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新发展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新发展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是“双刃剑”。该技术对档案信息化有以下影响:图像采集技术。使网络用户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信息系统只要搭上三网融合、三机合一的平台,就将显著提升其社会影响力。软件是信息网络安全的“灵魂”,发展基础性档案信息安全软件,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

信息技术新发展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档案工作的影响是“双刃剑”。只有正确认识和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才能趋利避害,给档案工作发展带来正能量。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宽广,以下简单介绍和评述新一轮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发展的影响,希望引起档案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一)图像采集与识别技术

为了适应多媒体和全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计算机图像采集与识别技术日新月异。该技术对档案信息化有以下影响:

图像采集技术。数码摄影摄像、扫描等图像采集设备的功能日益强大,使用日益便捷,由此催生了海量的、高质量的图像信息。一方面,使多媒体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难题;另一方面,使档案资源增添大量生动直观的优质信息资源,弥补了传统文字档案可视化不足的缺陷。

识别技术。生物识别、图像识别、磁卡识别、电子标签(即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等识别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成本下降,为档案信息化的应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在辅助档案实体的档案进出库登记、借阅登记、归还登记、入库档案清点、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手机二维码技术。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也可用于档案用户身份识别、文件防伪和网站快速定位等,显著提高档案信息主动推送和档案网站快速访问的效率,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的社会化。

光学字符识别。该技术使图像信息迅速转换为文字信息,便于将目前大量扫描形成的图像档案文件转换为档案数据,便于现代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的内容管理全文检索奠定宝贵的基础。

(二)检索技术

检索技术包括搜索引擎、网络机器人、智能检索、图像检索等。该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如下。

检索功能智能化,使计算机对自然语言(如关键词)的检索具有一定的语义推理、扩检能力,可显著提高查全率查准率并方便用户,将广泛应用于档案检索中。

检索条件图像化,将过去通过文字检索转变为通过图像检索,如指纹、照片检索,从而显著提高影像档案的检索能力,给检索手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检索服务简单化,使各种移动终端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更加“傻瓜化”,从而使检索服务更加人性化,如检索后提供自动摘要、自动跟踪、自动漫游、机器翻译动态链接等,网络机器人技术可以对特定的检索需求进行定制,自动挖掘互联网信息。

检索领域多样化,可提供多语种、多媒体服务,还能提供政治军事金融文化历史健康、旅游等各种专题的个性化服务,这些都能使档案检索系统的设计更好地面向用户,深入满足大众的各种档案需求。

(三)移动终端技术

移动终端技术包括5G通信技术、移动电视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技术等。该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如下。

基于5G通信的移动技术,使过去的移动脱机终端向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可将任何公开的档案信息在任何时候提供给任何地点的档案用户,使档案利用彻底打破时空障碍

终端的移动性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超极本电脑等性价比迅速提升,使档案的远程移动检索成为可能。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应用技术迅猛发展,为档案信息采集、处理、编辑、利用、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也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人机交互技术日益更新,包括触屏技术、语音处理技术、体感动作识别技术等。

(四)融合技术

融合技术包括三网融合、三机合一和物联网技术。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类网络的融合。三机合一是指电视机、电脑、手机三类终端之间的信息互联,功能优势互补。三网融合是三机合一的基础。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然而,通过识别器、传感器、控制器等技术,形成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连。该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如下。

使网络用户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信息系统只要搭上三网融合、三机合一的平台,就将显著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使多媒体信息的制作、编辑、传递、检索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为多媒体信息的广泛传播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先进的平台。(www.xing528.com)

有利于减少基础建设投入,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进一步提高网络资源共享利用水平。

物联网将进一步提高档案自动化管理水平,在自动调阅档案卷、手机遥测并控制档案库房温湿度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影像技术

影像技术包括数码相机摄像机、多媒体、流媒体、3D展示、数码压缩、触摸屏等技术,该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如下。

影像清晰度的日益提高,使多媒体档案的记录质量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为档案的编研和社会服务开辟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影像档案存储更加海量化,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长期有效保存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对档案存储密度和档案信息传输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流媒体、媒体播放器和数码压缩技术的日益发展,将使多媒体档案的网络传播速度更高,编辑效率也越高,终端播放更加流畅。

多媒体编辑工具的功能日益强大,并向移动终端延伸,为档案多媒体编研技术的普及创造了条件,也将促进档案多媒体编研工作的广泛开展。

3D展示技术提供了档案虚拟展览手段,在档案信息的网络展览和社会化传播方面将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六)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数字印章、数字加密、防火墙技术、备份技术等,该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如下。

由单一安全产品向安全管理平台转变。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将借助先进的管理平台成为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而不是仅依靠单一的安全防护产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由静态、被动防护向动态、主动防护转变。档案信息系统可采用动态、主动的安全技术,如应急响应、攻击取证、攻击陷阱、攻击追踪定位、入侵容忍、自动备份、自动恢复等防御网络攻击。

由基于特征向基于行为的安全防护转变。过去档案信息系统按特征拦截黑客攻击存在较大的漏洞,而基于行为的防护技术可做到疏而不漏。

内部网安全技术得到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不仅来自外部网络,有时内部网的安全威胁更大。因此,档案信息系统内部网络安全技术将越来越得到重视。

信息安全管理由粗放型向量化型转变。对档案信息安全状况检测和评估的量化,将改变过去凭经验、模糊化的粗放管理方式,使安全控制更加有效。

基于软件安全的方法及相关产品将快速发展。软件是信息网络安全的“灵魂”,发展基础性档案信息安全软件,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

鉴于以上发展趋势,今后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将趋向于合理地选择和配置先进适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和正确使用安全技术。

【注释】

[1]邱小兵.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实施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7):11—12.

[2]杨琳琳.大连市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

[3]张呈琮,张健.人才队伍建设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郑艺.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思考[J].卷宗,2021(12):1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