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一阁:私家藏书捐赠成果

天一阁:私家藏书捐赠成果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7年7月,张月琛捐赠其樵斋藏书五万七千卷给天一阁。他原拟在家乡霞浦设立“樵斋图书馆”,后考虑到霞浦较为偏僻,便于去世前数月把全部藏书捐赠给天一阁。1962年4月,冯贞群家属将伏跗室藏书十万余卷捐出,亦由天一阁接收人藏。1979年8月,朱鼎煦家属将别宥斋十余万卷藏书和一千七百余件字画文物捐赠给天一阁。1979年10月,孙家港家属赠送宁波城南塔前街蜗寄庐一千四百余卷藏书给天一阁。

天一阁:私家藏书捐赠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中央人民政府对于文物、图书的重视,由于人民对中央人民政府的爱戴和信赖,许多收藏家纷纷将私人所藏的文物、图书捐献给国家。而著名的天一阁,由于已由国家管理,遂以其深远而广泛的文化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宁波藏书家捐书的去处,成为宁波私家藏书的汇聚中心。

早在50年代初的全国收藏家捐赠热潮中,就有张侗捐献其父张琴所藏书帖,张伯觐捐献其父张申之所藏书籍,刘同坡兄弟捐赠其父刘楚芗所藏书籍,张爽清捐赠其父张世训所藏书籍,李蕴捐赠自藏书籍,共有百余箱之多;徐荣增、荣辉、荣棠兄弟三人则将其父徐余藻遗书捐赠。1956年,宁波市图书馆古籍部成立时,市政府调拨这批捐书入藏。

1957年7月,张月琛捐赠其樵斋藏书五万七千卷给天一阁。张明琛(1897—1957,字季言,浙江镇海人)的樵斋位于上海愚园路张氏居所,系为纪念启蒙老师张樵庄办学而命名。他原拟在家乡霞浦设立“樵斋图书馆”,后考虑到霞浦较为偏僻,便于去世前数月把全部藏书捐赠给天一阁。樵斋所藏多丛书,且多晚清木刻本和石印本,民国以来影印或重印的古籍也颇丰富。

1962年4月,冯贞群家属将伏跗室藏书十万余卷捐出,亦由天一阁接收人藏。冯贞群(1886—1962),字孟颛,号伏跗居士,原籍浙江慈溪,先祖时迁居宁波。1932年任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1947年任《鄞县通志》编纂。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伏跗室藏书多得自故家旧藏,乡邦文献收藏甚富。善本有宋刻《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元刻《春秋属辞》、清黄宗羲《留书》抄本、清史荣《李长吉古诗补注》稿本等,共三百种。

1979年8月,朱鼎煦家属将别宥斋十余万卷藏书和一千七百余件字画文物捐赠给天一阁。朱鼎煦(1886—1968),字赞卿,浙江萧山人,系鄞县律师,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别宥斋藏书曾分藏两处:一处在萧山,所藏有明代方志、清初禁书等,抗战时期移藏山阴下沥桥,不幸于1940年尽付一炬;另一处在宁波府侧街寓所,后迁入孝闻街,捐献的书即此处藏书。其藏书多善本,有宋刻《五代史记》、顾千里校《仪礼》、黄宗羲辑《明文海》稿本等,共千余种。此外,还有说部传奇、科考之书和百家杂说等。

1979年10月,孙家港家属赠送宁波城南塔前街蜗寄庐一千四百余卷藏书给天一阁。孙家港(1879—1946),字翔熊,号蜗庐主人,浙江宁波人,曾任梆县文献委员会委员,在1915年至1930年间,故家旧藏纷纷流散,他借机选择善本,并以前蓄新刻加价换取旧籍。故其虽藏书数量不多,而善本珍本甚众,有元刻《隋书》、《范文正公全集》,明刻《蔡中郎集》,明抄《圣宋名贤四六丛珠》,绘图本《彩绘天象图占》等,共计四百四十七部,约占其总藏书量之半。

1979年10月,杨容林家属将清防阁藏书一万二千余卷捐赠给天一阁。杨容林(1892—1971),字容士、道宽,浙江宁波市人,继承其父杨臣勋清防阁藏书,并续有增益,又购入二铭书屋原藏碑帖。清防阁藏书积两代藏本,多清代中期以后刻本,善本有数十种之多,如明弘治刻《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万历刻阮大钺的《和箫集》等。(www.xing528.com)

千晋斋

此外,还有张孟契捐赠其先人所藏古籍三千余卷,袁梅棠家属赠送静远仙馆藏书,以及其他各家零星捐赠之书。

可以说,现藏古籍三十余万卷的天一阁博物馆藏书,实际上是由宁波地区藏书之家的藏品重新构建而成的。以范氏天一阁为代表的私家藏书的百川归流,说明着我国藏书家钟爱典籍、化私为公的恢弘文化胸怀。天一阁骆兆平先生曾著文总结说:

藏书家们为保存祖国文化遗产,都花去了不少精力和财力。这一批批古籍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和辛劳。有的节衣缩食,经、史、子、集,兼收并蓄;有的批校题跋,长年累月以此为乐;有的在战乱的环境里,不顾个人安危,跟随图书颠沛流离,他们把藏书化私为公,为保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藏书文化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从这一点上讲,天一阁已不仅仅是天一阁了,它还成了宁波藏书文化的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