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安全研究:基于金融危机理论的成果

金融安全研究:基于金融危机理论的成果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多次金融危机对各国金融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相应的研究催生了金融危机理论,其中“泡沫”理论、货币危机理论和金融危机传染理论等影响最大。金融危机理论至今发展到了第三代,着眼于金融机构,跳出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更加关注微观化的金融中介作用和交易、监管的制度设计。

金融安全研究:基于金融危机理论的成果

20世纪多次金融危机对各国金融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相应的研究催生了金融危机理论,其中“泡沫”理论、货币危机理论和金融危机传染理论等影响最大。曾康霖(2000)、肖德和陈同和(2000)、刘明兴和罗俊伟(2000)、王春峰(2000)、王信(2000)、李成(2004、2007)、朱波和范方志(2005)、李伟杰(2008)等国内学者已经对三代金融危机理论进行了综述。金融危机理论至今发展到了第三代,着眼于金融机构,跳出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更加关注微观化的金融中介作用和交易、监管的制度设计。

从连续3年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来看,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现有的金融安全研究还没有和金融危机微观机制达到很好的融合,本课题以第三代危机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设计角度考察危机必然性与扩散机制,构建宏观金融稳定与安全的微观分析框架。(www.xing528.com)

孙旭东(2008)认为金融安全观应该是与时俱进,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研究过多地停留于资金链、信用状况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传统管理层次,研究集中于宏观金融安全,忽视了市场发展中的隐患,金融创新、会计制度变革推动经济与金融的同时,为金融风险管理埋下了不安全因素;成思危(2008)认为金融创新工具引发危机,并不意味着要停止金融创新;穆西安(2009)认为国家金融安全体系建设应该注重安全支柱的有机联系和功能互补建设,要妥善处理监管机构、市场监管效率和金融创新之间的矛盾;杨凯生(2009)指出会计准则缺陷导致金融体系安全性下降,应该构建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市场不正常波动,又能烫平波峰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加中国在国际性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在于研究现有会计规则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修正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