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实践研究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创新会议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这三个会议所做的决定都与企业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相信,新一届理事会的产生将对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研究、经验和信息的交流,推动各企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发挥积极作用。近几年教育部推进“两基”教育的一个有力措施就是分地区、分阶段达标。同时,我们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也在考虑统筹规划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实践研究

1999年是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的第十个年头,是企业教育研究会成立的第九个年头,需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需要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思路。1999年,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创新会议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这三个会议所做的决定都与企业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现在企业改革处在攻坚时期,发展到了关键时期,企业教育也是如此。面临新的形势,企业教育还搞不搞,怎么搞?是需要我们尽快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这次研讨会的召开,首先是时机选择得非常好;其次是地点选择得好。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企业,十年来教育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特别是近几年,从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筹集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经验。会议期间,大家听取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的介绍,考察了葛洲坝的实验小学、重点中学和职业培训中心,充分感受到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的基础教育办得好,职业教育、职工培训也办得非常好。十多年来,职业学校和职工教育已培养了约两万名毕业生,培训员工约十万人次。据统计,葛洲坝集团公司约1/3的技术工人、1/4的技术人员都是由职业学校和职工教育培养培训出来的。1998年大江截流的现场,70%的技术工人是职业学校和职工教育培养培训出来的。应该说,职业教育、职工培训是与企业同命运、共生存的。只要企业存在一天,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就应该存在一天。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丰富了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容,开拓了我们工作的思路。第三,这次会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会议研讨了当前企业教育存在的热点问题,会上,刘占山副司长做了工作报告,邯郸钢铁公司、铁道部科教司、鞍山钢铁公司、沈阳市教委和三个讨论小组都在会上介绍了情况。大家重点围绕企业教育办不办,如何办,中小学如何分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进一步领会了中央精神,明确了下一步开展工作的思路和目标,拓宽了思路,学到了很多好经验、好办法,对于推动企业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第四,企业教育研究会的代表会议开得好。会议总结了研究会成立以来特别是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充分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这一次研究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理事会领导机构,产生了理事长单位,6个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产生了32个副理事长单位,55个常务理事单位和164个理事单位。会议明确了新一届理事会的下属工作机构:秘书处继续设在铁三局,培训咨询部设在上海宝钢公司和上海电视大学,学术研究部设在上海石化,宣传出版部设在沈阳《新职教》杂志社。我们相信,新一届理事会的产生将对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研究、经验和信息的交流,推动各企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这次会议顺利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关于大家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几个热点问题,我谈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关于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还搞不搞?我想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企业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都是应该继续推进,而且要比过去搞得更好。为什么呢?因为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宗旨是通过综合改革促进企业教育地位的落实,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的统筹,促进教育、劳动、人事的统筹,促进企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上述基本经验和做法,过去曾经产生了很好的效益,当前仍然需要坚持和推广。因为,上述基本经验和做法没有过时,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要求、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与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等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研讨会上,许多代表提出企业教育是企业不能分离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举办的中小学可以逐步分离,但企业的职业教育、职工教育应该继续办好。无论是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还是企业自身的需求来讲,都应该继续把企业教育办好,同时,要通过深化企业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推动企业教育。

其次,关于如何进一步推进企业教育综合改革,我想要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从指导思想上来讲,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要以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为目标,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与社区教育相衔接的企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育人与用人相结合的企业教育运行机制。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加强对员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

从发展的目标来讲,力争在“十五”期间,继续抓好一批试点企业,树立一批典型,使理事会所辖的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框架,并且在全国逐步推广。会后,我们还要研讨制定明确、具体的标准,通过检查评估、表彰等方式分期、分批地推进,争取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具体推进的方法是整体规划、分期推进、点面结合、重点突破。

一是整体规划。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以及实验企业都要制定“十五”期间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要像推进“两基”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一样,明确实验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时间、目标和保障措施。近几年教育部推进“两基”教育的一个有力措施就是分地区、分阶段达标。由于对实现“两基”的标准和时间有明确要求,并且通过检查、督导、评比、表彰不断地加以推进,所以近几年“两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我们认为,推动企业教育综合改革也要采用抓项目、抓工程的方式方法,有目标、有期限、有措施地加以推进,力争在“十五”期间,使大部分实验企业能够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框架,能够形成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企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企业职工和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有明显提高。同时,我们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也在考虑统筹规划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要把企业教育综合改革与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是分期推进。实验企业和研究会的会员单位,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目标和时间。我们认为,作为实验企业和研究会的会员单位,除了交流经验和信息之外,对于教育改革发展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按照规划目标来分阶段推进。

三是点面结合。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都要抓好一批实验企业,在点上深化改革,同时要把点上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企业,力争既有一批典型企业又能形成一批典型地区。我国国有企业有5万多个,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万4千多个,教育部只抓了102家企业,加上省市教委抓的也只有几百家,首先要求这几百家企业能够在“十五”期间达到基本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框架的目标,以后还要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达到上述目标。

四是重点突破。现在研究会的会员单位有164个,教育部和研究会都很难同时把这164个企业抓好,所以要依据教育部确定的改革重点,由研究会和各地教委共同抓好一批骨干的示范性企业,力争1~2年内在改革的若干方面有所突破,为面上的工作起一个示范带头作用。(www.xing528.com)

第三,“十五”期间,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的重点工作。

一是推动建立健全企业教育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要建立由企业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教育领导机构,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和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要制定企业教育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实行目标责任制,要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工协作、精干实效的企业教育管理体制。

二是推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企业教育结构。企业教育要把为企业服务作为主要目标,要以职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着重抓好主体工种、关键岗位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修的规定。当前要把企业急需的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科技人员、高级技工、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以及为转岗分流、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三是推动优化配置企业教育资源。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企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和结合,优化资源配置。企业教育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同时,要积极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招生,减少企业的办学负担。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在统筹规划充分利用企业闲置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为企业提供教育和培训。要发展包括企业教育在内的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的体系,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要利用政府机构改革、学校隶属关系变革的时机,推动企业和社区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扩大职业学校的规模,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教育部正在组织各省(市、区)教委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各地在调整的时候也要统筹考虑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之所以要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企业的教育资源由于近几年企业精简人员,招生出现了一些困难,所以相对而言,企业的教育资源有了富余。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资源整体上是不足的,我国每年初中毕业生大约有1 800万人,目前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所能吸纳的学生或提供的学位只有900万左右,就是说还有将近900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其原因,一是我们教育资源不足;二是我们开设的专业还不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还有教学内容、办学模式、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不能满足需要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总体上讲,现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是不足而不是富余,企业教育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为社会的教育需求提供有偿服务,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就提供了这方面成功的经验,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职业教育中心1999年招收的1 100多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中,只有100多人是来自葛洲坝地区的学生,约占招生总数的1/10,其余的学生是从全国20多个省招来的。如果不采用立足企业、面向社会的方法,那么葛洲坝职业教育中心500多名教职员工的工资无法解决,队伍也无法稳定,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充分发挥了企业富余教育资源的作用。为了推行企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和宜昌市教委联合成立了董事会,共同规划、协调企业和社区教育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机制。另外,现在很多现代化的企业如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它的基础教育由社区来办,高等人才的培养也主要依托复旦、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来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考虑企业教育结构调整的时候,要考虑企业内部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如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把四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校、三个培训中心组建成职业教育中心,对外7个机构,内部一套人马,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构建企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教育网络,有利于实施终身教育制度。发展社区教育,实施终身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统筹规划企业教育和社区教育,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四是进一步完善育人与用人相结合的企业教育运行机制。要通过人事、劳动、教育统筹,实行培训—考核—待遇一体化,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调动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现在中央六部委已经明确提出,要实行劳动预备役制度,不经过1~3年的系统培训,初、高中毕业生不能直接进入城镇劳动就业行列。企业教育也要认真贯彻六部委文件要求,抓住有利时机,把企业教育进一步搞好。

五是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企业所需各类人才的新模式。企业员工培训要强调以短期培训为主,强调边工作边学习,过去我们企业办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从业前的在校生,主要是职前教育,在职的成人很难接受比较系统的教育。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职业学校办学的模式一定要改变,要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学分制,为在职成人采用业余学习的方式接受培训和学历教育提供更灵活、更有效的途径。如果企业的职业学校不能把在职成人的学习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考虑,那么它的生源可能永远会出现困难。另外,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提倡实行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我们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最有条件实行“双元制”教育的单位,因为企业员工在生产岗位的实践培训和在职业学校的理论教育都由企业管理。德国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非常重视,所有新招收的学徒都要经过岗位的实践培训和职业学校的理论培训。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的职业教育可以比我国地方的职业教育办得更好,可以把教学和生产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六是建立企业教育的保障体系。要以企业教育的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企业教育的保障体系。要依法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根据需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实行产教结合,通过有偿培训、产业化运作、多渠道集资减轻企业办教育的压力;要通过在职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入聘任制和竞争机制,激发教师教学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关于企业分离中小学的问题。这次会议上,大家比较关注企业分离中小学的问题,鞍山钢铁公司和沈阳市教委介绍了他们分离企业举办中小学的经验。教育部在1999年9月曾就企业分离中小学的问题专门给国务院报送了意见。前不久,又与经济贸易委员会就如何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分离企业所办中小学的问题专门进行了研讨,目前还在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协商,准备会签一个文件,届时请大家按照正式文件精神执行。由于会议代表普遍关注企业分离所办中小学工作和教育部的态度,我这里介绍一下教育部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工作时参考:

要积极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统一认识,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因企业制宜地推动工作;要拓宽思路,积极促进企业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部分企业仍可继续办好所办中小学;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国有教育资源不流失;要加强对企业办中小学的领导。

具体讲,对于企业同意分离所办的中小学,地方政府或社会又具备接收条件的,可以在政府统筹下积极稳妥地搞好分离工作。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严重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可先行分离;对破产企业、濒临破产企业所办中小学,地方政府应克服困难,立即接收,并作为责任加以明确;对于独立的工矿区、农垦区、国防基地,人员分散且流动性比较强的国有企业举办的中小学,由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管理力量薄弱一直无法接收,要在企业继续办好中小学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创造条件,平稳过渡,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1] 本文是作者1999年在“推进国有企业教育改革研讨会暨企业教育研究会代表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原载于《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新探索》(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