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党委和政府下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文件,明确了相关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目前,各地确定的省级、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已有200多个。如北京市通过“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区先进区县的评估”活动,已经有多个城区率先通过评估,促进了首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发展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十五”期间,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社区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区教育在许多地区有了较快的发展。为了推动社区教育工作,2000年4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率先在京、津、沪等省市的8个城区开展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01年,教育部召开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明确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确定了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把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推向全国。2003年,教育部确定了第二批33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相关的政策措施。2006年,教育部又确定了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使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总数达到81个,约占全国城区总数的10%,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

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党委和政府下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文件,明确了相关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浙江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6部门《关于开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部署了全省的社区教育工作。福建省人大颁布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社区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陕西省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对省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进行评估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社区教育的工作目标,并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进行评估。宁波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市教育局还召开了全市社区学校建设现场会。

各省(区、市)教育部门认真贯彻全国社区教育会议精神,普遍加强了对社区教育的领导。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通过召开社区教育会议,下发文件,部署了社区教育工作。近年来,黑龙江、吉林、山西、浙江、陕西、新疆等省(区)召开了全省(区)的社区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江苏、陕西等地又确定了一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方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及实验项目名单,开展实验项目的评估工作。长三角地区继续举办“长三角”社区教育论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地区参加,探讨的问题也进一步深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召开了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座谈会,交流总结了经验,提出了推进工作的意见。通过社区教育培训进城务工人员的经验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和培训现场会议代表的好评。目前,各地确定的省级、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已有200多个。东部沿海地区社区教育呈现普及发展的趋势,中部、西部省(区、市)也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社区教育实验区积极开展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如各实验区建立了社区教育“讲师团”、“志愿者服务工作队”等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沟通与合作,中小学校的各种资源普遍面向社区开放,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服务;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初步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各种群众性的社区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各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周、活动月等活动,使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在社区教育实验区得到比较普遍的传播和推广。

社区教育实验区在社区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教育资源统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学习型组织建设、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推动社区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概括而言,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各地积极开展了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教育培训,如在职职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人口培训、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教育等,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包括思想道德、法制、文化艺术、科普、卫生健康、职业技能、家政等,出现“菜单式”、“超市式”等培训模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初步满足了实验区社区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体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特点,使教育和培训更加普及,更加全民化和终身化,使教育更加公平,使社会更加和谐。

社区教育实验区的教育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培训率逐年提高。2005年45个社区教育实验区与2002年28个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年培训人数相比,增加了800万人。一些实验区的社区居民全员培训率已经达到50%以上。

各实验区教育培训能力不断加强。各实验区统筹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已建立区、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学校)900多所,平均每个街道1.6所。

据统计,2005年45个实验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达到4亿多元。多数实验区落实了人均1元的社区教育工作经费,个别实验区人均经费超过10元。

(2)社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及许多大城市都提出到2010年左右,建成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在确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如北京市通过“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区先进区县的评估”活动,已经有多个城区率先通过评估,促进了首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上海市政府2006年1号文件提出,把社区教育发展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形成以社区教育中心(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市民教育,并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学龄前儿童教育提供服务。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建设好社区学校。加强社区学校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一批适应居民需求的课程教材。建设一支专业化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发挥教育志愿者作用。浙江省提出,努力构建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加快普及社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的社会化平台,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构建起富有浙江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框架。江苏省2006年启动了社区教育基础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逐步形成以城市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居委会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农村要充分发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辐射功能,形成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20个社区培训学院、6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0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2005年45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学习型家庭近23万个,使历年来创建各类学习型家庭总数达到120万个,占家庭总数的12%;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单位1.2万多个,使历年来创建各类学习型企业和单位总数达到3.5万多个,创建率达到7%以上。社区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

(3)社区教育促进了社区建设,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各地都高度重视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培训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内容,促进了家庭、邻里,不同人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推动了家庭和谐、楼组和谐、街道和谐、和谐城区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概括而言,“十五”期间,全国社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数量不断增加,从8个增加到81个,是当年的10倍;覆盖的省份从几个扩大到28个;实验区人口从约600多万增加到3 700多万(据45个实验区统计);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率逐步提高,从2003年28个实验区培训570万人次发展到2005年45个实验区培训1 376万人次,增加了800多万人次。探索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民政、宣传、文化等部门配合”的管理体制和“政府引导,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探索了统筹社区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初步形成了社区教育培训网络。探索了以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为导向,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多种形式、灵活便捷的学习方法。探索建立了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制度。社区教育得到了党政领导、教育部门和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在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促进社区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地方对社区教育重视不够,社区教育还没有摆上教育工作重要的位置。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不少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没有开展社区教育,个别省区还没有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一些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力度不大,社区教育的规模偏小,居民教育培训率偏低。社区教育培训的能力,特别是开展成人技能培训的能力亟待加强。推动社区教育的保障措施还不够有力,与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的初步计划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求进一步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社区教育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是推动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直接、有效的手段与途径。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的精神,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加重视社区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要加强党和政府的统筹领导,加强教育、民政、文化、劳动、体育等部门的合作,加强社区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统筹和开放。要进一步办好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一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努力扩大社区教育的实施范围,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率,强化成人岗位和技能培训,加强社区教育培训能力、培训网络、培训课程、培训项目和培训教材的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进展还很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基本普及了社区教育,但是中、西部地区的社区教育还只是在大城市和个别中等城市开展。因此,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社区教育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发达、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基本普及的发达地区,要求在城乡普遍开展社区教育;在经济中等发达、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以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大中城市要普遍开展社区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欠发达、人均GDP低于1 000美元的地区,选择个别有条件的城区先行实验,积累经验,逐步扩大社区教育实验范围。在继续办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发展较快,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推动全国的社区教育工作。

(2)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充分利用社区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发展各类社区教育中心,大力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构建教育培训网络。积极开展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培训;积极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加强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我们认为要实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每年至少要对50%以上的劳动者和50%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教育和培训。预计到2020年从业人员的数量将增加到8.1亿,老年人的数量将达到1.6亿,这样每年参加终身学习的劳动者要达到4亿人次以上,参加学习的老年人要达到8 000万人次以上。如此繁重的教育培训任务,需要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各类教育共同发挥作用,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应发挥主力军作用。

社区教育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应该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目前,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劳动者总体素质仍然偏低的状况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许多地方成人教育还很薄弱,而社区教育的培训资源也不能满足全体居民教育培训的需求,社区教育要坚持以成人、劳动者为主要对象,因为在职人员和进城务工经商人员是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加强对他们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有效的作用,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应当成为当前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要以社区内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兼顾社区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教育培训、文化休闲的需求。进城农民工集中的地方,要依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确定一批农民工培训学校,努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城市社会生活知识培训,逐步把农民工培养成为新工人、新市民。要改变一些地方社区教育以退休、离职人员为主,以休闲教育为主,以文化活动为主的现象。希望长三角地区在这方面创造更多的经验和做法。当然,各社区人群构成、学习需求不同,社区教育发展的阶段也不同,还是要强调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社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这次论坛关注的焦点之一。我认为社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有两条途径,一是关爱城市社区内的农民工,加强对他们的安全生产、职业技能和社会生活的培训,帮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新工人、新市民。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区教育。要充分利用农村已有的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资源,加挂社区学校的牌子,与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一个基地、一个班子、两块牌子”,发挥一校多功能作用。要提倡上海、浙江利用农村成人学校拓展功能,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做法。浙江萧山闻堰镇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目前在农村开展社区教育的重点人群是农村劳动者,重点内容是抓好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转移就业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要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教育、休闲教育等其他教育,通过社区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培养新型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3)形成有社区教育特色的教育培训网络与培训内容。要积极推进学校和各类教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学校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教育与培训服务,进一步增强各类社区学习中心(学校)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能力,加强社区教育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培训教材建设,加强社区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形成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有社区教育特色的教育培训网络与教育培训内容。各级社区教育中心要把教育培训与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亦教亦乐,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的教学层次和质量。区县、街镇的社区教育中心要在提供普及性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批提高性的教育培训课程和项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比重。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区级社区教育中心、成人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民政、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劳动、体育以及共青团、妇联、工会部门等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教育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努力解决社区教育师资的编制和待遇问题。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课程。进一步完善“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努力增加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增加投入,建立社区教育的保障机制。

(5)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的宏观政策引导。在坚持社区教育以地方为主的原则下,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的经验与做法,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各省(区、市)的社区教育实验区进行调查研究和检查评估,就社区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教育部计划通过召开全国社区教育经验交流会议,研究制定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统计评估制度,定期公布各地各实验区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建立社区教育示范区,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来激励先进,推动后进地区的工作,促进全国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

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新形势下,社区教育既面临巨大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加强研究和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要发挥群众团体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在社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研究机构和群众团体在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积极组织社区教育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协助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动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社区教育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本文是作者2006年在“第四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上的讲话,原载于《中国社区教育》2006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