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师德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幼儿园师德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幼儿园师德建设情况总体良好,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对入职及在职教师的师德进行严格考核,设立师德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但由于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幼儿教师师德建设进程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幼儿园师德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幼儿园师德建设情况总体良好,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对入职及在职教师的师德进行严格考核,设立师德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因而,大部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强,职业态度端正,能够尽职尽责完成保教工作。但是,在新时代幼儿教育背景下,教师师德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缺位

一是在幼儿教师招聘工作中对应聘者的师德要求流于形式。在各级各类幼儿教师的招聘中对应聘者的舞蹈、手工、钢琴等专业技能有严格的标准,但对师德的考核没有任何具体要求,明显是对幼儿教师师德考核不够重视,甚至没有提及任何相关的幼儿教师师德要求,有的也仅仅是“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这种象征性的没有操作性的言语。二是具体保教工作中的师德要求是比较有限的,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关系只是片面地认识,不能够将师德的内涵内化到教师自我实践中,影响了幼儿教师师德素养的塑造。三是师德考核体系不健全,考核内容不够具体,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师德监督与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二)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现实问题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自此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幼儿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师资力量有所提高。但由于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幼儿教师师德建设进程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1.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社会本位倾向较为严重

从发展是个体自身目的的观点来看教师发展应是其自身生存的目的与基本方式,也是教师自为、自觉的历程[3]。然而,社会过多地关注幼儿教师对教育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一味地强调幼儿教师要无私奉献,忽视了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取向,忽视幼儿教师的生存实际及主体性发展,而把幼儿教师预设成一种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非凡、专业精神完美且毫不为己的机器,这明显割裂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本质,贬低甚至无视人的生物性和利己本性[4]。也就是说,如果师德规范的价值取向过于倾向社会本位,而忽视幼儿教师作为个体人的发展,师德规范就会与幼儿教师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个人的发展权利被剥离,幼儿教师就会游离于外在的道德说教之中,其德性涵养和精神追求就会被淡化,进而丧失职业理想信念,有悖于社会和群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从而导致幼儿教师师德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理想效果。

2.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自我化取向较为明显(www.xing528.com)

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自我化取向是指幼儿教师把满足自身需要看成是其生命发展的价值标准和最终目标。这种自我化的师德导向,极易使幼儿教师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幼儿教师的从业标准和经济社会地位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和承担的责任极不相称,他们日常付出了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师的时间精力,却没有较高的经济地位,有时候还得不到社会和人们真正的尊重和认可,使部分幼儿教师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逐渐放弃了“为师”的尊严,一切旨在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忽略对幼儿的教育和爱护。在这种自我化取向的价值导向下,部分幼儿教师斤斤计较,盲目地追求个人或者局部的利益,把对物质、经济的追求当作人生最大的目标,而极少考虑公众的和社会的利益[5]。同时,又无视自觉提升师德修养,极大地忽视了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精神,自然也就造成幼儿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导致幼儿教育丧失了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3.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外在化趋向较为突出

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外在化趋向是过于强调师德规范的文本灌输和刚性化的规约手段,师德建设被看成是职业道德规范的被动灌输和对外在规范的绝对服从[6],这种趋向导致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形式化和表面化,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蜕化成了形式化、技术化的知识教条,教师则成了亟待填充的‘美德袋’[7]。”师德是一种实践智慧,如果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仅停留在外在化的灌输和学习,而不注重幼儿教师的自我发展,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减弱幼儿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更为严重的是其精神充实和自我发展被剥离。这种无视幼儿教师内在需求、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师德建设,就会让幼儿教师游离于繁重琐碎的工作和机械式的外在规约之间,失去必要的发展空间,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最终使幼儿教师师德建设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同时,忽视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关注可能使部分幼儿教师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师德水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幼儿教育是一个以心育心、以人格陶冶人格的过程,如果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欠缺,甚至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自然就可能引发诸如语言暴力、体罚幼儿等一系列师德问题。

(三)缺乏创新的师德建设的方法路径 师德建设应是幼儿园一以贯之的目标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德建设的理念、方法和路径都是一成不变、无须创新的。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幼儿园的师德建设缺乏创新的理念引领,往往以习惯性思维为主导,对新时代幼儿教师师德的时代内涵挖掘不深、体现不足;有些幼儿园在师德建设方面话语体系较为陈旧,缺乏新意,对幼儿教师的身心特点、思想动态等关注较少,师德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强;有些幼儿园在推进幼儿教师师德实践方面缺少创新路径,忽视了教师师德价值判断、师德理想塑造,缺少提高师德养成能力的培训。

再就是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保障不足。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园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师德建设相关制度和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推行了师德建设考核监督机制,但一些方法和措施往往流于形式,保障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突出。如何通过完善机制,将幼儿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品质考察纳入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新任教师聘用程序,明确师德践履在幼儿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惩中的标准,在党委巡视、内部督察、社会监督过程中突出对师德的监督,是亟待幼儿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