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名:初中现代文阅读情感倾向的知识与能力

书名:初中现代文阅读情感倾向的知识与能力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时,我们可以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语句展开分析,特别是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语句和词汇。我们常说要与文本展开对话,要与作者展开对话,如果缺乏情感的体味,那么要学生对过去的、别人的文章有所理解,显然是困难的,而只有情感的体味,可以让学生与作者超越时空实现真正的对话与沟通。

书名:初中现代文阅读情感倾向的知识与能力

关于情感倾向,一般有明确提出要求的并不多见,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特别是自主阅读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明确的层级,而这一层级实际上正是基于情感基础上的。白晓旭认为自主阅读应是一个“读—解—悟”的层级,“在这个层级中读为基础,解为核心,悟是最高理想。具体实践步骤:读的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为起点和准备;解的阶段,以学生主体的反思和感悟的理解为中介,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悟的阶段,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和归宿,也是最具价值的阅读层面,着力于学生的质疑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质疑批判、读写迁移中获得自我提高和发展。”[4]在阅读作品时,如果我们能在一开始首先读出基本情感基调,然后加以具体分析,最后能有所悟,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阅读会非常深入有效。

【核心知识】

1.明确判定情感基调;

2.有效分析情感表达;

3.深入体味情感意蕴。

【要点阐释】

1.判定情感基调(www.xing528.com)

文章的情感基调犹如下棋时的楚河汉界,如果站错了阵营,那么随后的分析感悟很有可能与作者的表达大相径庭,所以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到底是要正面赞扬、歌颂,还是反面鞭挞、讽刺,把握好整体的情感是属于褒还是贬的不同倾向,这是阅读文章时首先要确定的情感大基调,接下来就要根据文章的大致内容,分析一下作者到底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具体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这是对整篇文章的情感倾向有个具体的把握,可以明确作者到底是在哪个情感点要展开叙写。一般来说,记叙文中属于抒情性文章的情感表现非常明显,往往有具体的情感词语,描写性文章虽然不一定有情感词语,但往往会融情于景,通过景色的描写、人物的言行等看出相应的情感基调;说明文的情感通常褒和贬的倾向比较明显,一种是出于欣赏的角度属于褒的范畴,而另一种出于担忧的角度属于贬的范畴;而议论文为了让人更加心悦诚服,在情感倾向上会极力渲染,体现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所以情感倾向会非常明确。在具体判定情感基调时,我们可以从写作目的上有所启发,或是从标题中分析作者所要寄情的对象,再或是从具体的一些情感表达词语中比较得出作者的情感线索。

2.分析情感表达

判定好全文的情感基调,就要在文章内容中开展相应的分析,看作者是如何展开具体表达的。紧紧围绕全文的情感基调,可以让我们在分析文章时不偏离主旨,也就是说,即便是文中的情感不管如何变化,但其目的指向是一致的,这个情感的目的指向可以让我们理解作者是要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具体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时,我们可以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语句展开分析,特别是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语句和词汇。一般来说,记叙文是通过议论、抒情等画龙点睛的语句来表现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情感态度;说明文是通过所介绍的主要对象及对象的属性、内容来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议论文往往是在论点中点明,在结论中重申,由此来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地方是我们分析的重点。另外,在不同文体中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也是分析的依据之一,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作者一般不会为写景而写景,总是有其情感寄寓的,而小说中的“我”,或是小孩子,虽不一定是作者自己,但往往是作者的情感化身。

3.体味情感意蕴

语文的两大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如果仅从工具性角度来分析文章,那么文章就会毫无生气,价值无法体现,最后学生是越学越没劲,而仅从人文性角度去分析,那也只会浮于表面,无法深入文章的灵魂。所以在阅读现代文时,尤其要注意学生对文章情感意蕴的体味,这是把文章读深读透,深度阅读的体现。我们常说要与文本展开对话,要与作者展开对话,如果缺乏情感的体味,那么要学生对过去的、别人的文章有所理解,显然是困难的,而只有情感的体味,可以让学生与作者超越时空实现真正的对话与沟通。为此,课程标准强调一方面要注重阅读中学生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同时要“将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知识的感知、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探索、学习能力的迁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家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英国的英语课程大纲也明确:“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读者”“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因此,在现代文阅读中对作品的情感倾向,要能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作出相应的评价认识,这既是加深阅读理解,也是实现情感育人的效果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