纳还是半开垦区,生活条件恶劣。林肯小时候生活十分艰苦,住房只是旷野上的一座小圆木屋。他的学校条件很差,所受的教育时断时续。但是母亲很早就教他读书识字,他也很早就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17岁的时候,林肯成了身材高大的年轻运动员,一个摔跤、赛跑的好手。有一段时间他在一家商店当雇员,以后又当过老板,与一个醉汉合伙做生意,结果欠下一笔15年都未能还清的债务。1834年,25岁的林肯被选为利诺斯州的众议院议员。而林肯所生活的利诺斯州,奴隶制问题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国会里主张扩张奴隶制政党的主要领袖恰恰就是利诺斯州的参议员道格拉斯,由此,林肯亲身体会到了奴隶制的弊病。故此,若干年之间,林肯一直通过讲演和宣传册与道格拉斯进行斗争,逐渐成为道格拉斯最强有力的对手,并最终战胜了他。1860年的总统竞选将两个人的斗争推到顶点。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此时南方各州在积极进行脱离华盛顿联邦政府的活动,并开始付诸军事行动。

终于,在种种原因之下,南北矛盾达到了极点,美国内战爆发了。双方都用临时招募的军队作战,兵力从最初的几万人逐渐发展到几十万人,北方的联邦军最后竟然超过了100万人。这次战斗争夺的主要目标是华盛顿和里士满,战场在墨西哥和东海岸之间展开。在此,我们无暇详述这场穿越田纳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的森林山岭,并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的越打越激烈的悲壮情景。因为战争的结果只会是物资的摧毁和人员的伤亡。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双方有时进攻,有时反击。人们在希望和绝望中徘徊。在优秀的南方同盟军将领李将军的带领下,即使同盟军人数少、资源匮乏,也曾将华盛顿攻陷;联邦军的将领统帅能力不佳,也没有最高权力,从谢尔曼格兰特接任指挥,情况才有了转变。1864年10月,谢尔曼率领着一支联邦军突破同盟军左翼,从田纳西州经佐治亚州直达海岸,穿过南方同盟全境,又挥师北上,转至南卡罗来纳州,直捣同盟军后方。与此同时,格兰特把李将军钳制在里士满,一直到谢尔曼将其团团围住。1865年4月9日,李将军率部队在阿波马托克斯州府所在地投降,一个月之间,全部南军的残余部队都放下了武器,南方同盟遂告解体。这次漫长的内战,终于以联邦党的胜利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这场历时4年的战争给美国人民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尽管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而战,但是,在许多人的眼里,州的自治原则也是极为宝贵的,并且在现实社会中,北方似乎是强制南方废除了奴隶制。在这种国家统一与各州独立的矛盾中,边境各州里,亲兄弟、堂(表)兄弟,甚至父与子都由于持不同的立场而参加到敌对的军队之中。对于北方人而言,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主张正义,但是在许多人的眼中,北方的主张并非无可挑剔。面对这样的混乱,林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主张统一,一心拥护美国的持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是并没有把奴隶制问题看作最主要的问题。他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维护美国统一,防止它分裂成相互对立和相互倾轧的两部分。

在战争开始阶段,国会和联邦的将军们都主张尽快解放奴隶,以获得广大奴隶的支持,但是林肯看到了奴隶主更为壮大的力量,反对这样做,使这些人从狂热中冷静下来。他采取中庸之法,主张逐步解放奴隶,并对奴隶主给予补偿,这样便缓和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直到1865年1月形势成熟时,国会提出了一个宪法修正案,永久地废除了奴隶制度。此项修正案在各州通过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

1862年到1863年这两年内,美国内战处于久战不下的僵持阶段。初期的兴奋和激动不断减退,无论是战场上还是社会上,美国都陷入了疲惫和厌战的情绪。失败主义者、叛徒、革职军人、居心叵测的政客围绕在总统的周围。背后是疑惑而疲惫不堪的人民,面前又是些暮气沉沉的军人和士气低下的军队。这使得总统感到孤独与寂寞。不过,他最大的慰藉或许是想到里士满的杰斐逊·戴维斯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就在这两人都陷入僵局的时候,英国政府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派出3艘人员齐备的快速私掠船——其中的“阿拉巴马号”是最令人难忘的一艘——从海上追击美国的船只。而正在这个时候,驻扎在墨西哥的法国军队正肆意践踏门罗主义。在里士满微占上风的情况下,他们提出了一个微妙的停战建议:将主要矛盾从国内矛盾变为民族矛盾,要求联邦和同盟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墨西哥的法军,而把内战问题通过逐步谈判来解决。然而,林肯指出,美国人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裂的双方来对付法军,所以必须使里士满承认联邦具有最高的权力,否则便不能接受这一意见。

在充满着挫折、忙碌和疲惫的漫漫日夜里,在弥漫着分裂和绝望的气氛中,林肯并没有背弃维护国家统一大业的责任,他始终把美国团结在一起。每当他无事可做的时候,他总是安静地坐在白宫里,就像一座坚毅的雕像。他有时也谈笑风生、回忆往事以调整和舒缓心情

苦尽甘来,他终于迎来了联邦的胜利。在南军投降的第二天,他进入里士满接受李将军的投降。回到华盛顿后,他于4月11日做了最后一次公开讲演,主题是和解以及在战败各州重建忠实政府的问题。本以为南北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可就在4月14日晚,他去华盛顿福特剧院观看演出,就在看戏时,脑后突然中了一枪,立时身亡。刺客是一个叫布恩的演员,他在政治上对林肯不满,潜入包厢行刺。年轻的林肯就这样从世界上消失了,但是对于林肯来说,他死而无憾,联邦已经得到了拯救,他毕生的事业也已经完成了。

然而战争带来的也并不都是毁害,也带来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在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还没有通往太平洋沿岸的铁路,而战争结束后,铁路像藤蔓一样迅速地在美国大地上铺展开来。由此,铁路网把美国连接、编织成一个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