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赛德克·巴莱:2012—2013年重点影片研究

分析赛德克·巴莱:2012—2013年重点影片研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起事的赛德克族战士共1236人,最后有644人死亡,其中290人自杀。台湾影史最大制作和最高票房的史诗性大片《赛德克·巴莱》从创作到完成前后历经了12年,动用2万人进行筹备与拍摄,最后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并成为第68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片。

分析赛德克·巴莱:2012—2013年重点影片研究

《赛德克·巴莱》影片档案

影片片名:赛德克·巴莱

英文片名:Warriors of the Rainbow:Seediq Bale

制片地区:中国台湾

类型:剧情/战争/历史

时长:153分钟(中国大陆版)、154分钟(国际版)、276分钟(中国台湾版上下集)、253分钟(中国香港版上下集)150分钟(威尼斯版,已销毁)

影片规格: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投资7亿元新台币(约1.416亿元人民币

制作公司: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果子电影有限公司(ARS Film Production)

国内发行方: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发行方:

Well Go威视电影公司

Fortissimo Films(国际版权合作方)

Optimum(国际版权合作方)

ARP Films(国际版权合作方)

主创人员:

制片人:黄志明、梁吉泳、张家振、张楠、吴宇森

监制:吴宇森

编剧:魏德圣

导演:魏德圣

摄影:秦鼎昌

艺术指导:种田阳平

美术设计:赤塚佳仁、种田阳平

布景:赤塚佳仁

原创音乐:何国杰

动作指导:梁吉泳

视觉特效:胡升忠、李治尤、Sing-Choong Foo

动作指导:梁吉泳、沈在元

录音:杜笃之

剪辑:魏德圣、陈博文、苏佩仪

副导演/助理导演:Bo-Hao Hung

主演:林庆台、游大庆、马志翔、徐若瑄、安藤政信、马如龙、罗美玲、河原萨布、温岚、郑志伟、田中千绘、春田纯一、徐诣帆

开拍时间:2009年10月27日

上映时间:2011年9月9日《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中国台湾上映、2011年9月30日《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中国台湾上映、2012年5月10日中国大陆上映

上映天数:21天(中国大陆)、90天(中国台湾)

上映票房:1659.79万元人民币(中国大陆)、8.8亿新台币(约1.819亿人民币,中国台湾)

观影人次:48.90万(中国大陆)

影片简介:

“赛德克·巴莱”是赛德克语,意思是:真正的人。《赛德克·巴莱》围绕 1930年的“雾社事件”展开,影片描述了台湾岛战后沦陷,赛德克族在日本的奴役下民族信仰和文化风俗被剥夺,男人不能狩猎女人不能编织,被伪善的文明践踏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奋起反抗,血祭祖灵的故事。

1930年10月27日这一天,台湾神社大祭典,雾社地方照例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运动会,赛德克族人认为这是起义的最好时机,在莫那鲁道的带领下,他们以升旗唱国歌为信号,冲进会场,发动总攻击,杀死日本人134名。事发后,日本殖民者出动大军镇压,使用了飞机、大炮、毒气弹等武器。起事的赛德克族战士共1236人,最后有644人死亡,其中290人自杀。另有大量妇孺自杀。日本人利用各部落之间的敌对,使用“以夷制夷”策略,利诱胁逼原住民部落道泽群投入战事,造成雾社各族群之间的仇怨扩大。

台湾影史最大制作和最高票房的史诗性大片《赛德克·巴莱》从创作到完成前后历经了12年,动用2万人进行筹备与拍摄,最后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并成为第68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片。《赛》投资共7亿新台币,上映后在台湾创下了共8.8亿新台币票房,超过了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在2008年创下的5.3亿新台币票房。但以大陆版在大陆上映后,虽赢得众多业内外好评,却未能引起普通观众的广泛关注,最终大陆票房只收获1649万元人民币。

获奖情况:

2011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2011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2011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2011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音效

2012年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2012)最佳电影

注:资料综合整理自时光网(http://www.mtime.com/)、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等网站或网页。上映票房及观影人次数据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

《赛德克·巴莱》单片分析报告

一部筹划12年、耗资7亿元新台币才得以完成的“另类大片”,最终能按编导魏德圣的意愿摄制成片长近5小时的巨制,并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美等地以上下两集公映完整版,中国大陆和其他国际市场公映154分钟的国际版(大陆版在国际版基础上又删除一分钟内容),并先后获得中国台湾的金马奖和中国大陆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在威尼斯电影节正式参赛,又进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后9部的入围名单,不能不称为华语电影的“骄傲”。

一、视听语言分析

(一)摄影

拍摄《赛德克·巴莱》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史诗大片,如何尽可能重现当年的真实场景,如何还原当年赛德克族人的真实生活空间、方式,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所在。2009年10月底《赛德克·巴莱》依原计划开拍,花了10个月时间,共在中国台湾28个场地取景,动用中、日、韩400多人、1万人次演职员,拍了14000个镜头、2000盒底片、长72万英尺胶片,未上映就先创下各项台湾影史纪录[114]

雾社的部分是在新北市林口太平岭阿荣片厂搭设,占地12000坪,耗资新台币8千万,由电影美术大师种田阳平设计搭建。雾社街及公学校场景从一开始的整地到一瓦一木的搭建、街上的老旧广告告示及屋内的书籍等陈设,历时半年的建设期,尔后称其为“雾社村”“雾社街”[115],而马赫坡的部分则在桃园县复兴乡罗浮村(位于石门水库东侧)搭景拍摄,不过由于罗浮的海拔范围为300~500米,而马赫坡当地的海拔范围为1000~1500米,因此周围环境及植被状况略有不同。

为了造出日本殖民时代复古的街道,电线杆上贴有海报、标语等字条。建筑后巷则有假水井以及一些小型建筑物。陈设组也在巷内陈设日式水勺、水桶等旧物,雾社街道上的樱花台则是使用假樱花。所有电线杆都使用假电线,一方面省去电线材料以及安装人员的费用,另一方面则能免去电线着火的风险,而供电的部分则是利用附近的台电供电设施。

本来魏德圣花了很长时间,在高雄甲仙等地方找到了一些合适的外景地,但在那一年,台湾遭遇了“八八水灾”,那些外景地很多都被大水毁掉。后来剧组在溪谷试拍,水急路滑,有工作人员摔裂腿骨,魏德圣也滑倒受伤,小腿缝了2针。400多人的拍摄团队,几乎每个人都有受伤的经历。[116]

《赛德克·巴莱》拍摄环境多为台湾山地多雨地区,大多数的散射光场景都在雨雪雾气环境下实现,符合影片故事的真实地理气候,这种光环境下,非常适合大全景的表现,同样适用多人物的大场景,可以很好地把众多画面细节统一于整体的光环境下,而画面不会因为高光过高造成反差明显。[117]

因为师承杨德昌,魏德圣尤其喜用中景镜头,这很大程度上是受杨德昌标志性的中景跟拍移动长镜头影响。《赛德克·巴莱》一开篇,即可强烈感受到魏德圣对中景镜头的偏好。整个接近5分钟的段落中,很少有全景镜头,特写更是几乎销声匿迹。电影开篇最重要的五分钟,在中景的运用上,确实出彩,气势立即就营造出来。魏德圣偏爱的中景镜头多与参与者的眼神镜头相结合,这样影片就有很强烈的观众主观参与感,相对于大全景镜头来说,更显节奏紧张刺激,叙事也会更加连贯。远景的“上帝视角”过于抽离,因此只在调整节奏时插入一二,以起到冷静观众情绪、减慢节奏的作用。

对于成功操作小制作、小清新风格的《海角七号》的导演魏德圣来说,《赛德克·巴莱》整部影片大量的运动镜头的运用,显然是一次挑战一次突破。对于表现恢宏的战斗场面,运动镜头处理得非常有力,而一些场景中慢镜头的使用则赋予影片一种超现实表达的美感。

摄影机:

Arricam LT,Zeiss Master Prime Lenses

Arricam ST,Zeiss Master Prime Lenses

洗印格式:

D-Cinema

35mm(anamorphic)

(二)声音设计(www.xing528.com)

《赛德克·巴莱》本着历史重现的客观公正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片中的第一对白语言为赛德克族语,还原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本真的同时,也创造了审美过程中特殊的文化疏离感。影片中第二对白语言日语的选用表面上看好像是一种必然,但两种语言在片中并不是简单平实的铺陈,而是经常用看似非常不协调的两种语言之间碰撞来表现两个不同种族之间陌生与熟悉的对抗、侵略与反侵略的对抗,同时还增加了戏剧冲突和画面表现力。该片中包括花冈二郎在内的多位日本化“番人”(日本人对赛德克族人的统称)和小岛源治这位“番人”化的日本人因为在日本人与赛德克人两种意识形态的夹缝中生存,逐渐迷失在这两种语言的运用中,原是赛德克族人的花冈一郎在临死前对同伴说了许多赛德克族语言,但是最后的一句谢谢竟然说的是日语,于两种语言的巧妙运用之中成功地寓意了电影的主题。

“《赛德克·巴莱》中写实主义音响与表现主义音响不是简单的穿插和交替,而是做到了在写实中有写意,写意中凸显真实。”[118]影片第55分钟处,声音用突然提升的混响和动态的音效来辅佐画面中莫那鲁道对仇家铁木瓦力斯的童年记忆的闪回镜头。其后,被激怒的铁木瓦力斯愤怒地用刀砍断了一棵象征族人间友谊和赛德克民族生命的树苗,这个常规镜头突然转为慢镜头,声音也由起初表现刀尖的写实性音响,随着画面的速度变化,转换为古钟发出的表现性的恐怖音响,使观众从人物的愤怒情绪中感受到赛德克族族人之间暗藏的杀机和令人恐惧的仇恨。片头背景音乐中出现的赛德克民族特有的类似弹簧音色的弹拨乐器,在影片进行到1小时3分钟处又出现了,赛德克族婚礼仪式奏乐的画面中,形成了声音由无源到有源的转换,使观众融入婚礼现场的火热气氛。这种乐器带来的特殊音响在全片进行写实性与写意性的转换,强调了赛德克族文化在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赛德克·巴莱》的原声音乐相当出色,在交响配乐的基础上,注入原生态音乐,既展现出影片点线面结合的史诗般的宏伟叙事特点,又体现了电影向民族文化、本土文化致敬的人文主义情怀。影片刚开始的五分钟即向观众展现了电影主角莫那鲁道带领族人狩猎并遭到族人内部攻击的场景,以表现赛德克族人英勇善战的民族特质。这个段落的前两分钟采用的是一段原生态音乐唱词(在富有节奏和力度的鼓点下,众歌者高喊:“喔耶撒——”并且加以反复再利用赛德克民族特有的弹簧音色的乐器声作为辅佐),唱词声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热情,有力地抓住了影片开始的黄金三分钟。而当莫那鲁道被打下水后,利用空间和视点的转换,音乐由原生态唱词慢慢地在水声的掩蔽效应之下顺畅地过渡到了宏观交响配乐,这两种音乐在短短的五分钟内完成了天衣无缝的转换,瞬间拉开了观众的视角,使观众注意到全景中当地险峻的生态环境和人物之间复杂的斗争关系,并被影片的紧张节奏所吸引。

影片中国台湾版上部《太阳旗》,以土著人声男声集体合唱开场,使影片的气势提升,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土著居民部落。影片下部中,当部落为数不多的男人们终于回家与女人们相见时,大家跳起舞,男女声合唱起欢乐的歌曲。虽是欢乐的曲调,在影片将要结尾处,却愈发显得沉重。影片中,女声部分的独唱每次出现,总是能够让观众内心触动感伤。当出现部落族人与日本人激烈战争的时候,导演并没有选择像好莱坞大片似的音乐处理方式,用华丽的音乐来衬托战争场面,相反,用简单朴素的女声吟唱,配上无声且放慢的战争场面,对于观者而言,这样的搭配,反而能激起内心的悲鸣。“在整部影片中,交响乐的运用在影片情绪转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几乎在每一次情绪的变化前,导演都低声铺陈了交响乐,令观众在不自觉中被引入。”[119]在下部《彩虹桥》中,部落里的女人们为了给备战的男人们省下食物集体自杀,这时的配乐,先是低沉的交响乐,又缓缓融入老妇人在上吊自杀前哼唱起的曲调,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互相融合,一低一高,不仅仅是影片情绪的响应,也是对女性角色的照应,孩子们哭着对自己母亲、祖母的挽留,让人哽咽。

《赛德克·巴莱》主题曲《赛德克·巴莱之看见彩虹》由第1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原住民演唱新人奖得主拉卡·巫茂以赛德克语为电影作曲、填词,由游大庆、林庆台、罗美玲等数十人合唱。《赛德克·巴莱》电影配乐由新加坡籍音乐大师何国杰(Ricky Ho)执掌谱曲与制作,通过60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演奏,气势磅礴、悲壮恢宏。

(三)视觉特效

《赛德克·巴莱》全片共有5千多个镜头,特效镜头近1700个。2011年3月,原合作的韩国特效团队退出,导演魏德圣面临后期制作的巨大压力,《赛德克》一部近五个小时的鸿篇巨制,其中特效镜头的数量和难度台湾团队根本无法胜任。曾与北京水晶石公司合作过的监制黄志明向魏德圣推荐了水晶石公司,水晶石临危受命。接到《赛德克·巴莱》时,距离公映时间不到半年,魏德圣只给水晶石4个半月的时间完成后期特效工作,每周平均得完成一百个特效镜头。为了按时完成影片后期特效,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北京特效动画师开始了魔鬼般的工作,四五十人的团队几乎是不眠不休,“电脑是24小时开机工作,其间人不能离开,甚至有工作人员晕倒在电脑前。”[120]

《赛德克·巴莱》特效镜头的数量和长度在华语电影中几乎是创纪录的。观众在片中看到的美丽场景,如森林、吊桥、飞鸟等,其中很多都不是实景拍摄而是用计算机动画做出来的。例如雾社村庄的雾气场景,都是动画师一层层地化分开来,凸显立体化的感觉,所耗费的时间和精神足以把2D变成3D。

水晶石也毫不讳言,影片中一些特效镜头看起来真实感不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是复杂的场景都是在最后合成时才发现问题。因为每张图,计算机都要运算很久,而因为上映时间逼近,而丧失了再度修改的时间。水晶石特效总监杜家驹坦言虽竭尽全力仍力有不逮,“大场景是特效中最难的,森林又是难中之难,这部电影里有大量的山景、森林,这样一个大场景镜头的渲染就需要两个多月。另外砍头的镜头也是首次挑战,以往国产电影砍头的特写很少,在这部电影里却比比皆是。”[121]

二、影片投资宣发分析

(一)融资分析

2000年,魏德圣完成了《赛德克·巴莱》的剧本创作,获中国台湾“‘新闻局’优良电影剧本奖”。为了吸引投资,2003年,魏德圣自筹新台币约250万元拍摄5分钟的样片《赛德克·巴莱》,由杜笃之录音,陈博文剪辑,廖金生、曾玉春等主演。此片于2003年 11月24日在台北试映,目标是筹得资金700万美元。[122]但是募款并未成功。2004年2月,魏德圣表示有人将视频放上网络,使他得到了很多支持,所以他的募款方式改为接受小额捐款。

2008年,魏德圣首部剧情长片《海角七号》创下5.3亿元新台币的票房后,决定重启拍摄此片的计划。2009年10月27日,在资金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在博客来售票网上贩售《赛德克·巴莱》开镜纪念套票,限量10000张,预计两年后电影上映时可以使用。[123]但因资金短缺之压力,视频拍摄期间还须到处借钱。

2010年,该片成为重点补助的电影,补助金达1亿6000万新台币以上。

2011年2月22日,中国台湾中影公司董事长郭台强与魏德圣举办签约记者会,由郭台强出资3.5亿新台币,与魏合资成立新公司,解决了现有的财务问题,并将《赛德克·巴莱》视频的权利转移到新公司,初期以营销《赛德克·巴莱》为主,这也是台湾中影投资的第一个文创产业。

2011年8月29日,拍摄期间饱受筹资之苦的《赛德克·巴莱》获得台湾省投资9000万元新台币的基金,使《赛德克·巴莱》成为文创创投官民共同投资政策下的第一案。

一开始《赛德克·巴莱》原本设定需3亿新台币,但当必须求助外国团队合作时,把影片的场面正式做了一个评估,预计要5亿新台币。魏德圣忆述,拍片过程中外面谣传“他们在乱搞”,成本暴增到十几亿元(新台币),外传此案绝不能投资,说《赛德克·巴莱》不可能拍完、无法回收资金等……为了避免一直处于挨打,魏和监制黄志明决定,在电影拍一半时举行记者会,播放剪辑一分钟的片段,“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干吗”,从此才得到比较好的反应。[124]

影片拍摄期间,多位演艺圈与圈外人士资助资金,如周杰伦、言承旭、张小燕、钮承泽等人,在影片片尾以“天使巴莱”感谢这些人的资助。[125]

(二)营销分析

《赛德克·巴莱》在台湾省的营销极为卖力,收效甚著。早在电影尚未开拍之际,导演魏德圣即要求电影营销团队,成立官方博客,作为电影营销与维系读者观众的主要媒介。为了筹措资金、并期望借此维系培养影迷的向心力,导演魏德圣与制作团队仿效《海角七号》的营销模式,在电影上映前,推出以两张电影交换券为一组,新台币599元的电影票预售套票。依照电影拍摄制作的各个不同阶段,前后共分为:开镜套票、杀青套票以及上映套票。其中,纪念限量版的开镜套票,更是早先于电影上映前两年,在无确切放映时程以及相关预告宣传的情况下,便开始向消费者卖票筹钱,此种举动在台湾影史上甚为少见。

承袭首部电影《海角七号》卖座后,相关周边商品(如汗衫、纪念品等)也获得热卖的营销模式,魏德圣与电影团队另行成立网络营销公司“特有种商行”,期望通过网络的传播特性,作为电影相关周边商品开发与销售的推广平台。

电影上映前,即拍摄制作一系列电影预告、幕后花絮等视频,通过全球最大影音平台YouTube成立“《赛德克·巴莱》官方Youtube频道”,将相关影音产品陆续上传,成为电影营销的主要管道。[126]

2011年9月4日傍晚7时举行首映会,《赛德克·巴莱》在凯达格兰大道北广场举办首映会马英九、蔡英文、郭台强、国际导演吴宇森及台湾原住民14族代表等皆到场,包括导演、监制及主要演员都出席与会。

相形之下,《赛德克·巴莱》在大陆的营销则差强人意。因为先期投资没有选择大陆的合作方,《赛德克·巴莱》并非以合拍片的形式引进大陆,而是以购买批片的形式,通过中影和华夏公司引入内地,“作为批片,宣传周期和费用都非常有限,比如最能让观众直接接收到信息的硬广告就无钱购买。而在过审之前,有媒体来预约采访,但当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公映许可证,所以很多信息都没法放出来,甚至连魏德圣导演来大陆的时间也没法决定。”之所以将档期选定在5月10日,大陆发行公司工作人员透露是“因为台湾地区已经发行了DVD,如果再往后推,恐怕盗版就会冲击市场。”[127]从影片过审到上映,因为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留给《赛德克·巴莱》在大陆上映前的宣传时间只有10天。

再加上《赛德克·巴莱》生冷、拗口的片名,更加让不明所以的观众望而却步。许多进口片引进大陆市场时都会换用更利于市场的片名,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影片改名为《真正的人》或《真正的英雄》或直接叫《赛德克勇士》都更利于被观众认知,韩寒在微博上建议改为《彩虹桥》,影评人周黎明则直言“改叫《阿里山300壮士》是庸俗点,但会有助于票房”[128]

与台湾引人瞩目众星捧月的映前宣传不同,《赛德克·巴莱》大陆映前宣传之行,只有导演魏德圣携两位台湾原住民演员,在大陆认知度较高的徐若瑄、温岚、田中千绘都未随行。影片拍摄时,为了保证影片的原住民本色,魏德圣婉拒了很多明星加盟的好意。而影片大陆宣传之际,魏德圣则为了尊重历史,谢绝了更“花哨”的宣传方式,“我不想用明星来为电影宣传,花哨的宣传手段我觉得只会侮辱了这段历史,还是希望大家能关注电影本身。”[129]最终,《赛德克·巴莱》几乎以“裸片”形式与大陆观众相见,作为一个大陆观众非常陌生的题材,放映之前对影片的背景资料并无较大规模的相应介绍与宣传,导致许多普通观众对这部电影零认知。

(三)发行放映分析

2011年9月9日早场8点30分,《赛德克·巴莱》在台湾正式上映,7点就有人在戏院排队等待,不少影迷穿原住民传统服饰前往助阵。至下午4点30分止,大台北地区观影达2.3万人次,票房约550万元。在台湾,影评界几乎一边倒叫好,但一些观众(尤其女性观众)对影片“过分暴力”的画面非常抗拒,对编导“赛德克族为了血祭祖灵就可以滥杀无辜”的历史观表示难以接受,因此看完上集《太阳旗》而拒绝看下集《彩虹桥》的人颇多。

2012年5月10日,《赛德克·巴莱》正式在大陆公映。在北京、上海、杭州等15个票房重点城市,该片排映1313场,市场份额8.67%,仅次于国产片《黄金大劫案》的10.93%。

表1 网票网统计票房数据(2012年5月10日)

但影片上映两天,影院因观众太少而大幅下调其上映场次。2012年5月14日《赛德克·巴莱》在广州一共只安排了81场的放映,而《复仇者联盟》则有595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并非院线不愿意排片,影院工作人员表示:“在《赛德克·巴莱》上映的前两天时间里,影院安排了大量排片,并且把黄金时间也留了出来,但观众并未受此影响,甚至出现过没有观众的情况,因此不得不减少排片场次。”[130]

《赛德克·巴莱》首周票房仅为400万元人民币,但与令人失望的首周票房、急速下降的排片场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影片迅速上扬的口碑,各大媒体都开始为这部影片自发地大力宣传,李冰冰、高晓松、韩寒、高群书等名人在微博上为《赛德克·巴莱》摇旗呐喊。

以下是2012年中国电影博物馆所做的观众问卷调查报告:此次调研于2012年5月26日至2011年6月15日分别在北京万达影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地发放并回收。回收样本学历层次方面,大学本科学历的观众占50.0%,研究生学历的观众占40.0%;职业分布方面,学生群体占46.7%,其次是商业或服务业人员占15.8%,此外机关或企事业负责人占12.5%,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占12.5%,办事人员占10.8%。从基本情况中可以发现,观看《赛德克·巴莱》的观众多为大学生及青年工作者,这一结果与问卷发放地点除影院外还有两所高校也有很大关系。

表2 《赛德克·巴莱》与同档期其他影片观众综合评价(满分10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是与《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两部明星云集的超现实美国巨片较量,在特效等方面可能技不如人,演员也多是些陌生的面孔的《赛德克·巴莱》以其真实性、思想性震撼了众多观影人,获得了不亚于美国巨片的综合得分。也正是因为影片过硬的艺术品质为它赢得了良好口碑,从而促发了影片上映第二周的“拯救赛德克”行动。

5月17日国内实力最强的万达也是《赛德克·巴莱》国内协助发行方在官方微博发表《致全国电影观众的一封信》,宣布全国万达影城将拿出一个整厅进行全天候的放映,力挺《赛德克·巴莱》。5月16日到24日一周内在每个万达影城为该片进行一个整厅的排映,并保证黄金时间的场次。随后该片在上座率从第一周的不到10%,最高上升到36%,接近《泰坦尼克号》45%的最高上座率。影片上映第二周《赛德克·巴莱》票房为580万元,累计1000余万元,一改通常第二周票房下跌的惯例,逆势上涨。[131]除了万达院线的支持外,不少媒体、观众也通过微博等方式参与到“拯救赛德克”行动中来,对此远在台湾的导演魏德圣专程写来感谢信:“首周票房失败,反倒让更多的天使出现了。”[132]

《赛德克·巴莱》在各院线力挺下,销售曲线稳中上扬,坚持了三周,累计票房1500万元左右。其中万达院线以390万元的成绩高居院线榜首。[133]由此可见,院线和影院对优秀影片的放映支持是有作为的。《赛德克·巴莱》属于慢热型电影,需要一个口碑传播和前期铺垫。慢热型影片也考验着影院耐心,如果影院守住最后一道关卡,为喜欢这类型电影的观众多留一会儿影片,排映更精心一点,有利于影片实现长线生命周期。

尽管媒体、名人、院线都齐力“拯救赛德克”,但最终在前有《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后有《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神奇海盗团》《潜艇总动员2》等片夹攻之下,三周放映后,《赛德克·巴莱》上映第四周排映场次再次下降,单周票房收入为170万元,最终大陆票房定格在1659万元,与魏德圣最终预想的7000万元差之千里。

虽然《赛德克·巴莱》2011年9月在威尼斯首映国际版时曾遭到大陆媒体刊登相当多负面的评论,但影片于2012年5月10日正式在大陆市场公映后,各界评论一致好评,为何依然不能引起一般观众到戏院观看此片的兴趣?《赛德克·巴莱》映后大陆一些媒体总结影片票房失利的原因认为“《赛德克·巴莱》宣传太短太少、与好莱坞强片《复仇者联盟》撞期、观众怀疑版本不完整等”因素导致了大陆票房不利。[134]而院线一些工作人员则认为“影片正式上映前,影片完整版流传于网络和碟市。影片时长过长,154分钟不利于排片。另外影片宣传薄弱,影片题材也不符合大陆观众口味”[135]。导演魏德圣对此的反思则是“仓促上映的《赛德克·巴莱》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发酵”,“在大陆,观众的族群是壁垒分明的,所以更应好好地思考针对不同观众族群的方法,然后分别运作,但重点就是给口碑发酵的时间,上映前所有的准备都要运作到正值发酵期时刚好上影院。而《赛德克·巴莱》的口碑始终只停留在征服媒体。”[136]

《赛德克·巴莱》艺术评析

一、论成就,狭路相逢勇者胜

12年,7个亿,《赛德克·巴莱》曾经是多少人口中的“不可能的任务”,最终在魏德圣的不懈坚持下,跃然于大银幕之上,这部影片的问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作为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影制作,《赛德克·巴莱》力求忠实再现台湾日据时代由当地赛德克族发起的最后一次武装抗日行动——雾社事件。这一事件牵涉了千丝万缕的族群情感,对它的叙述甚至可能和“二二八”一样,对形塑台湾的身份意识产生重大影响。而正如美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思(Marshall Sahlins)所谓“甜蜜的悲哀”所指认的那样,日本殖民台湾的“遗产”中包含了文明的矛盾——台湾现代文明的“甜蜜”与日本殖民主义的悲哀不可分割。

“雾社事件”绝不是寻常意义的抗日战争,而是赛德克人要从日本统治者手中赢回民族生命尊严,即莫那鲁道口中一再强调的“祖灵”(Gaya)的一场“宗教战争”。当魏德圣将影片的主题拔高到“生命尊严”这个高度,他俨然已取得了道德上的“政治正确性”,并从而使影片散发出一种浓烈得使人莫之能御的“气场”,很容易使信服者在观影时产生热血沸腾的心灵冲击。

当一个“高等”的文明在向一个“低等”的文明炫耀力量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如此的回答,“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137]

漫画家邱若龙 1990年出版的《雾社事件———台湾第一部调查报告漫画》,以耆老访谈和田野调查为基础,引导读者了解赛德克族的传统信念,以及他们反抗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台湾民众重新认识“雾社事件”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魏德圣便声称,就是因为看了这部漫画后热血沸腾,他才萌发了以影像完整而真实地呈现那段历史的念头。而在“雾社事件”中,最难以解释、同时也是最需要正视的部分,就是这并非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完美”的抗日故事。在英勇和悲壮的背后,还有遮挡不住的血腥与残忍,以及同胞之间的背叛与相残。而魏德圣的“勇”在此处再一次得到了淋漓的体现。他没有选择回避,没有选择美化,而是作为一个真的勇士,选择了直面。

“真正雾社事件爆发的那时刻,并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这部电影最难拍的也就是那一场,不是技术上,而是观念的执行上。怎么让现代文明的观众能够接受这一场,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这一场我们设计了很多的符号,为了让这一场猎杀给人距离稍微远一点的感觉,观众不要跳到里面,所以我们让这一场戏发生在一场大浓雾里,这样猎人跟猎物的关系就会被呈现出来。”[138]

《赛德克·巴莱》的杀戮场面之所以令部分观众感到震撼与不想接受,是因为杀戮者是我们以为是正义、英雄的一方(我们假装英雄没有手染鲜血,或美化了英雄手染的鲜血)。魏德圣所做的正是,以残酷的方式揭露真实、引领我们反思历史真相的残酷。所以魏德圣导演说,请放下武装前来观赏《赛德克·巴莱》。所谓的武装,不只是特定史观,更是当代社会文明所认为政治正确的各种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有人类学家指责《赛德克·巴莱》“没有相当的可靠史料与口述历史支持”,这显然是将历史与电影机械地划上了等号,电影不是学术研究,它先天地被允许为了戏剧效果用史裁衣。《赛德克·巴莱》最珍贵之处正在于跳脱枯燥的叙史方式,拉近大众与历史的距离。面对庞杂久远的过去,面对早有定论的一段历史,魏德圣避免了最可能犯的理念先行和概念化、模式化,而是全盘呈现出历史本身的多向度和复杂性,从而将对“雾社事件”的思考推进到了人类精神哲学的层面,导演的历史观念与批判意识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一个信仰彩虹的族群(赛德克族)跟一个信仰太阳的族群(大和民族)在山区里面打仗,可是他们忘记了,他们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其实我希望影片本身可以化解一些仇恨。”[139]

本片演员的表现非常出色,不得不提。本片的两个男主角游大庆、林庆台,两人将角色演绎得非常真实,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们的野性。此外,两人的内心表现也很细腻,尤其是林庆台,不仅眼神犀利,更将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的克制,以及血战到底、祭奠祖先的斗志表现几乎完美,让人感觉他俨然已经化身为那个传奇的族长。

二、憾有缺,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瑕不掩瑜,但影片仍有故事结构上有欠均衡、配乐的太多太满,以及计算机特效的不够精致等制作技术上的缺憾。整体来说,前半部分的故事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要多一些,但是影片过了一半,从攻打小学成功后整个故事就变得过于简单和重复,打杀、牺牲、打杀、牺牲,有些雷同,会引发观众的观影疲劳。当第一次出现全族女性自缢的戏的时候,观众是很容易上升到情绪最高点的,但是之后的再次牺牲,观众的情绪就走了下坡路,这和影片整体的节奏和片长是有冲突的。

大量动作场面和民俗场面这一张一弛之间实际上缺乏控制,使得叙事节奏混乱:一面动作场面的不加节制,缺乏层次,另一面展示民俗这一层意味则有坐大之嫌,仍缺乏真正有生活质感的段落。而影片中的特效小如片头飞砍一面旗时旗面撕裂的效果,大如毒气弹轰炸、片尾部族在桥上冲锋时被炸飞等特效都差强人意。最令人失望的是作为图腾的那道挂在“人工瀑布”之前的短小、艳俗的彩虹。[140]

其实影片中很多地方没必要非用特效不可(比如开头的山区全景),比较粗糙的特效与实景接在一起,让观众一眼识破,颇为影响观影意境。比如开头猎捕山猪、中间日本刀斩断旗子的镜头和最后战斗场面中爆炸镜头。而且《赛德克·巴莱》的调色效果有时过于夸张,很多镜头饱和度推到极其夸张的程度,如莫那鲁道和父亲的灵魂对话那场戏,背景是淡的,而人物饱和度超高,导致前后完全两种色调,给人感觉像是用绿屏抠出来的。这种调色直接效果就是让观众出戏,跟影片整体的情绪曲线不符。

虽然魏德圣在《与自己名字赛跑》一书中解释是由于经费和时间的紧张,但也从另一个方面暴露了他在运作这种超大项目时的不足与草率。制片人在前期做预算时应该精细到每一天,在拍摄期间严格把控进度,否则就会出现这种影片拍到最后没钱做后期,而前期设计的特效镜头又非常重要不用不行这种两难局面。

在拍摄过程中很多预期之外的局面,一个经验丰富或者准备充分的影片制作者都会有急智应对,就如魏德圣事后的总结,其实拍摄的艰苦有一部分完全是他自找的。“就像其中有一场体育场屠杀妇孺的戏,我本来对光线的要求是必须是阴天,但那段时间却天天出太阳,等了好几天,搞得我愤怒不已,最后不得不要求剧组的人用烟雾把光线遮住。”[141]魏德圣认为,这完全是自己缺乏经验的结果。“吴宇森就会传授我一些很实际的经验。比如他有一次来的时候,刚好就碰上太阳太大我没办法拍摄。他看到我很烦躁,就过来跟我聊天,跟我说他在拍《风语者》时拍摄大型战争场面戏的一些做法。他说当时他一共动用十三架摄影机同时拍摄,摄影师为融入场面中还乔装成日军、摄影机外观被改装成机枪,现场副导先精密计算需挖多大的散兵坑、埋设足量爆破炸药,当时那场戏事前准备工时长达两周,没有失败重拍空间,待一切设定妥当后导演一声令下,一次OK。他说的这个经验,我听了就很受启发。”[142]

而大陆记者源自威尼斯电影节的关于《赛德克·巴莱》的恶评,无形中给《赛德克·巴莱》的大陆之行增加了阻碍,最终都源于魏德圣在威尼斯电影节前没能剪出影片,为参展只能仓促成片,剪出一个150分钟威尼斯版,最终却因为这个版本埋下隐患。在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赛德克·巴莱》受到了很大瞩目,甚至被场刊《综艺》(Variety)列为重点电影介绍。但影片的早场首映却从彩虹桥跌入谷底,放映中出现多次笑场,完场后也只收获了礼节性的零星掌声。翌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更是门可罗雀,出场的大部分都是华语媒体。电影节结束后它不但在奖项上毫无斩获,而且在场刊上的排名仅列倒数第二,获得的国际媒体以及国内cinephilia网站上的媒体评分基本都在3星(含)以下(5星满分),只有《银幕》(Screen)杂志给了4星。[143]一部影片的首次亮相,尤其是一部承载着巨大票房回报前景的影片的首映对于影片映后总票房至关重要。虽然《赛德克·巴莱》之后又推出其他版本,挽回颓势,但一部大片没能打响头炮势必会给票房收益投下重重的阴影。

魏德圣的力有不逮还体现在戏中一些能出戏的人物和情节没能控制运用充分。例如一郎二郎身为高山族却为日本人服务的身份,包括他们营救穿和服的妻子,起义事后的身份偏差,这些地方的处理都做了,但还可以更加出彩。又比如族人之间的交流和心理活动,还可以更加深入。影片在技术和视觉层面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地方光线偏暗,次要角色难以区分,部落之间的仇恨与矛盾表达过于繁复,后期影片主线稍有偏移。

作为一名青年电影创作者,魏德圣以“拼命三郎”的态度倾尽全力奉上一部诚意之作,将几乎湮没于历史故纸堆中的“雾社事件”以赛德克族人的视角得以重现,为华语影坛添上了一笔不可替代的独特色彩,其勇气、才气、英雄气可嘉。但从中,我们也应总结出华语影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在操作重大项目影片时的不足与欠缺,及时跟进,于艺术风骨坚持自我,而从技术层面则需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最高水平接轨。

撰稿:周舟 2012级博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史可扬 教授

附录

魏德圣艺术简历

1969年生,中国台湾省台南人。1989年远东工专毕业。1990年进入电视圈,1993年正式进入电影圈。

个人作品暨得奖记录:

《赛德克·巴莱》上映/发行

注:附录资料综合整理自时光网(http://www.mtime.com/)、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等网站或网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