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现代文阅读:情感倾向的目标与要求

初中现代文阅读:情感倾向的目标与要求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阅读理论的发展,也是阅读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初中现代文阅读:情感倾向的目标与要求

情感倾向是现代文阅读的内在因素,也是读者阅读的真切心理反应,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文学作品,教材编者会在选编时选用合适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后产生相应的阅读感受,并由此提升语文的学科素养。

课程基本理念:“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程目标与内容:“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总目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编写:“选文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做到文质兼美。入选课文语言文字规范,思想内容健康,题材风格多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现代文要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课程总目标:“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

阶段目标:“能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具有初步的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材编写:“将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知识的感知、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探索、学习能力的迁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www.xing528.com)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以上课程标准的内容分别从三个角度高度概括了现代文情感倾向的基本要求:一是反映教材编写者在编选教材文学作品时的价值取向,这也是语文学科独有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教育方向与目的;二是要有文本内容具体的情感分析,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相应的文本内容上的,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是分析的重要载体;三是要凸显学生阅读后的真实情感体验,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的情感必须要经由阅读的体验才能产生阅读价值。

1.明确作品选材的价值取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是这样定义的:“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是对教育目的一个广义的界说。”[1]简单地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语文课与其他学科相比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其内在的人文性特点,因此,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总是要在考虑工具性特点的基础上,侧重选编一些具有明确导向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思想性、情感性非常鲜明,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道德之美、艺术之美等,正如课标指出的“注重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思想内容健康”“现代文要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富有生活气息”。一般来说,被选入教材的文章,或是用来考试的现代文,以正能量为主,直接宣传真、善、美,这类文章占了绝大部分,当然也有部分文章是属于鞭挞假、恶、丑的(这类文章其目的也是为了唤起人们的注意,追求人类的美好,如环境类文章),这里要注意的是,还有少量文章的情感比较隐晦;或是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些文章要仔细分析,确定作者最终的情感是什么,也就是主旨指向的情感。从选材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明确选文的价值取向以正能量为主,分析文章的情感是深入分析文本的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的需要。

2.重视文本内在的情感分析

“语文学科的基本元素——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生命现象,其丰富奥妙犹如浩瀚的大海,其表达就是浪花,其内涵就是海水,海水的源泉是高尚的人格、广阔的胸襟、深刻的语言、浓郁的情感。”[2]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形象,一方面说明了语言的丰富奥妙,因此阅读文章可以给人以享受、感悟、反思等,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语言的复杂细腻,不同的读者分析“浪花”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分析的视角、心情等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感觉,但不管哪一种,其基本指向是明确的,“高尚的人格、广阔的胸襟、深刻的语言、浓郁的情感”,这些文字背后的因素是分析的重点,其中情感又是重中之重,分析时要重点把握文中倾泻奔腾或是温情脉脉的情感变化,领悟字里行间跳动或隐藏的情感脉搏,由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具体分析文章情感时,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沉浸在作品丰富的情感之中,逐层深入,这样学生才能被作者的高尚情感所牵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情感感受力和阅读鉴赏水平。

3.凸显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个自我体验的过程,所以尽管作品的年代再久远,距离再遥远,我们仍然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文本获取阅读的感受,这种感受可以是情节的感动、人物的感动,或是语言的感动,但只有情感的体验才可以深入人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价值,因为在阅读中,“感受产生情感——情感促进理解和联想——在理解和联想中领悟并生成意义——而领悟和生成的意义反过来加深情感。”[3]在阅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以作者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以读者为中心的三种阅读理论对我国中学语文的影响都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接受美学提出了史无前例的“读者中心说”,指出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读者及其具体化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中心地位。这是阅读理论的发展,也是阅读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如果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那么语文就会变成或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课,或是简单说教的思想课,这与语文独有的人文性是相悖的,所以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