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创造技法的精细简约及文化解读

日本创造技法的精细简约及文化解读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创造技法的简约性主要通过图表和漫画来表达的,即将精细的创造技法内容用简洁明快的图表和漫画表达出来。

日本创造技法的精细简约及文化解读

创造技法的精细性指的是日本的创造技法在内容上注重细节,或者说细节精致。创造技法的简约性指的是创造技法在表达形式上简单、直观。

4.1.3.1 创造技法的精细性

日本创造技法内容不但程序清晰,而且无论在时间、地点、成员的要求方面,还是在行为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规定得非常精细,井井有条。如高桥诚的卡片式智力激励法[7],它对成员的要求是4~8名为宜;对实施技法时所用桌子的大小要求以能铺开200张卡片为宜;同时要求参加者每人手持50张名片大小的卡片坐在桌子周围;进行技法的总时间为1小时,并规定每次个人发想的时间为5分钟,共10分钟,挨次轮转发表的时间共为30分钟,全体自由发表时间为20分钟。进行技法时,第一步是个人发想(即个人进行头脑风暴法),要求将思考出的设想写在卡片上且每张卡片只写一个设想,文字要简明易懂。第二步是挨次轮转发表,要求从主持人左侧的成员开始依次宣读自己的卡片,每人每次只能发表一张卡片的内容,然后把卡片放在桌子正中以便大家都看到,并排成7列。与此同时,还要求其他倾听的成员可提出质询,也可以将受到启发而得出的新设想写在备用的卡片上,如果自己的卡片内容与他人读过的卡片相同,应舍弃自己的卡片,再继续努力思考。第三步是再进行个人发想,要求进一步深入思考,从其他角度提出设想。第四步是再次挨次轮转发表,要求不得连续两次轮空。如果还有两人以上提出新设想,那就继续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五步是全体参加者自由发表设想,要求个人拿出积压在手里的卡片,如果在交谈过程中想出了好主意,可写在卡片上并进行宣读。最后对卡片进行评价和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体会到日本创造技法在各方面的精细要求和做法都已达到极致,这些细微之处都是经过精心考虑后设计而成的,即使美国和苏联的创造技法在这方面也要稍逊一筹。但这种精细性是否有益于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其他民族是否也可以这样去做等问题,应该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4.1.3.2 创造技法的简约性

简约是相对于繁琐、复杂而言的,创造技法的简约性强调技法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形式简约的创造技法表达清晰而明确,便于使用者学习掌握和操作,给人以明快和轻松愉悦的精神感受。

日本创造技法的简约性主要通过图表和漫画来表达的,即将精细的创造技法内容用简洁明快的图表和漫画表达出来。如本研究第二章中已经提到的等价变换理论的“ET线图(ET线图即等价变换流程图或思考路线图)”和KJ法的“W型解题模型”、“KJ法程序图”“6循环累积KJ法”以及NM法最基本的通用程序图等就是以简约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此外,符号展开思考法采用了插图的形式进行说明,视觉动机法将其9个步骤浓缩成了倒三角形样式的图,MSL系统法结合多个图说明其思想。树形智力激励法、企业设计法、阶段计划管理法、NID法、SKS法、YM法、STORY法等也都用各种形式的简单图表表达了创造技法的丰富内容。

高桥诚将其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用漫画来表达(如图4.1)。不仅如此,高桥诚还在2006年出版了《图解!解决力》的著作,专门用图表和漫画这种简约的形式来说明书中的内容,而其中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关于具体的创造技法。还有学者专门针对图解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创造技法能够采用图表和漫画这种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内容上的精细性与形式上的简约性这两种特征融合在日本创造技法中,使得日本创造技法包容形式的简约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以简洁的外形包蕴丰富的内涵。(www.xing528.com)

图4.1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及其程序
Figure4.1 Card intellectual incentive techniques and its procedures

资料来源:高橋誠.問題解決手法の知識[M].東京: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2009:75.

4.1.3.3 日本创造技法简约性与苏联创造技法的繁复性比较

苏联的创造技法研究主要是方法论研究者与科技人员结合,其研究途径则是运用方法论指导,对技术发明的具体过程进行抽象和概括。根里奇·阿奇舒勒认为,他的“发明程序大纲”是采用“可控制的、正确组织的、有效的过程”来得到发明产物的方法。[8]TRIZ理论要求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影响问题解决的核心问题或根本矛盾,然后选择运用原理、方法和原则等按照程序有步骤地进行解决。这样,就将一个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丛生的解题过程,转化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运用过程,使得发明创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整个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的不是发明者的直觉、想象和灵感等,而是依靠发明者认真、细致、严密的工作和精通与发明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具有很强的繁复性,一般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需要花费上百小时的学习过程。

经典的TRIZ理论提出了技术系统进化的八大法则,即完备性法则、能量传递法则、动态性进化法则、提高理想度法则、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向超系统进化法则,微观进化法则和协调性法则。现在也有人将其扩展为11种进化法则。这些进化法则是技术进化的真实描述,已被不同历史时期的大量专利及技术信息所证实。另外,产品进化S曲线描述了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和技术系统一般发展规律。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和产品进化S曲线,可以分析确认技术系统的发展阶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指导创新者进行技术决策,制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提升技术、经济和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TRIZ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物—场模型,用来描述、分析和实现产品功能的重要工具,是由两个物质和一个场三个元素所构成的完全的、最小的技术系统,是一种用图形表达问题的符号语言来解释系统的功能。著名的物—场分析方法通过构建问题的物一场模型,可以描述任何技术系统中不同元素之间发生的不足的、有害的、过度的和不需要的各种相互作用,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产品构成,就会帮助实践者准确地分析和发现核心问题或根本矛盾,从管理矛盾深入到技术矛盾,再由技术矛盾深入到物理矛盾,层层递进地解决问题。

这种创造技法的缺点是程序较繁琐,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运用,因此,与日本创造技法简洁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