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恩格斯的自然观研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成果

恩格斯的自然观研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成果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萌发于15世纪后半期的欧洲文艺复兴。恩格斯认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反对宗教统治、促进自然科学的研究上起过积极的作用,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必经阶段。恩格斯正确揭示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当自然科学能系统地研究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丧钟就被敲响了。

恩格斯的自然观研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成果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萌发于15世纪后半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受到中世纪欧洲落后的自然经济和宗教统治的严重阻碍,自然科学不得越出宗教信仰规定的界限,哲学只能为封建等级和上帝创世说做论证,两者都被宗教信仰束缚并成为教会恭顺的奴仆。真正的自然科学开始于15世纪下半叶的文艺复兴,并就此进入了“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的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宣告了太阳中心说的破产,暴露了神学自然观的荒谬,成为自然科学研究摆脱宗教束缚的宣言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哥白尼的贡献,认为哥白尼的不朽著作挑战了教会在自然观上的权威,仿佛重演了路德焚毁教谕的行动,把自然研究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宣告了自然科学研究的独立。自此,自然科学开始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成果,如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林耐的《自然系统》。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以收集材料为主,使用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分门别类地、孤立地分析自然现象,将力学置于统治地位。恩格斯指出,萌发于欧洲文艺复兴的近代自然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在近400年中取得巨大进展,是由于“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24]。近代自然科学将自然界分割为孤立的部分进行研究,专注于从细节上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取代了神学自然观对自然的臆想,促进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

恩格斯详尽评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恩格斯认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反对宗教统治、促进自然科学的研究上起过积极的作用,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必经阶段。恩格斯指出,这一自然观的“突出特征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总观点,其核心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的看法。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它在存在的时候就总是这个样子。行星及其卫星,一旦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它们便依照预定的椭圆轨道旋转下去,永不停息,或者一直旋转到万物的末日。恒星永远固定不动地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凭着‘万有引力’而互相保持这种位置。地球亘古以来或者从它被创造的那天起(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就一成不变地总是保持原来的样子。现在的‘五大洲’早就存在着,它们始终有同样的山岭、山谷和河流,同样的气候,同样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而这些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只有经过人手才发生变化或移植。植物和动物的种,一旦形成便永远固定下来,原来是什么样,所产生的东西仍是什么样,而当林耐承认通过杂交有时可能育出新种的时候,这已经是作出很大的让步了。与在时间上发展着的人类历史不同,自然界的历史被认为只是在空间中扩张着。自然界中的任何变化、任何发展都被否定了。开初那样革命的自然科学,突然面对着一个彻头彻尾保守的自然界,在这个自然界中,今天的一切都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模一样,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仍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模一样”[25]。恩格斯指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将自然视作固定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对象,较为细致、全面地收集资料,为全部自然科学概括为一个整体提供了基础。(www.xing528.com)

恩格斯正确揭示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比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在以观念形式把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希腊古代”[26]。恩格斯指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各种自然物和自然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固定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式被培根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27]。在这一思维方式指引下,哲学家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反思自然,“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僵硬的相互对立中”[28]。牛顿作为这一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当牛顿不能使用力学定律解释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初始原因时,他引入了“第一推动力”,认为自然界有一个作为“最初的原因”存在的神秘力量,“这里已经看得一清二楚,究竟什么是从自然科学走向神秘主义的最可靠的道路。这并不是过度滋蔓的自然哲学理论,而是蔑视一切理论、怀疑一切思维的最肤浅的经验”[29]。这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只看到自然的静止而看不到运动、只看到自然的存在而无视自然的生成和消逝,否认辩证法,“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30],滑向唯心主义的泥坑。当自然科学能系统地研究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丧钟就被敲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