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岛国文化解读: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

日本岛国文化解读: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精农主义”思想随着农耕文化的繁荣发展又使原来“琐细”的民族性格进一步深化,变得更为细腻而精致。这种细腻而精致的民族性格渗透在日本的建筑、文学、工艺、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26]可以说,这种细腻而精致的民族性就是日本人的“根性”,无处不在。因此,当细腻而精致的民族性格蕴含在日本创造技法中时,就展示出了创造技法的精细性特征。

日本岛国文化解读: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

1896年,日本著名学者内村鉴三在文章中指出:“日本人的天下不过是远东的一串岛屿。人们盘踞在蜗牛大的国土上,沉溺于琐细的事物之中。”[24]的确,孤悬于海上的“弹丸岛国”日本被众多的山川河流切断分割成数千个岛屿,缺少宏大、巍峨的自然景观,人们长期分散地生活在山间的小盆地或小山谷、滨海的小平原或临河的小平川中,接触到的多是小规模的景物。这种风土形成了日本人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的“琐细”民族性格。在以狩猎、捕捞、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绳文时代,人们就已能制作出精良的陶器:不对称的构图复杂多变,形式丰富多彩,还有交织着的锯齿状花纹、突起、边饰、涡旋、弯曲的植物曲线等。这些陶器中就渗透着“琐细”的民族性格。

到了弥生时代,日本步入农耕社会。日本的土壤中富含冲积土和火山灰土,而且日照量大,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生产。但是,资源短缺,可耕地少,火山、地震、台风、暴雨(雪)、海啸自然灾害多,气候变化复杂。这就需要人们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勤恳专心,精耕细作,而且还要细心观察自然条件的种种变化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尽可能避免意外损失。这种生活条件,就催生了日本特色的“精农主义”思想。这种“精农主义”思想随着农耕文化的繁荣发展又使原来“琐细”的民族性格进一步深化,变得更为细腻而精致。

这种细腻而精致的民族性格渗透在日本的建筑文学、工艺、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例如,日本的建筑其外檐装饰节点、门窗、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对细节的微妙处理可以说无微不至,从造型、构图到材料的质感和颜色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又如日本文学,在随笔嚆矢《枕草子》的第一节“四时情趣”中,清少纳言以细腻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四季的推移,各攫取春夏秋冬里的破晓、夜里、傍晚和早晨四个时段为代表,描述了晨曦中山顶光线的变化与云彩的形态,夏日暗夜里萤火虫的星星点点,秋日傍晚归巢乌鸦的行列与风声虫鸣,冬日早晨的霜寒地冻。光与影、动与静、明与暗互为交织,对色彩与形态变化的描绘细致入微。[25]茶道是日本独树一帜的礼俗,与中国茶道相比,日本茶道仪式经过精心设计,其规则不仅多,而且更严格,“具体一点儿说,就是茶碗摆放的地方,离茶托有多远,离客人的身体有多远,茶分几口喝光等,都有苛刻的规定”。[26]可以说,这种细腻而精致的民族性就是日本人的“根性”,无处不在。(www.xing528.com)

日本细腻而精致的民族性格不仅渗透在日本的建筑、文学、工艺、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又随着这些方面的不断繁荣发展而不断地被传承和发扬。因此,当细腻而精致的民族性格蕴含在日本创造技法中时,就展示出了创造技法的精细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