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学课程开发现状与理论研究

国学课程开发现状与理论研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个学校对国学课程的定位不大一致,如有的学校将国学教育课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也有的学校仅仅是利用班会或德育课等形式为学生讲授国学经典内容。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出现国学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国学教育的教学效果。国学教育开展得如何,应有一个国学课程客观评价体系。

国学课程开发现状与理论研究

我国当前的中小学国学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各省市都相继开展了试点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然而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国学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就国学课程而言,现在中小学的国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学课程定位模糊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都表现出了对国学教育的兴趣和支持,但没有出台与国学课程相关的政策和文件,导致中小学的国学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模糊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个学校对国学课程的定位不大一致,如有的学校将国学教育课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也有的学校仅仅是利用班会或德育课等形式为学生讲授国学经典内容。这些“学校在实践操作方面还处在自发的、不成熟阶段,算是摸着石头过河,条件好的能够积极尝试,条件不好的学校实施起来就相对困难,国学教育水平难免会参差不齐”[11]。国学课程是否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究竟如何都有待国学教育者们进一步去探讨。

(二)国学课程标准不统一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也是教育评估与考试的依据,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由于教育部没有制定统一的国学课程标准,中小学校和一线教师,本来底子薄、基础差,面对扑面而来的国学大潮,无所适从,教什么?怎么教?五花八门,各行其是,甚至闹出很多笑话。更严重的是,有些荒唐的“国学教育”不仅误导了孩子,而且曲解了传统文化,误导视听,阻碍了传统文化的正向传播。(www.xing528.com)

(三)国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国学课程体系建设是中小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国学教育必须以国学课程为支撑,既要有国家、地方、学校的课程,又要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而不是拿来主义,或者零打碎敲。许多学校虽然积极提倡国学教育,却没有沉淀下来进行国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国学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不到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和归纳不够,也没有将自己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的核心精髓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国学课程。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出现国学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国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国学课程评价体系不成熟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实际上,评价广泛渗透于人类所有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构成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评价同样如此,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课程开发的合理性。国学教育开展得如何,应有一个国学课程客观评价体系。但是从目前我国中小学国学课程开发情况来看,各个学校的评价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校是通过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数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有的学校是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认定学习效果;还有的学校是通过诗歌朗诵、才艺展示等活动来评价国学教育效果;当然也有什么评价都不进行的学校。国学教育者对此表示无奈,他们也处在不断摸索、寻求有效的评价机制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